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案纏身資産負債率超92% 四川金頂偽殼難賣
- 發佈時間:2016-05-04 07:11: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閻明煒
7年累計虧損11.82億,靠大股東3年輸血10億維持運營,至今9起訴訟仲裁案纏身。
官司纏身、連續7年營業利潤為虧損的四川金頂恐難靠賣殼轉身。
一週來,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出身水泥、轉攻建材的四川金頂長期飽受主營業績不景氣困擾。2009年至今,營業利潤已經連續7年虧損,累計虧損11.82億元。與此同時,公司債務高懸,連續兩年資産負債率超過92%。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已經淪為殼公司的四川金頂已然走上賣殼之路,僅今年以來,就有幾路人馬前往公司洽談買殼事宜。
不過,籌備27億並購德利迅達一年多後夢碎,靠大股東海亮集團輸血維持運營的四川金頂恐難靠賣殼順利轉身。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四川金頂飽受官司困擾,僅去年一年就涉5起訴訟仲裁案。4月26日,公司還公告了《合資興辦峨眉協和水泥有限公司合同》所引起的仲裁案進展情況。
4月27日,一名曾跟四川金頂大股東洽談買殼事宜的人士稱,債務沉重、官司纏身、原有水泥資産未出清等不利因素太多,四川金頂這個殼恐難易手。
連續7年虧損淪為殼公司
上市23年的四川金頂發展之路並不寬敞,近7年營業利潤持續虧損,累計虧損達11.82億元。
4月22日,四川金頂發佈2015年年報 ,雖然業績較前年好看了許多,去年凈利潤成功實現扭虧,微賺419.58萬元,增幅高達111.3%,但細看發現,成功扭虧並非來自主營業務好轉,而是靠變賣資産、收到補貼所致。
事實上,近年來,四川金頂的主業越來越糟糕,虧損程度在不斷加劇。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2013年至2015年,公司營業利潤分別為-0.06億元、-0.29億元、-0.38億元。2009年至今,這一數值一直為負數,顯示主業持續低迷。初步統計發現,2009年至今,公司營業利潤累計虧損11.82億元。
主業持續虧損,四川金頂也開展了既漫長也艱辛的保殼行動。
公開資訊顯示,2012年,在面臨退市之際,四川金頂通過重整成功實現了保殼。2013年,公司營業利潤為-625.11萬元,但營業外收支凈額1105萬元,實現微利。2014年,營業利潤及營業外收支凈額均為虧損,由此造成凈利潤重整以來的首虧。去年,公司相繼通過賣變賣資産、獲得補貼等共計3994.95萬元,覆蓋了營業利潤-3805.67萬元。
儘管四川金頂暫時保住了殼,但日子過得很艱難。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公司資産負債率不斷增高,幾乎資不抵債。2012年至2015年,公司資産負債率分別為72.28%、 81.39%、92.33%、92.03%。此外,除了同期未分配利潤均為負數外,同期的每股凈資産也在持續減少,分別為0.15元、0.17元、0.07元、0.08元。
其實,四川金頂已經屬於嚴重資不抵債,淪為殼公司。
2015年年報顯示,流動資産0.54億元,其中貨幣資金0.27億元,流動負債3.0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34億元。流動負債是5.65倍,公司嚴重依賴舉債過日子。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這樣的局面短期內或難以扭轉。
四川金頂在年報稱,公司生産經營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盈利能力不足。公司産品單一,切位粗加工産品,而技改項目進度低於預期,年産20萬噸碳酸鈣系列産品項目尚處於論證階段,目前無法靠自身盈利來啟動項目,資金來源具有不確定性。
借款近10億元償還債務
資不抵債、舉債度日的四川金頂,長期靠大股東輸血維持正常運營。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四川金頂發展之路堪稱坎坷,控股股東幾經變換。公開資訊顯示,1993年上市之時,四川金頂的主業為水泥,四川樂山國資持股56.37%。為確保水泥主業可持續發展,2003年10月15日,樂山國資引進戰略投資者,將其持有的6860萬股國家股轉讓給華倫集團,華倫集團持股29.49%,成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陳建龍。但華倫集團並未履行當初做大做強四川金頂承諾,而是通過資本運作掏空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深陷沉重的債務危機之中,訴訟不斷,未分配利潤為-11.07億元,核心生産線全面停産,主要資産被凍結。公司被迫破産重整。
