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攜手首都師範大學精心打造“勞動教育+”育人積分模式助力青年學子全面成長
發佈時間:2023-05-23 10:36:54 | 來源:中國網食品 | 作者:
當前,勞動教育在全國大中小學全面鋪開,對此各界有共識、社會有期待。北京各高校和職業院校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勞動教育,讓勞動精神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讓勞動教育在實踐中枝繁葉茂。元氣森林作為一家青年企業積極把自身優勢與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相結合,近日率先與首都師範大學合作開展積分育人模式探究,借助首都師範大先進的創新性積分育人理念,發揮自身技術研發力量優勢,共同為學校師生搭建育人積分平臺,發揮學校育人服務和企業服務社會雙功效,該項目一經推出就得到北京衛視科教頻道關注,並拍攝專題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圖 元氣森林與首都師範大學合作打造積分育人模式
來源:元氣森林
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公寓學生黨員先鋒隊代表汪小曉同學這樣説到,“積分育人是我們學校落實立德育人的一項創新舉措,我們通過公寓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學生公寓大掃除等一些勞動活動,還有一些其他志願服務活動,可以獲得相應的育人積分獎勵,這些積分可以在公寓樓的元氣森林自助售賣機兌換飲品,進行消費抵扣。通過積分育人這項舉措,既能夠得到技能提升身體鍛鍊,同時又收穫了獎勵,我們非常的受益,很開心。”
接受北京衛視採訪時,首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雷興山表示,“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特別是對培養未來人民教師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了"1+2+n"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即一門必修課、兩門選修課和n種勞動實踐項目……更將勞動教育貫徹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育人積分理念是高校很好地一種嘗試,能夠帶動學生廣泛參與,為落實”三全育人、勞動教育、光碟行動“等新舉添磚加瓦。
可以説,實踐性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特徵。高校的勞動教育應圍繞生活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生産性勞動等勞動實踐形式,拓寬實踐平臺,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強化社會責任感,深化勞動精神體驗。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也讓更多社會企業參與進來,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讓勞動教育更走心。
圖 元氣森林參展第五屆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
來源:元氣森林
2023年4月,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上,元氣森林受邀參加此次展會,並面向全國高校展示元氣森林健康産品及首都師範大學育人積分理念,受到了眾多高校管理者和老師的關注和認可,紛紛表示,期待這個方式能在自己的學校落地。
元氣森林自2016年成立以來,運作管理過程中始終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勇毅前行,高度重視與高校合作,共同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家致力於為美好生活創造健康好産品的中國食品飲料企業,以“用好産品愛這個世界”為使命、“整合全球資源為全球用戶創造有愛的好産品”為願景,曾榮獲2020年度中國誠信品牌、2020年度脫貧攻堅優秀獎、2022年中國品質網全國産品和服務品質誠信示範企業等稱號。目前旗下擁有元氣森林氣泡水、外星人電解質水、元氣滿滿乳茶、無糖草本茶——纖茶、燃茶、冰茶等系列産品矩陣,深受廣大大學生喜愛,更積極關注青年成長。
圖:元氣森林宇宙大會現場
來源:元氣森林
在今年年初,元氣森林還推出元氣宇宙大會,通過這一平臺鼓勵大家自由表達創意。成立至今已經誕生了七百餘條産品創意,包括新口味、新品類、設計、廣告語等,超過150名年輕人以創意官身份參與其中,發起全國高校比賽。目前已經有十幾個創意進入研發階段,超過100人獲得了不同等級的頭像勳章。
對於未來,元氣森林校園負責人洪欣表示,會繼續精心打造“勞動教育+”育人積分模式,進一步服務好青年學生,助力青年全面成長,為高校師生創造出更多健康、美味的産品,在助力青年成長方面繼續貢獻企業力量。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