中國騷擾電話一年達百億通 兩會代表也中招
- 發佈時間:2015-03-09 08:05: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湯婧
“各種騷擾電話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國家領導人也接到過。”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組織部長李世傑提案中的這一內容,引起關注。
騷擾電話的源頭,是愈演愈烈的個人資訊洩露。尤其在大數據時代,資訊採集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這一問題更加嚴峻。不少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呼籲,是時候花大力氣整治這一社會公害了。
騷擾電話追到兩會會場 個人資訊洩露已成公害
個人資訊洩露嚴重到了什麼程度?談到這一問題,不少代表委員都用親身經歷來“吐槽”。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葛均波説,開一天會,至少接了三個騷擾電話:賣保險、賣基金、賣房,已經從上海追到了北京的兩會會場。“現在幾乎不敢接固定電話,可是又怕會錯過什麼病人的資訊。”
葛均波的遭遇顯然不是孤例。根據搜狗號碼通等機構發佈的報告,去年全國的騷擾電話總數在200億通以上。而根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的統計,去年騷擾電話的用戶舉報次數在4億次以上,總體呈梯度遞增的趨勢。
李世傑認為,騷擾電話儘管不像刑事案件那樣易引起關注,卻給人遍地是騙子的的感覺,不可小視。
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説,公民個人資訊被惡意洩露用於商業牟利的情況,很早就引起代表委員的關注。這些年以來,個人資訊洩露的問題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
“這些人到底從哪得知我的電話號碼?”葛均波説,當前的亂象堅定了自己準備遞交的關於保護個人資訊安全的提案。
大數據時代個人資訊是怎麼洩露的
葛均波的疑問,很多人都有同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馮俊表示,當前大數據概念非常火熱,大數據需要採集大量的個人資訊,其中就會涉及許多個人隱私。
馮俊的微信曾經收到過一個段子,講的是一個快餐店的客服人員接到顧客要求外賣的電話並告知會員卡號後,馬上報出了該顧客的住址等資訊;顧客點完菜之後,客服又根據顧客本人的體檢記錄等,説出哪些菜不適合他。當顧客詢問能不能刷卡時,客服提醒他信用卡的透支情況。顧客聽完後當即暈倒……
“這雖是笑話,卻把大數據時代個人資訊安全得不到保護、個人隱私蕩然無存的狀況表現出來了。” 馮俊説。
張兆安表示,現階段除了辦理銀行信用卡等金融業務外,辦理手機通訊服務、超市及商場的會員卡服務、網上購物、租賃或買賣房屋、醫院就診、遊戲註冊認證等,都可能成為資訊洩露的渠道。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像手機打車軟體、訂餐軟體等熱門應用,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資訊洩露的風險。很多人察覺到,當我們安裝手機客戶端時,部分軟體會要求讀取用戶的通訊錄和位置資訊等。
馮俊指出,如果對這些收集數據的行為與數據的使用不加以規範,一旦與網際網路傳播相結合,會導致嚴重的侵害個人權利的行為。
保護個人資訊安全需三方面入手
大數據時代,公眾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安全?代表委員對此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提案。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是第一位的。張兆安認為,我國應制定統一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對公民個人資訊的採集、使用和保密等問題作出詳細規定。實際上,這個工作很早就已經開始,但個人資訊保護法至今還沒有出臺。
“立法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如《刑法修正案》中,其實已包含一些個人資訊保護的內容。監管部門宜嚴格執法保護公民權益,特別是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張兆安説。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目前部分區域嘗試以公共資訊系統為切入點,探索個人資訊保護的監管模式。如上海市資訊安全測評認證中心就編制了相關準則,在衛生和證券行業開展專項試點,對業務系統在個人資訊處理過程的收集、加工、轉移和刪除等措施予以評估,發現存在的安全問題,並督促其改進。
加強行業自律也非常重要。針對個人資訊保護不力的經營者,應將其資訊洩露和濫用行為作為不良記錄計入企業信用檔案,並向社會公佈,加強監督管理。
張兆安提醒,現在的一些個人資訊安全事件,源頭在於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很多人為了方便,將個人的家庭住址、消費習慣和銀行賬戶等隨意上傳至雲端,從而埋下個人資訊洩露的隱患。未來,只有群防群治,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個人資訊安全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