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多學科融合+人工智慧”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縱深發展

發佈時間:2024-06-17 09:38:1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我們要關注的是全生命週期人群的心理健康的提升。”6月15日,在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心理健康教育分會成立大會上,新當選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林丹華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分會將充分發揮多學科融合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優勢,堅持對孕産婦、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職業人群和弱勢群體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全民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相關的知識、態度和能力。以教育和預防為重點,推進心理健康事業的高品質發展。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存在六大挑戰:一是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有待提高;二是心理健康服務資源相對不足;三是心理健康專業從業者的能力建設亟待加強;四是心理健康服務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有待完善;五是跨學科合作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整體機制尚未建立;六是心理健康科普宣傳的廣度、深度和傳播度有待提升。如何有效開展全民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且緊迫。

2024年5月底,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指出: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其實,心理健康也需要打“預防針”。中國健康促進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靈芝舉例表示:“抑鬱和焦慮情緒就如同一場心靈的感冒,十分常見。如何提升大家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使公眾不面臨抑鬱症、焦慮症,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由此可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黃長群表示,一是堅持科學引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健全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體系,探索創新針對不同人群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品質和效果;三是加強社會宣傳,通過各種有效的渠道和形式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

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林崇德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嚴肅、複雜的社會課題。離開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業務範圍與任務就變得相當狹窄。“這就需要研究者、臨床專家、教育者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提供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他指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在這個平臺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其提供了更豐富的功能和更智慧化的服務。

會後,新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會進行第一次學術會議。分別就人工智慧助力心理科普宣傳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情緒干預等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