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重重一擊後再談靠改革牛打造中國股市新生態

  • 發佈時間:2015-06-29 07:15: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董少鵬  責任編輯:陳娟娟

  始於2014年7月下旬的“改革牛”行情,今年6月中旬以來遭遇重重一擊,上證指數近兩周累計下跌近1000點,6月26日還創出7.40%的年內第二大單日跌幅。有人認為下跌合乎邏輯,因為有漲就有跌,有暴漲就有暴跌;何況,上漲本來就是由資金多寡決定的,這一輪上漲是人為製造的牛市,沒有牢靠的基礎。

  有人認為劇烈下跌不符合邏輯,因為此輪上漲之前大盤已持續低迷近7年,甚至因此暫停新股發行一年多,上漲是合理的;何況,還有所有重大改革舉措帶來的紅利預期,無論戰略新興産業的發展,還是傳統産業改造升級,都展示出可觀的利潤增長空間。特別是中央“打虎行動”力度空前,標誌一個治國理政的新時代已經開始。人們通過直接投資分享時代進步紅利已不可阻擋,股市如此暴跌是缺乏理由的。

  究竟該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與股市狀況呢?筆者認為,經濟基本面基本穩定;近期股市大調整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對股市生態之病的反映,並不説明“改革牛”邏輯不再,行情不會就此終止。

  第一,中國股市繼續保持牛市的邏輯沒有變。

  中國經濟的確進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想回到10%以上的增長階段已不可能。但通過努力,兼顧當前和長遠利益,實現7%左右的增長是沒有很大困難的。按照這樣一個增長速度,2015年的絕對增量比2014年還要多,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和瑞士這樣一個發達國家的年度總量差不多。

  所有重大改革舉措並非只針對經濟領域,而是涉及政治參與和政權發展、國家安全和國際博弈、社會治理和人權發展、民族興盛和文明再造、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等各個領域和方面。並且,這是一場文明自信、民族自信的改革,是一場制度、道路、理論自信的改革,不會放棄立黨立國之本,不會食洋不化和閉門造車,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治理模式、發展模式、對外交往合作模式要為全球發展治理注入新思維,開闢新路徑。

  所有這些改革動作,最終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激發人們的創造活力,凝聚人們的共同信念。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萬億元,相當於同年國民生産總值的34.6%。人們通過股市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中國股市不單是經濟增長的晴雨錶,而且是改革進程的晴雨錶,自然會對經濟發展成果和制度變革成果做出合理的反映。因此,“改革牛”的邏輯沒有改變。

  第二,發展直接融資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方向沒有變。

  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既定目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的要求。2013年11月份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至2015年6月26日,滬深兩市總市值與2014年GDP的比值為91.11%,仍低於主要發達國家的水準。另一個數據是,美國的股票市值與銀行存款的比例為9:1,我國僅約為0.5:1。

  截至目前,我國非金融業企業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為15%左右,這與發達國家企業直接融資佔比80%以上差距甚遠。按照規劃,到2012年底,我國的這一比值可望達到25%左右。

  為此,就要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除了滬深主機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和新三板市場,上海戰略新興板塊也將推出,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也將加快規範發展的步伐。而建立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就需要廣大投資者參與;不過,根據不同層次市場的風險程度,也應當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分層制度。

  未來大的趨勢是,有風險識別和管控能力的投資者長期參與市場。風險識別和管控能力一時尚弱的投資者,或者經過洗練實現脫胎換骨,能力提升;或者退出市場。不過,退出市場的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參與基金的方式間接參與市場。這個基本原則,對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一樣適用。

  需要説明的是,發展直接融資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進程,是與全社會的法治進程相一致的,任何打著“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旗號操縱價格、內幕交易的行為,都是依法打擊的對象。國家沒有必要利用股市搞“虛假的上漲”、“人造的繁榮”。

  第三,“依法治市”與“以德治市”相結合,建設健康的股市生態。

  當前,我國股市生態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各方特別是決策層高度重視。

  首先是監管者的生態。股市作為擴大直接融資的主戰場,目前以證監會為主要負責機構;而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銀行、信託、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監管由央行、銀監會、保監會等負責。雖然“一行三會”業已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但在資金流動、資金價格(即利率)、資産價格(即股價)的監測方面,在政策的協調方面,都還存在“短板”。一段時間以來存在的“場外融資”爭議,就很説明問題。究竟哪種方式的融資屬於合規合法,哪種方式的融資屬於違規違法,並無定論。

  其次是市場參與主體的生態。上市公司應堅守本分,踏實經營,依據公司基本面維護自己的市值水準,而不去與機構“合作”操縱股價。機構投資者應依據公司基本面買賣股票和衍生産品,公允地發佈投資諮詢意見。仲介服務機構應根據發行人和投資人的雙向需求提供服務,協調雙方談判,得出雙方都認可的價格。客觀地説,指望靠投機牟利的市場主體並不在少數。

