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轉換性障礙”高發:揭示身體信號背後的心理秘密
發佈時間:2025-02-05 08:3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施琪嘉等你是否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困擾:身體某個部位突然失去知覺,或者一陣劇烈的頭暈讓你無法站立,但所有的檢查結果卻沒有發現任何生理原因?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今天,帶你了解一種神秘的心理現象——轉換性障礙。
什麼是轉換性障礙?身體信號背後的心理秘密
轉換性障礙這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術語,實際上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見,(最開始以癔症或稱歇斯底里為人所知,1980年該名稱被取消)。當心理壓力、情緒衝突或創傷過於沉重時,身體可能無法承受這些“隱形”的負擔,進而通過麻木、運動障礙、失語等症狀表現出來,然而所有的醫學檢查卻並未找到明確的生理原因。這種“心理——身體”的交互作用,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爭,打亂了身體的正常運作。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的施琪嘉等學者在《心理學通訊》期刊上發表了文章《轉換性障礙:關注青少年的轉換性症狀》,特別關注了青少年群體。研究揭示,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關鍵期,他們在面對無法言説的情感困擾時,容易通過身體症狀“替代”表達。
轉換性障礙極少單獨出現,常與抑鬱、焦慮等其他疾病共同出現,且不能由單一的症狀予以判定。以往研究表明轉換性障礙患者的自殺意念在 19.6%~34.2%之間。
青少年:轉換性障礙的高發人群
為什麼青少年更容易患上轉換性障礙?這個問題的答案,和青少年正處於個體性格形成與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密切相關。青少年常常因為尚未學會有效應對壓力和情緒,面對學習、家庭和社會中的巨大壓力時,往往會將這些未能得到及時釋放的負面情緒轉化為無法解釋的身體症狀。
在這段敏感而充滿挑戰的成長階段,未解決的心理衝突、情緒壓抑和持續的壓力,可能會通過神經系統表現出來,影響到身體的各種功能,最終形成轉換性障礙。
轉換性障礙的成因:心理與環境的雙重作用
轉換性障礙的發病往往與多種因素交織相關。在青少年時期,這些因素尤為顯著,因為這個階段是個體性格形成和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文章總結了幾大發病因素:
個體因素在轉換性障礙的發病中起著核心作用。青少年時期的性格特點,如敏感偏執、情緒壓抑,以及持久的心理緊張,都是轉換性障礙的潛在誘因。這些性格特質使得青少年在面對生活中的應激事件時,更可能將情緒壓抑轉化為身體症狀,從而引發轉換性障礙。
人際及環境因素同樣不容忽視。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習壓力、校園欺淩、人際關係問題等應激源,都可能成為觸發轉換性障礙的“導火索”。此外,家庭內部的矛盾、健康問題等,也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深遠影響,甚至在無形中成為轉換性障礙的幕後推手。
如何治療轉換性障礙?從心理到身體的全方位康復
面對轉換性障礙,我們不能僅僅依賴單一的治療方式,而是需要從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入手,採取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策略。
針對青少年轉換性障礙,治療策略強調多模態干預,以心理治療為核心,輔以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
心理治療主要採用認知行為療法(CBT),旨在調整患者的認知模式,減少軀體化症狀。
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伴隨的焦慮和抑鬱症狀,為心理治療創造條件。
物理治療,如經顱磁刺激(TMS),針對運動症狀提供輔助改善。
此外,跨學科合作治療模式,整合神經生物學與精神病學的資源,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療和支援。
結語:讓心理健康不再隱形
轉換性障礙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疾病,它影響了很多生活中的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我們不能將其視為一種“隱形”的問題,而應當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支援。心理疾病,尤其是像轉換性障礙這樣的心理與身體交織的疾病,亟需社會各界的理解、關注與幫助。(原標題:“轉換性障礙”:揭秘心理壓力如何“偷走”你的身體作者:熊玉倩,施琪嘉等中國網心理中國合作夥伴心理學通訊雜誌供稿)
心理觀察|哪吒為啥走路總插“兜”?2025-02-06
大咖會客廳 | 張雯:如何做青春期孩子的夥伴2025-02-06
星人物|“重慶好人”王和平:一位美術老師的藝術療傷課2025-02-06
心理話題|做好這些心理準備,孕産期順利通關2025-02-06
"親子焦慮"催生需求熱潮 親子和諧為何千金難換?2025-02-05
心理話題| 我們為什麼需要情緒價值?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