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放緩再融資 泛海控股經營計劃或受影響

  • 發佈時間:2015-07-18 07:47: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維晨  責任編輯:田燕

  雖有反彈,但持續肆虐的指數暴跌讓恐慌情緒傳染到了中國境內A股市場的所有角落。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二級交易市場的中小投資者,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受到波及。

  正巧踏入這輪暴跌的是試圖定向增發泛海控股(000046.SZ)。這家資産規模龐大的內地房地産企業剛剛在收購一家金融企業時遭遇“滑鐵盧”後不久又時運不濟地落入顛沛——定向增發可能會被暫停或暫緩。

  7月9日下午,有媒體報道説證監會[微網志]發行部正式決定,首發和再融資均只開反饋會,初審會、發審會均停止。而作為典型再融資行為的定向增發意味著也將被叫停。證監會相關部門就該消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不置可否。

  7月16日,泛海控股董秘陳懷東就此對本報記者評論説:“截至目前我們的定向增發還在推進過程中。目前我們沒有得到明確的暫停要求,但是聽説再融資的節奏要放緩。”

  定增或放緩?

  所謂定向增發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條件的少數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行為,規定要求發行對象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公告前20個交易日市價的90%,發行股份12個月內(認購後變成控股股東或擁有實際控制權的36個月內)不得轉讓。

  泛海控股的財務報告和相關公告顯示,2015年1月,泛海控股啟動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工作,公司擬以不低於8.88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3.51億股A股股票。

  隨後的7月3日,泛海控股針對股價波動而公告修改定增單價。公告説,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由不低於8.88 元/股調整為不低於8.73 元/股。

  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泛海承諾擬認購數量不高於本次非公開發行最終確定的發行股份總數的15%,但不低於本次非公開發行最終確定的發行股份總數的10%。發行完成後,盧志強對公司持股比例將不低於61.23%,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募集資金使用方面,公司擬投入募集資金50億元用於增加子公司民生證券的資本金,補充該公司營運資金,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該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民生證券資産總額115.72億元,凈資産34.59億元,2014年1~9月營業收入10.2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2.14億元。

  泛海控股還募集35億元用於開發上海泛海國際公寓項目。公告顯示該項目總投資約91.41億元。項目預計實現總銷售收入135.46億元,凈利潤27.34億元。本次定向增發後募集所得資金還將用於武漢泛海國際居住區桂海園項目的開發。該項目總投資25.30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15億元,項目預計實現總銷售收入42.29億元,凈利潤8.50億元。

  此外,泛海控股還計劃使用定增資金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20億元。

  隨著突如其來的A股暴跌,市場監管機構開始暫緩IPO。有消息人士説,50億元規模以上再融資項目已被叫停。7月9日這個傳言突變成真。媒體報道稱證監會在當天決定IPO和再融資均只開反饋會,初審會、發審會均停止。

  億翰智庫中國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化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表示再融資暫停,也意味著整個發審改革的步驟減慢。而泛海控股的再融資也將隨之暫停。”

  泛海董秘陳懷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目前我們的定向增發還在推進過程中。我們聽説定增的審批節奏會放緩,但是目前還沒有聽説暫停。”他個人認為,所謂“節奏放緩”是指有待審批的企業數量會變少,審批時長會變長。

  若定增暫停或致負面影響

  陳懷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再融資的暫停意味著將打亂公司的整體戰略。”他認為,證監會可以放緩再融資的節奏,但是不應該暫停再融資。“證券市場的再融資功能應該得到基本保證。”

  他説:“再融資的暫停意味著泛海控股增加子公司民生證券資本金的計劃放緩。一些項目的開發也會被放慢。業績週期也會被拉長。”

  而對於上海和武漢項目的影響,陳懷東則認為並不會給項目帶來太大影響。“以武漢項目為例,定增募集的資金佔比較小,不會影響到整體項目的開發進度。”不過他也認為,暫停定增募資會在整體資金安排上帶來一定影響。

  對於定向增發所募集資金償還金融機構借款,陳懷東亦認為不會構成影響:“我們先用自有資金償還即可。這不會帶來資金層面影響。”

  要求匿名的行業分析師對記者置評説:“再融資是上市公司的一條重要血脈,如果暫停,那麼上市公司就會失去重要的融資功能。而泛海控股的旗下都是優質資源,公司肯定不願看到暫停咱融資的情況。”

  不過,多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評論説,這種“暫停政策”不會持續很久,等股市穩定後,應該會逐步取消。而泛海控股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受到劇烈影響。

  早在2014年年初,泛海控股明確表達轉型的意願與計劃。泛海控股提出在繼續發揮現有房地産業務優勢的基礎上,融合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金融、戰略投資等業務板塊,將公司打造成涵蓋“金融為主體,産業為基礎,網際網路為平臺”的綜合性控股上市公司。

  陳懷東概括集團金融業務時説:“泛海計劃未來3到5年,在金融方面投入300億到500億元的核心資本,大約形成10000億元左右的總資産規模,實現100億元左右的凈利潤。我們希望讓金融業務成為泛海控股基礎性和支柱性的産業。”

  泛海控股的這種轉型態勢被一些媒體稱之為“去地産化”。為了符合戰略,隱入幕後的泛海集團實際控制人盧志強又在今年5月末重回一線擔任董事長。就位後,盧開始操刀改革集團機構。

  當時公告説,泛海設立八個産業集團總部,其中包括泛海控股網際網路金融集團總部、泛海控股保險集團總部、泛海控股證券集團總部、泛海控股信託銀行集團總部、泛海控股資本投資管理集團總部五個金融系統。

  此外泛海控股的高管團隊亦出現調整。泛海控股新增選了9名新晉董事,其中李明海、余政、趙品璋、邱曉華[微網志]、張博和趙曉夏等6名董事均來自金融領域。

  而對於房地産業務發展,陳懷東向記者評論説:“國內還有1200多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儘管土地資源優質,但是目前市場空間增長有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泛海控股不拿地了。從2013年到2014年,我們在美國洛杉磯等地進行了土地方面拓展。在國內房地産市場,我們以消化現有土地存量為主,未來將視情況來確定是否再拿地。”

  他透露説,泛海控股在國內拿地也沒有必要參加招拍挂,而是使用並購的手段取得。“畢竟土地儲備足夠長期發展。”

泛海控股(00004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