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0.001秒拉開高頻交易獲利差距 伊世頓1秒下單31筆

  • 發佈時間:2015-11-04 08:25:27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我們擔心接下來除高頻交易以外,採用其他策略的程式化交易也會被牽連,所以最近我們格外謹慎,以往認為沒有問題的交易也主動停掉了。”某量化交易資深人士表示,“伊世頓案更細緻的案情披露和處理情況,對行業的未來將影響巨大。”

  環球同此涼熱。

  2014年,美國投資者才剛剛通過《Flash Boy》一書了解高頻交易這一灰色地帶,有媒體甚至聲言高頻交易者是專門獵殺機構投資者的“華爾街獵狼人”;2015年,“獵狼人”衝入散戶為主的中國市場並大獲其利,伊世頓獲取的20億暴利引發輿論譁然。(詳見11月3日15版《解密伊世頓20億暴利做市策略 部分機構轉謀商品期貨高頻交易》)

  “據我所知,伊世頓的高頻交易手法在技術上並沒有特別領先之處,同樣的策略早先有很多國內團隊在做,不過現在大多已收手。但伊世頓作為外資,是交易速度最快、賺得最多、最膽大妄為的一個。”滬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量化交易資深人士透露。

  而伊世頓案仍在發酵。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除高頻交易以外,部分高頻交易業者擔憂採用其他策略的程式化交易也會被牽連,因此也已停止相關交易。

  繞過櫃檯風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伊世頓的交易速度令業界震撼。

  據伊世頓案情通報,“該公司賬戶組平均下單速度達每0.03秒一筆,一秒內最多下單31筆。”

  “伊世頓公司總經理高燕等人交代,安東及其境外技術團隊設計研發出一套高頻程式化交易軟體,遠端植入伊世頓公司託管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伺服器,以此操控、管理伊世頓賬戶組。”

  這是否意味著,伊世頓交易速度之所以如此迅即,僅是因為獲得了“直連”乃至“滲透”交易所的特殊灰色權利?

  “其實這在期貨公司是很常見的。以上海期貨交易所CTP系統張江機房為例,大公司買了許多機櫃,小公司就租一兩個機櫃,放伺服器。客戶直接用某一個直連交易所,和在場內馬甲下單速度差不多。至於境外下單,用遠端就能實現,一點不複雜,遠端再加直接連到張江機房,就實現境外高速交易了,這根本談不上植入攻擊交易所伺服器。”某家期貨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

  “託管的行為很多機構都在做,但是不算直連,單子還是會過期貨公司的風控,從期貨公司的席位出去。”廣濟橋資本人士表示,“一般交易指令從用戶程式出去,會經過期貨公司風控,他們至少會檢查保證金。這部分會浪費一些時間,但不可避免。如果繞過風控(也就是跳過期貨公司櫃檯),一是可以節省時間,二是可以透支資金,主要目的是前者。”

  案情通報顯示,“華鑫期貨技術總監金文獻在全面負責伊世頓公司與交易所、期貨商的對接工作中,隱瞞伊世頓公司實際控制的期貨賬戶數量,並協助伊世頓公司對高頻程式化交易軟體進行技術偽裝,進而違規進場交易。”

  事實上,早在8月末即有市場傳言稱,“華鑫期貨對外假稱使用中金所的技術飛馬系統,境外客戶(僅一個)利用其獨立系統謀利,技術總監予以支援”,案情通報印證該內容。

  “華鑫期貨技術總監被抓,估計是因為直接將期貨公司和交易所的交易對接(的程式)都拿出去給再開發了。繞過期貨公司的風控,這個是違規行為。” 廣濟橋資本人士表示,“繞過風控,和其他採用類似策略的團隊就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了,要知道,高頻獲利與否往往就在1ms(0.001秒)之間。”

  “幌騙”交易再現

  在業內人士的討論中,伊世頓的交易行為除繞開櫃檯風控以及開設30余個賬戶外,“Spoofing(幌騙交易)”被認為是其顯著特徵。

  所謂“幌騙交易”的最著名案例是美股2010年5月6日發生的“閃電崩盤”事件,導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瞬間暴瀉近千點,美股市值蒸發近萬億美元。美國司法部于5年後控告36歲英國高頻交易員薩勞,指他涉嫌以“幌騙交易”,即利用自動化程式,設下大量指數期貨沽盤,推低價格後取消交易,讓自己能夠以低價購買圖利。

  而前述案情通報顯示,“伊世頓賬戶組通過高頻程式化交易軟體自動批量下單、快速下單,申報價格明顯偏離市場最新價格,實現包括自買自賣(成交量達8110手、113億元人民幣)在內的大量交易。”

  此外,“幌騙交易”的前提是了解其他交易者的報單情況,繼而採用超高速度進行誘騙、撤單及下單。

  “事實上中國交易所的市場數據是對這種操作很不利的,因為中金所的行情切片為500ms回報一次,相較海外成熟市場交易所要慢很多。500ms內發生了哪些成交?你只知道結果,但不知道全部,即不能準確了解500ms內訂單簿內發生的實際情況。”前述量化交易人士表示。

  有業內人士認為,伊世頓之所以能夠對市場進行操縱,即了解訂單簿在500ms內的交易情況,是因為託管伺服器與交易所撮合主機在同一局域網內,被伊世頓利用,從而提前獲知其他交易者的報單資訊。

  但對此,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表示,“首先,交易所不可能把外來程式放在撮合主機內;第二,託管伺服器和撮合主機直線距離十幾公里,實際上是網路隔離的,不可能有這樣的漏洞。 中國的期貨市場架構,是編碼直接到客戶的制度,客戶的一舉一動,每筆操作交易所都是知道的。但交易所內部是有嚴格的保密制度,客戶資訊只有極少數簽了保密協議的人才知道。”

  某私募高頻交易人士結合伊世頓的非法利用30余個賬戶分析,更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伊世頓繞過期貨公司櫃檯風控後,採用高頻訂單流去探測500ms內訂單簿價差和深度,從而判斷超短時差的方向。

  但這只是基本手法,上述私募高頻交易人士觀察到,更為簡單有效的操作手法可能還要結合案情通報中提及的高達8110手、總額為113億元人民幣的“自成交”。

  “因為是多賬戶進行自買自賣,伊世頓當然要比其他交易者相對更了解500ms行情內訂單簿內究竟發生了哪些成交。通過多賬戶自買自賣這種確鑿無疑的違法行為,掌握了相對更為準確的成交數據,就有可能超越其他採取高頻訂單流探測訂單簿的高頻交易團隊,並獲取超額收益。”前述量化交易資深人士指出。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採用高頻交易方式參與期指交易的眾多國內團隊早已在中金所連續祭出限制交易措施後收手,部分轉戰商品期貨延續原有策略交易,但由於交易量不如期指,收益較為有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2014年5月5日對薩勞案的調查報告,報告明確表示“高頻交易者的行為並非造成美股閃電崩盤的原因,但加劇了價格變動,並在E-mini期指訂單流出現不平衡時,造成了成交量的急劇增加。”

  “根據最近幾個月的監管措施,我們擔心接下來除高頻交易以外,採用其他策略的程式化交易也會被牽連,並被認定為股市大幅調整的罪魁禍首。所以最近我們格外謹慎,以往認為沒有問題的交易也主動停掉了。”前述量化交易資深人士表示,“伊世頓案更細緻的案情披露和處理情況,對行業的未來將影響巨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