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張其成:建議將心理諮詢和治療納入醫保
發佈時間:2025-03-05 09:31:0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周煒皓2025年全國“兩會”已拉開帷幕,3月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處獲悉,他長期關注一老一小身心健康問題,今年“兩會”期間,他將繼續聚焦用中醫藥、傳統文化等手段促進老年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在他看來,對於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應該得到進一步關注,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都應以此著手,用更務實的方式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張其成認為,從政策層面,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等應該進入醫保覆蓋範圍,另外,針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應該採取更多樣的方式進行干預,包括採用中醫藥進行調理,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加強人格教育,在學校內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等,“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人格,健全的人格。”
建議將心理治療納入醫保
還指出中醫藥可應用到心理治療中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青少年抑鬱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鬱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鬱為7.4%。《中國老齡發展報告2024——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數據則顯示,截至2024年,26.4%的老年人存在抑鬱症狀,其中6.2%的老年人有中重度抑鬱症狀。
針對目前一老一小的身心健康問題,張其成表示社會各界應引起重視,在他看來,政策層面已經有不少地區做出了有建設性的嘗試,“現在有大概有10個省市地區,把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納入醫保了”。
張其成指出,心理疾病不僅是心理問題,其中部分會導致生理器質性病變,納入醫保可以有效減輕患者接受治療的負擔,促進患者及時獲得可靠的醫療干預,“我建議逐步推廣,儘量都納入醫保的範圍”。
另外,他還指出傳統中醫藥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應用到心理諮詢、治療過程中,“中醫藥,包括整個中國文化,都講人是一個整體,心跟身是合一的,喜怒憂思悲恐驚,跟人體的五臟聯繫起來,這種觀點、理論還有實踐,非常有助於解決一老一小的心身健康問題”。
關注人格教育
呼籲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
除了抑鬱症等身心健康問題,張其成同樣認為,對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十分必要,“人格對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不僅學生們要知道,連家長、學校、整個社會也要重視”。
在他看來,傳統文化中有大量關於人格教育的內容,應該得到發掘和落實,這也與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所謂人格就是説怎麼成為一個完整的、健全的人,比如堅定的信念,儒家説的‘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還要有包容的精神,‘君子和而不同’,還要有愛心,‘仁者愛人’,就是像這些傳統文化裏面好的東西”。
相比起默寫、背誦等考察,張其成提出應當更重視這些傳統文化的“落地”和應用,“學了這一章之後,看看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什麼改變,比如説學了論語的這一章之後,看看你的行為有沒有改變,和父母親關係有沒有變化,再去把它描述出來,應該是這種考試。”他還表示,應該把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系統化,進一步挖掘傳統典籍中好的部分,而不是碎片化進行教學。
另外,張其成也強調,在傳統文化等教育手段之外,學校也應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重視,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教導未成年人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防患于未然,讓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人格,健全的人格。”(紅星新聞記者周煒皓)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黃花春:深化醫教融合 護航青少年心理健康2025-03-05
家庭諮詢室丨招大人喜歡卻交不到朋友的孩子2025-03-05
抑鬱症軀體化:是身體"叛逆",還是心靈"求救"?2025-03-04
不被負向情緒裹挾,爭吵也能成為理解的橋梁2025-03-04
貴州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疏導志願服務隊2025-03-04
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 | 家庭關係: 愛的語言,邊界、鈍感力與經營心態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