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資本市場正經歷“犇市、牪市、牛市”去牛化

  • 發佈時間:2015-07-14 04:28: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梁雪  責任編輯:楊菲

  近期股市大起大落,市場對此輪牛市的界定産生分化。摩根士丹利華鑫副總裁章俊提出,中國此輪牛市正經歷“犇市、牪市、牛市”去牛化的路徑,A股市場終將進入相對穩定的慢“牛市”。

  章俊説,從“犇市”的“犇”來看,是“流動性牛”和“杠桿牛”者兩隻快牛, 抬著“改革牛”這只慢牛一路狂奔,從而造就了此前A股的暴漲。

  A股市場去牛化

  證券時報記者:最近幾週,股市出現罕見的大幅波動,您對此怎麼看?未來的走向是怎樣的?

  章俊:在我看來,A股此輪牛市經歷了“犇市、牪市、牛市”的過程。

  去年四季度以來的這輪暴漲行情,我覺得較難用一個簡單的“牛市”來界定。因為,市場快速上漲的背後並不是單一推動力,而是一個多重復合推動力,這包括預期下的“改革牛”、實際層面的“流動性牛”,以及“杠桿牛”的三重驅動,所以用“犇市”來描述這波行情。

  具體説來,從各國資産價格泡沫破裂而引發金融危機的經歷來看,“流動性牛”和“杠桿牛”從來都被證明是“快牛”,而絕非“慢牛”。因此,從“犇市”的“犇”來看,是“流動性牛”和“杠桿牛”者兩隻“快牛”, 抬著(或者説綁架了)“改革牛”這只“慢牛”一路狂奔,從而造就了A股的暴漲。

  隨後,此輪行情連續大跌,始於證監會清查場外配資。根據目前的政策面和市場反應,“杠桿牛”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裏將不再是驅動市場的因素,從而,“犇市”開始變成“牪市”,即杠桿牛離場。

  回顧此輪行情的發展,央行的貨幣政策離場對A股市場短期內的軌跡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三、四季度實體經濟在貨幣與政策“雙寬”的支援下出現明顯企穩,股市也逐步穩定,央行貨幣政策隨即極可能轉向中性,即“牪市”中的“流動性牛”離場。剩下的就是基於經濟轉型的“改革牛”市。以“改革牛”一己之力是否能拉動A股市場重新獲得上漲的動力,我們認為還是要取決於改革的成效和投資者的信心。

  步入相對穩定慢牛

  證券時報記者:在經歷A股市場大幅波動之後,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良性、健康地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章俊:我有三個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第一,建立“一行三會”協調機制,或者成立淩駕於這幾者之上的金融監管委員會,在目前混業經營大趨勢的背景下,顯得十分迫切。

  第二,此外,經歷了此次A股市場大幅波動,也讓我們重新審視“資本賬戶開放”這一命題。央行此前在各種場合曾表示,將在今年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進度,力爭在年底之前實現資本賬戶的基本可兌換。從全局考慮,毋庸置疑,因為,目前政府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訴求,這涉及“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相關事宜。

  但是,我認為,通過加快資本市場開放,來倒逼國內金融改革的潛在風險巨大。理順國內利率和匯率機制,推進改革銀行體系,並建立相對完善和成熟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是開放資本賬戶所需的先決條件。再從週邊環境來看,美元進入二戰以來的“第三輪大升值”,據以往的經驗,新興市場國家在資本外流的過程中都面臨巨大的風險,特別是存在結構性經濟問題以及資産價格泡沫的經濟體。中國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加大資本賬戶開發,無疑會提高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程度。所以説,監管層需慎重評估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特別是針對短期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不宜過快放鬆。

  第三,與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的中小投資者佔比過高。監管機構在規範投資者行為的同時,需特別注重和加強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的“改革牛”是建立在實體經濟轉型的基礎上,換而言之,“改革牛”是需要扎紮實實幹出來的。在改革措施真正落實、經濟轉型初見成效之前,資本市場還是要慎談“改革牛”。

  證券時報記者:對於今年下半年的宏觀經濟,您怎樣看?

  章俊:預計今年8、9月份,經濟會企穩。初步判斷,經濟已經于6月觸底,伴隨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寬”影響下,三季度經濟將呈現企穩跡象。

  因此,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實體經濟將在貨幣和財政政策“雙寬”支援下,出現明顯企穩跡象。鋻於企業盈利改善要滯後於經濟週期一兩個季度,那A股市場在四季度末和明年一季度將獲得企業盈利改善的支撐。

  當然,對A股市場而言,將可能再一次出現調整信號,因為這意味央行貨幣政策可能會轉向中性,即“牪市”中“流動性牛”的離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