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券市場國際化提速 中歐國際交易所有望掛牌

  • 發佈時間:2015-11-02 02:47: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海波

  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明顯提速。繼10月22日中英聯合聲明確認雙方支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就互聯互通(滬倫通)問題開展可行性研究之後,僅隔一個星期,10月29日,中德兩國在資本市場上的合作給出了具體成果,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佈合資組建中歐國際交易所,首批現貨産品有望在11月18日于法蘭克福掛牌。

  一系列事實表明,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雙向開放步伐顯著提速。可以説,其速度之快,甚至超出了多方預期。誠如上交所在中歐國際交易所合資協議簽署後所言,合資公司的成立,體現了中國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和魄力。

  啟動國際化步伐,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若干年來,曾設想過多種具體實現路徑,做出了相當的努力和嘗試,也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值得強調的是,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突破,無疑是滬港通的成功實現。早在滬港通概念剛剛提出不久、業務細節尚在籌劃之時,本報評論文章就已指出,滬港通對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促進作用,值得特別強調。相比于已經實現的QDII、QFII制度,乃至議論紛紛的“國際板”概念,滬港通不局限于資金層面,不局限于引入幾家國際公司,增加幾個投資標的,而是整個市場層面的互聯互通,是涉及資金、標的、市場機制、監管制度等各個層面的深度交融。滬港通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模式和機制,在滬港通模式成功的基礎上,未來以不同形式實現“滬美通”、“滬歐通”,實現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全面的互聯互通,都將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如今,在滬港通推出剛及一年之際,隨著中歐所的成立、滬倫通的提出,可以説,“滬歐通”已經啟程上路,證明當初所言不虛。

  而且,香港市場雖然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但仍然是中國的一個特區,而滬歐通將跨越更大的制度、文化乃至時空的差異,打開直接對接國外發達資本市場的通道,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要理解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步伐加速的事實,必須看到,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是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標誌的中國經濟、金融國際化大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了這個大背景,證券市場不可能如此單兵突進。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順利推進,既是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成功實現的前提和保障,也需要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配合。

  從已經公開的資訊來看,中歐國際交易所定位於在歐洲打造離岸人民幣資産的交易和定價中心,滿足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融資和投資需求,打造綜合風險管理服務平臺,也是境內資本市場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中歐所初期擬重點開發證券現貨産品,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待條件成熟時再上市金融衍生品。據悉,在現貨産品方面,目前ETF、債券、託管憑證等産品已經準備就緒或正在準備之中。

  而倫敦市場作為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國際資本市場之一,滬倫通的合作可能對中國市場的制度建設、産品創新,都將帶來深度的促進。當然,由於兩地市場的巨大差異,滬倫通的實現存在一定障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證監會發言人日前介紹,上海和倫敦處於不同時區,兩地市場在監管機制、交易制度、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滬倫通”不會簡單複製“滬港通”的業務模式和做法。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克服這些差異和障礙,也正是中國證券市場改善自身制度、增強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各種市場需求,從而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的動力和機遇。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央行發佈了《進一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其中特別提到支援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總結滬港通經驗基礎上,適應境內外投資者需求,完善交易規則和交易機制,充分顯示中國政府有意通過擴大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合作提升中國市場運作品質的意圖。從這個角度來看,滬歐通的難度或許比滬港通大,但其潛在意義也會更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