2010年,自然人馮海良控制的海亮金屬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參與重整,攬下了四川金頂9700萬股,持股比27.80%,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彼時,因受國家産業政策限制及設備落後、生産成本等因素影響,入主四川金頂後,海亮集團公開處置了與水泥生産相關的全部資産及配套設施,2013年,主營業務轉為非金屬礦開採、加工及産品銷售,主要産品為石灰石、氧化鈣。
不過,破産重整後的四川金頂仍未走出困境,長期靠大股東輸血勉強度日。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僅在去年,四川金頂就有三筆來自大股東的借款,共計4050萬元。去年2月,海亮財務公司向其借款1000萬元,當時,上市公司累計收到前者借款本金2.5億元。去年9月,為了清償債務,公司向大股東海亮金屬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專項借款2050萬元。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計收到大股東本餘額2790萬元。去年11月,公司又向財務公司借款1000萬元。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四川金頂累計向海亮金屬集團、海亮財務公司(為海亮集糰子公司)借款本金餘額為2.92億元。
今年2月14日,四川金頂又向海亮金屬貿易集團公司借款1.95億元,用於償還海亮財務公司到期借款本金1.95億元。今年4月6日,公司又向海亮財務借款2.23億元,期限三年。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計向海亮財務借款本金為3.02億元。其實,海亮集團入主四川金頂以來,每年都要為上市公司提供鉅額資金,幫其度過難關。僅在2013年,四川金頂就向海亮集團借款2.2億元。2014年,向大股東借款約為2.8億元。
長江商報初步統計發現,2013年以來,四川金頂累計向大股東(含海亮財務公司)借款近10億元,這些借款,除了部分用於建設外,主要用途是償還債務。
去年至今涉及9起訴訟仲裁案
已經淪為殼公司的四川金頂雖然已走上賣殼之路,但恐難靠賣殼轉身。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A股市場爆炒殼資源,大量殼公司的股價大幅跳漲,四川金頂也不例外。今年3月1日,股價最低9.54元,4月29日收盤價16.57元,漲幅達74%,期間4月18日曾達到18.50元,漲幅則達94%,接近翻倍。
股價大幅上漲的背後是四川金頂重組賣殼成功的預期。
公開資訊顯示,2014年12月,四川金頂推出26.6億購德利迅達95%股權進軍雲計算的跨界重組預案,被市場指為高價買殼公司、德利迅達畫餅有術。時隔13個月,今年1月,公司宣佈,此次重組以失敗告終。
重組不成,四川金頂走上了賣殼之路。
4月27日,國內某知名資本董事陳先生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今年3月中旬,曾通過朋友介紹與四川金頂實際控制人海亮集團負責人見面洽談買殼之事。陳先生一行出價14.5億元,對方對此明顯不滿意,稱早前已有人出資15億元,陳先生説,洽談時,海亮集團方面未報出底價,雙方因此不歡而散。
資料顯示,四川金頂總股本3.49億股,海亮集團旗下的海亮金屬貿易集團持股27.80%。
陳先生稱,14.5億元已經是在前期股價上漲基礎上的小幅溢價報價,而對方顯然想要更大價錢。不過,他至今仍感到慶倖沒有成交,否則很難易手。
陳先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公司後來組織人員對四川金頂進行了初步調查,發現四川金頂是個偽殼公司,主要表現為負債多、早先的剩餘資産未出清、訴訟仲裁案多。“僅僅去處理訴訟仲裁案將會耗費大量時間、資金。”陳先生認為,四川金頂並不具備殼資源價值。
國信證券一投行人士亦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通常情況下,理想的殼一般是市值低於50億元、資産負債率低於50%、大股東持股比低於40%、近年主營業務持續下滑或基本沒什麼主業等,還有重要的一條是不牽涉重大訴訟案。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四川金頂牽涉的訴訟仲裁案較多。去年年報顯示,公司一年涉及5起訴訟。今年以來又有4起訴訟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