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黃花春:深化醫教融合 護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發佈時間:2025-03-05 09:24:13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馮永亮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高級中學副校長黃花春已在一線教育崗位工作了26年,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著切身感受,近年來提交的多項議案均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今年兩會,黃花春提交了《關於加快醫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議》,呼籲建立健全醫教融合機制,護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擔任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黃花春每年都會深入當地城鎮、鄉村的中小學調研走訪。調研結果令人擔憂:中小學生焦慮、抑鬱、網路成癮、校園欺淩、自傷等問題高發,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交,還可能導致精神障礙甚至極端行為。
黃花春注意到,當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存在諸多不足,“在學校層面,專業心理教師短缺,心理諮詢室未能充分發揮作用;醫療機構的服務覆蓋範圍有限,與學校的協作不夠緊密;家庭和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支援相對不足;醫教融合進展緩慢,基層醫院精神科建設滯後”。
“醫教協同具有顯著優勢,可以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在黃花春看來,學校能夠較早發現學生的心理異常,醫療機構可以提供專業的干預措施。通過教育與醫療系統的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可以實現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全流程管理和持續支援。
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黃花春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建議。
首先,建立健全醫教融合機制。教育部門應牽頭聯合多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商討和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建立精神心理健康篩查監測數字平臺,依據醫學標準開展問題識別和干預;組織精神科專家、心理治療專家對學校心理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設立轉診綠色通道,確保學生及時獲得專業醫療服務。
其次,加強基層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建設。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改善基層醫療機構的硬體設施和設備;高校應設立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為基層培養專業人才;高水準醫療機構要對基層醫生進行培訓,並利用網際網路開展遠端會診和培訓,彌補基層醫療資源短板。
再次,要借鑒國外成功的醫教融合機制。如學習美國、芬蘭、日本等國家的先進經驗,完善我國學校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與校醫合作體系,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
此外,針對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宣傳,黃花春提出可以電影為載體,發揮電影的寓教于樂功能,提升人們對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改善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務,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未來。”黃花春説。(中國教師報記者馮永亮)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黃花春:深化醫教融合 護航青少年心理健康2025-03-05
家庭諮詢室丨招大人喜歡卻交不到朋友的孩子2025-03-05
抑鬱症軀體化:是身體"叛逆",還是心靈"求救"?2025-03-04
不被負向情緒裹挾,爭吵也能成為理解的橋梁2025-03-04
貴州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疏導志願服務隊2025-03-04
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 | 家庭關係: 愛的語言,邊界、鈍感力與經營心態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