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股市的幡動與心動 華爾街不懂

  • 發佈時間:2015-08-26 08:40:15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黃小鵬  責任編輯:楊菲

  雖然早在2007年中國股市就曾對美國等其他市場産生過影響,但全球市場相互作用從來沒有此次這般強烈。當然,這次全球性動蕩如此劇烈,是數個風險的疊加,有很大的偶然性。美聯儲相當於全球央行,每次它根據本土經濟狀況調整政策不僅影響本國市場,而且會通過資本流動、匯率調整等渠道衝擊週邊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上次美國退出QE時,中國市場恰好比較強勢,阻隔了衝擊,自然也就沒有造成“回波效應”。

  但是,此次華爾街理解中國市場時犯了明顯錯誤,他們把美國金融市場與經濟之間的關係錯誤地套用在中國市場,一看到A股如此大幅下跌,就判斷中國經濟基本面出了大問題,或以經驗判斷如此跌幅一定會造成金融系統大問題、經濟大問題。這種負面判斷又回傳到中國市場。在一個由散戶佔主體,並且機構也非常熱衷於推波助瀾、渲染情緒的A股市場上,悲觀情緒再次被放大,直至變成了恐慌。

  有人説,在不很成熟的市場,經濟與股市的關係如同主人與狗的關係,狗有時走在主人前面,有時走在主人後面,但從這大半年來情況看,中國經濟與股市之間連“主人與狗”的關係都不存在,它更像是經歷了一次夢遊。在前半段的牛市,中國經濟被描繪成這樣一幅圖景:雖然短期有下滑但貨幣閥門已經開啟,經濟“很快就好”,在“改革”助力下大國崛起、“趕英超美”指日可待。主流的市場機構和一些媒體編故事、講“邏輯”,爭相曬樂觀、玩煽情。6月中旬市場突然大跌後,經濟又被描繪成完全相反的圖景:不但短期不好而且長期也有隱憂,貨幣寬鬆因“二師兄”而有變,人民幣要大貶,甚至“改革牛”也沒有了。市場上又展開了悲觀競賽。

  其實股市漲也好、跌也好,中國經濟面臨的環境並沒有因此發生根本變化。週期性和結構性問題交織,仍將困擾我們一些年頭,改革也在推進,但經濟轉型是艱難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總體看,中國經濟處於“軟著陸”之中,困難與亮點、風險與機會並存才是它的實景。但在機構職業道德不佳、以散戶為主、投機盛行的A股市場,市場脫離經濟基本面陷入堪稱病態的樂觀或悲觀,反而成了一種常態,而此次從極度樂觀到極度悲觀時間之短,將中國股市缺陷暴露無遺。

  域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研究雖有一些獨到之處,但從這次情況看,他們對中國股市與經濟之間關係的理解還存在較大欠缺。在相互影響日益增強的時代,這無疑會給各自的市場造成額外的風險,對此不可不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