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消費

提升我國“菜籃子”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

發佈時間:2024-09-25 07:25:22 | 來源:中國網食品 | 作者:

2024年夏天以來,我國蔬菜價格波動劇烈,從2024年8月23日至29日的全國農産品價格行情監測數據來看,全國抽樣調查的286個批發市場中重點監測的19種蔬菜平均批發價相較去年上漲幅度達37.1%,達到5.28元/公斤的高點。在傳統産銷格局下,農業生産經營模式分散,農業經營主體在市場定價上的話語權較弱,進而在蔬菜全産業鏈上的地位受限,使得自身對抗合理收入波動風險能力有限,因而無論菜貴還是菜賤,都易傷民,只有當蔬菜價格保持在穩定合理的區間,種植者的收益才能穩中向好。既要防止“菜賤傷農”,也要防止“菜貴傷農”。在此背景下,蔬菜的保價穩産就成為關乎民生根本的重中之重。

分析今夏蔬菜價格波動的原因,既有需求端的原因,也有供給端的原因。就需求而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6.16%,生活在城鎮的人口已超過9.3億。2024年7月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在未來5年將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接近70%。以此推測,到2029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將接近或突破10億人大關,城鎮常住人口的增量將達到6000多萬,進城後的農民將由原來的農産品生産者變為農産品消費者,這就意味著城鎮人口對蔬菜的需求將有增無減。就供給而言,原因則更為具體:一是農産品生産環節出現了問題,受高溫高濕氣候影響,部分蔬菜生長緩慢,應季蔬菜如黃瓜等作物結果率降低。二是農産品采收環節出現了問題,重要的蔬菜産區受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影響,來不及或無法采收。三是農産品流通環節出現了問題,流通保供體系交通不暢,導致一些重要農産品的蔬菜作物無法運送到農産品批發市場。“菜籃子”一頭連接著辛苦種養了一季的農民,一頭連接著以蔬菜為生活必需品的城鎮居民,就政策而言,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強化蔬菜總體供應的抗波動風險能力,確保農戶與城鎮居民兩端生活穩定就成為當務之急。

一、保障蔬菜種植面積基本穩定

在大食物觀視域下,種菜也是種糧。要像重視糧食生産一樣重視蔬菜生産,像重視農田保護一樣重視蔬菜産地養護和建設。《2023年中國蔬菜産業發展報告》顯示,近些年我國蔬菜種植面積持續增加,2022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為3.36億畝,全國蔬菜産量為7.91億噸。糧食關係溫飽,蔬菜決定健康。今後,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要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重視蔬菜安全,牢牢守住蔬菜耕地紅線。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將包括蔬菜種植在內的各類耕地佔用納入統一管理,制定完善耕地品質驗收評定標準與機制,實現耕地保護與利用的平衡。科學合理規劃城鄉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解決好城鎮化與蔬菜生産用地之間的矛盾,確保城鎮化與蔬菜生産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促進蔬功能表産水準穩步提升

一是進一步強化土地利用率。土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和支撐保障要素,高品質發展對土地要素配置精準性和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現實中要因地制宜進行模式創新,多制定節地政策,採用節地技術,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準。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産,即使不是供不應求的行情,也能賣出好價。二是重視機械化所引發的農業新質生産力的應用。農機農藝融合是當前農業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體現,其能夠極大地提升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的生産效率與經營水準,使新機具、新技術應用到田間地頭。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離不開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機械化、智慧化、無人化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能助力農業生産提質增效。三是發揮好農技專家作用。短期來看,農産品價格漲跌是常態現象,而長期來看,農戶要想獲得穩定收益,需要穩步提升農産品品質,優質才能高價。要發揮好農業科技專家的作用,指導農戶做好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蔬菜大棚管理、農機檢修保養等,解決菜農生産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菜農整體素養,提高蔬菜種植效率,天災發生時儘量減少損失,推動農業生産持續升級。保供穩價,農業生産是源頭。

