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ST們求保殼績差A股特煩惱 重組股高管督陣保對賭

  • 發佈時間:2015-11-04 08:14:24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上市公司三季報正帶給資本市場更多想像。

  一方面,在實體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部分*ST類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了進一步虧損,該類公司能否實現年內保殼則有賴於其第四季度的業績提振或資本運作。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凈利潤仍然為負的*ST類上市公司數量或不少於30家。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該類公司的保殼訴求及動作也將於年內著手準備。

  而另一方面,部分前三季度浮虧的上市公司已于2014年中出現虧損,而為防止連續兩年虧損而帶帽成為“ST”公司,部分公司或亦有相應的規避動作值得期待。

  此外,隨著三季度業績的浮水,在已完成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項目中,部分並購標的公司的業績壓力也正在悄然暗升。

  30家公司進入保殼局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度成績單的公佈,*ST類公司退市風險正被進一步明晰。

  據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有不少於包括*ST皇臺(000995.SZ)、*ST星美(000892.SZ)等在內的30家*ST公司的前三季度凈利潤為負,佔全部*ST公司數量的60%,由於上述公司已連續兩年出現虧損,第四季度能否扭虧對其保殼而言,尤為重要。

  而除虧損外,部分公司還受累于負資産困境。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11家ST公司處於凈資産為負值的狀態,且其負資産問題較去年底更嚴重。

  例如*ST舜船(002608.SZ)去年底的凈資産尚有2.13億元,如今其凈資産縮水至-5.48億元;而*ST海龍(000677.SZ)的凈資産也從去年底的2.11億元縮降至-0.3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11家負資産公司中,包括*ST舜船、*ST海龍在內,已有5家公司處於策劃重大事項、重大資産重組及重要事項未公告的停牌狀態。

  “公司業績壓力較大,不排除公司可能會通過資産重組來實現保殼。”一家煤化工行業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

  “如果不能通過增資、重組整合等運作改變財務狀況,這些公司的退市風險比較高。”華中一家投行人士亦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停牌中的三家公司——*ST新都(000032.SZ)、*ST博元(600656.SH)和*ST雲網(002306.SZ)已于2014年處於負資産困境,而年內這一局面若未被改變,其退市風險也將進一步走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除保殼需求外,由於實體經營難度加大,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已在籌劃賣殼。但在年中A股劇烈震蕩的影響下,較上半年的買方市場,當前殼資源的供求關係已發生扭轉。

  “我接觸到有1-2家公司在賣殼,但這個市場和5、6月份不一樣,之前一殼難求,而現在殼不好賣了。”前述投行人士表示,“不過目前多數賣殼的也不是單純把控股權轉讓,而是希望有資本進來,帶動股價,再從二級市場上退出,這個可能也是談不攏的原因之一。”

  披星帶帽風險擴容

  在實體經濟下滑的大環境下,部分非ST類上市公司前三季業績也已顯露虧損之象。

  記者根據數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榮豐控股中原特鋼等在內共計105家上市公司2014年已以虧損收尾,且2015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仍為負,其中不乏中國鋁業央企公司。

  該類公司的窘境或與實體經濟下行不無關聯。分類統計顯示,在上述前三季浮虧的105家公司中,以機械設備、化工和有色金屬三個行業的公司數量居多,分別達14家、13家和9家。

  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隨著南北車掀起的央企整合潮的延續,部分曾出現鉅額虧損的央企也有一定概率出現新動作。

  以中國鋁業(601600.SH)為例,數據顯示,該公司2014年曾出現高達162.19億元的虧損,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鋁業的年內虧損已達9.31億元,其中僅3季度虧損就多達9.59億元。

  中國鋁業在四季度內的盈利若無法覆蓋這一虧空,則年內將二度以虧損收尾,其將被ST;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不排除中鋁集團或更高層面會開展整合動作,將給中國鋁業的ST預期帶來逆轉。

  “實體經濟很差,今年中鋁在一般經營上實現盈利是比較困難的,整個行業內的競爭壓力也不小。”一位接近中國鋁業人士表示,“不排除(中鋁)集團或更高層面會做一些新的整合安排,不過是這個就算有,目的也不是為了避免ST。”

  事實上,在去年底南北車合併等央企重組事件的影響下,坊間一度傳聞央企整合概念將利好中國鋁業,但事後該傳聞並未得到證實。

  不過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中國鋁業亦可能在四季度內扭虧為盈。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兩家券商日前對中國鋁業全年凈利潤分別作出了1.44億元和1.14億元的盈利預測。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另有ST景谷(000403.SZ)、ST宏盛(600265.SH)兩家ST公司分別虧損4573萬元和1637萬元,由於兩家公司在2014年中已處虧損,因此其實現全年盈利而避免披星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業績對賭承壓實業下滑

  除母公司層面外,部分成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標的的公司業績也正受到考驗。

  “目前很多並購重組項目做完了,但對賭協議和業績承諾還是存在的,因為相應的收購價格意味著估值,而估值背後則要有業績支援。”前述投行人士稱,“但現在實體經濟不好,一些公司的經營壓力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不能達到業績承諾,那麼股東方則可能面臨現金或股權上的額外支付。”

  事實上,這一現實也給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增添了不少壓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北京一家近年來多次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項目的資本集團,日前就在為滿足相關業績承諾而苦惱。

  “目前公司領導很忙,現在都是親手抓項目。最近到處出差,就是怕年底前達不到業績承諾。”前述資本集團一位副總裁透露。

  此外需注意的是,今年上市公司的三季報之所以較為敏感,其另一原因則來自於6-7月期間的震蕩走勢,從5000點跌落至3300點的價格變化下,首當其衝的正是在股指高位階段策劃定增或重組項目的上市公司。

  據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初至11月2日,共有52家上市公司曾通過董事會預案宣佈啟動資産購買計劃,而有業內人士認為,相關涉及並購項目的公司的不確定性也將順勢走高。

  “因為A股震蕩很大,所以當時的約定價格也出現了改變。”北京一位從事非公開發行業務的准保代稱,“如果相關的價格談不攏,那麼通過並購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厚預期也就不復存在,對公司層面的不確定性也會提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