  第三是輿論生態。輿論生態是由人和機構共同營造出來的,媒體往往發揮著“放大器”的作用。

  在輿論場掌握著大喇叭、中喇叭的並非只是媒體,也包括經濟學家、行業專家、“跨界”的意見領袖、市場分析人士等。從經濟學家吳敬璉提出“賭場論”算起,輿論場上對中國股市的謾罵幾乎成了中國股市發展的一條“暗線”,與中國股市披荊斬棘向前發展的“明線”並肩而行。

  形成這樣一種輿論生態,與我國早期股市草莽生長有關,也與整個社會對資本市場的偏見、歧視有關。“賭場論”的傳播不過是這種輿論偏見和歧視的突出表現而已。

  與謾罵股市的“輿論秀”不同,另一種輿論傾向則是“綁架政府”。有人把黨中央國務院支援規範發展股市的方針歪曲、異化為“人造牛市”、“國家牛市”,刻意樹立一個不存在的靶子進行批評。有人説證監會出臺監管措施、依法查處違規就是打壓行情,出臺融資融券措施、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就是催生行情。在行情火爆時,有人就主張出臺打壓行情的措施等。

  不知是中國的土壤太寬容還是外來的和尚更隨意,6月26日,耶魯大學的教授陳志武竟然提出這樣的命題:按照8000萬個股票賬戶來説,即使把A股股票泡沫弄得非常成功,最多就是這幾千萬人可以受益,還有13億多其他的中國人怎麼辦?不知他對於美國股市與美國民眾利益的關係是怎麼界定的。

  還有一種輿論是為謀私利,公然散佈違反國家整體利益的謠言。比如有的機構公然散佈國家即將上調印花稅率的虛假消息,散佈監管機構集中強制清退場外融資的虛假消息,編造證監會負責人甚至國家領導人的虛假消息。

  有的機構通過輿論誘導,鼓動群體性不理性操作,製造市場混亂。有的機構“指導”旗下投資者在某月某日集中行動,“全部清倉”或者“半倉”。稍動一下腦筋即可以想到,集中清掉的股票賣給了誰。這實際上是鼓動集中砸盤。

  官員表態則是另一番輿論風景。最近,中央匯金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就問,“這輪改革並不是改革開放30年來改革最集中、推進速度最快的一輪,為什麼這次改革就出現牛市,那以前的改革開放呢?”6月26日,一位市長以看似不經意的方式嘲弄股市,引起鬨堂大笑,“黑色幽默”了中國股市一把。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反正這樣的官員與意見領袖們一道,為股市輿論加入了不少的負能量。

  以上所述的輿論生態,應當加以重視和改變。主要途徑有兩個:一是加強資本文化、資本理論的建設,幫助官員、學者、分析人員提升資本文化素質,引導人們尊重市場,科學看待資本這個東西。二是依法管理,對違法行為予以查處。如散佈某月某日新聞聯播將宣佈印花稅率上調虛假消息,編造國家領導人預測股市點位虛假消息,相關人員應依法處理。

  第四,要認真對待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博弈問題。

  每次中國股市出現劇烈波動前後,都少不了境外機構、境外媒體的“關照”。此次也不例外,如摩根斯坦利、高盛、黑石集團、瑞士信貸集團,彭博社、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等,都在5月末6月初出面唱空,其中幾家稱中國牛市將終結。

  而同樣在“複製”的情況是,境內一些“專家”也緊密呼應這樣的訴求。

  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都不情願用“陰謀論”來解釋,認為“言論自由大於天”;也有人認為,應該多謀共識,多談合作,把批評當作鞭策就可以了。筆者認為,雖然陰謀論不可以放大,但也不能無限縮小,甚至視而不見。另一方面,多謀共識、多談合作與必要的鬥爭並不矛盾。

  近年來,無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形勢,還是對政府投資、地方債、房地産等政策抉擇,還是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組建,唱空、干擾的行為(不只是説説而已,而是有行動)並不少見。那幾個國家對我國東海、南海利益的爭奪,對我國港臺事務的干涉,都很直白露骨。對此挑戰,我們應當坦然、勇敢而理性的對待,而不是自我麻痹,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

  客觀地説,國與國之間有利益的博弈,是十分正常的;這與國與國之間有更多合作的訴求一樣正常。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原本就是雙向的。

  既然股市是一國經濟和制度變革的晴雨錶,那麼股市上有利益爭奪也絲毫不值得奇怪。我們要通過金融談判,謀求平等互惠的合作,也要守住自己利益的底線,維護本國股市的正當利益。

  當前,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已很高,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程度也在繼續提高,我們應當完善監測機制,提高監管水準,對於利用期貨等工具,惡意製造中國金融市場動蕩的機構,不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而且要依法予以查處。我們認為,依法查處惡意製造金融市場動蕩的行為,恰恰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秩序,對境外機構從事正當交易是一種保護。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尤其要清醒認識股票市場的基本屬性、基本運作規律,一如既往地加強和夯實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要堅持公開透明原則,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案件,保護和激勵合法合規投資行為。全體市場參與者都應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分享市場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參與市場。要敬畏法治,敬畏市場,敬畏風險,努力打造各方依法辦事、規則透明有效、主體公平博弈的股市新生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