三、兼顧大組織與小農戶綜合利益

相較于單打獨鬥的小農戶,大規模合作社獲取資訊渠道多,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能統一組織産品生産和銷售。把更多農戶納入合作組織,實現小農戶生産與大蔬菜市場的有效對接,能壯大生産者在蔬菜供應鏈上的實力,提高其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就經營實踐而言,適當的規模經濟是推動“投入-産出”平衡的重要保障,但過大規模的經營所引發的壟斷,往往會帶來對市場價格的惡意炒作,在穩供保價方面,競爭經濟要明顯優於壟斷經濟。在發展大農場大合作組織的同時,保持小農戶相對獨立性,提升農戶自身的蔬菜生産能力至關重要。一是對於不願意流轉土地或加入合作組織的農民,依法維護其土地承包權,使其安心種地,在政策和技術方面提高對蔬菜種植小戶的支援力度。二是在不影響糧食生産的同時,扶持推廣蔬菜套種技術應用。三是推動庭院經濟戰略落地實施。庭院經濟作為一種蔬菜供應渠道的重要優化手段,是指應用城鄉居民宅基地周邊的土地資源,以家庭為産銷基本要素來進行特色農業經營服務的方式。通過庭院經費的落地實施,發展特色蔬菜品種或快速高産蔬菜等,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又産生了經濟和社會效益。庭院經濟作為較自由的經濟形態,給農民乃至市場提供了生活困境時的蔬菜安全保障。

四、做好災情和市場雙重預警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商品市場,農産品由於其“靠天吃飯”的本質屬性,其對抗市場與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弱,屬於一種天然的弱勢市場。自然災害的發生頻度、市場供應的強弱會增加農産品在生産經營環節中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做好災情和市場雙重預警工作。一是完善面向自然災害的全週期保障能力建設。強化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高氣象資訊發佈的準確性,一旦洪澇乾旱等天災警情出現,要警醒農民提前做好防範,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組織好災中緊急救援,如暴雨天氣要安排好抽水裝置迅速抽水以緩解菜地洪澇險情;做好災後恢復工作,要通過防病蟲害、補種搶種等舉措,對蔬菜生産主動進行自救,使生産儘快恢復正常,從源頭上保障蔬菜供應量。二是提供市場預警分析。蔬菜種植當季內缺乏彈性,一旦下種就沒有反悔餘地,無法進行靈活及時的調整。未來以銷定産是一大趨勢,而調整種植模式需要對市場宏觀大勢的了解和預測,因此市場資訊的分析預警對農戶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蔬菜要根據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産,這樣才能確保蔬菜賣得好,農戶有收益。而要幫助小農戶接入大市場,就要規範好市場資訊發佈的渠道,保證産地資訊權威、準確;構建蔬菜全産業鏈大數據,例如蔬菜主産區可以發佈大宗蔬菜的整體生産情況,以此釋放具有代表性的市場信號,為其他産地的農戶提供判斷;提高小農戶的資訊素養,增加其對良莠資訊的判斷能力。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以“産研結合”為抓手,多渠道增強農業經營主體技能,使小農戶更好融入數字社會,以便能更理性地去判斷市場,調整生産。

五、提高新鮮蔬菜儲藏加工能力

提高新鮮蔬菜儲藏效能,離不開冷鏈運輸和冷庫儲藏能力的提升。在田間地頭建設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設施充分發揮應急存儲和應急供應作用。有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全國冷庫總容量約為1.3億立方米。目前我國蔬菜流通損耗率逐漸降低約為18%,遠高於發達國家5%的水準,逐步提高冷鏈物流設施程度,提高冷鏈運輸效力,能有效減少損失,安排錯峰上市,保障蔬菜流通安全。二是將新鮮蔬菜進行加工處理。加強蔬菜耐儲保鮮加工技術研發力度,形成蔬菜供應“保鮮——易運”供應新業態,優化蔬菜供應鏈結構,形成新型蔬菜供應新格局,以滿足社會公眾對蔬菜錯峰上市的需求,進而構建農民經營創收的新型增長點,從多方面助力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經濟收益。

六、暢通蔬菜流通渠道

一是在銷售渠道上分清線上和線下的分流。數據顯示,蔬菜銷售渠道中85%為線下,包含農産品批發市場、商超、農貿市場、基採直供;15%為線上,包含傳統電商、短視頻電商等。分清線上線下的不同運作模式,搭建資訊線上購物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式發展,拓寬採購銷渠道,暢通蔬菜直供,降低物流成本,及時補充市場貨源。二是運用智慧化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基地要致力於場站建設無人化、物流園區庫區無人化,通過引入自動機器人、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及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加快數字供應鏈轉型,提升物流效率與智慧化水準。三是針對災情發生時的情況,及時協調當地,搶修路面,在城市周邊設立轉机調運站,做好“菜籃子”産品應急轉机調運工作,盤活和加強農産品運輸專用渠道使用與管理。四是強化農産品高速綠色通道免費政策的落實力度,做到真正讓利於民。規範收費政策,打擊亂收費,避免出現運輸成本比種植成本還貴的異常現象。(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員 高峰)

責任編輯:胡俊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詳情】

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詳情】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友情連結: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