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寶能係搶籌兇猛 時間是萬科的朋友?

  • 發佈時間:2015-12-18 08:27: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賴梓銘  責任編輯:楊菲

  時隔8年,萬科終於在本月初再現兩連板,股價異動引起輿論關注,一個最主要的猜想就是險資買入,有消息人士認為,是前海人壽與華潤爭搶第一大股東之位,然而隨後有媒體從前海人壽獲悉,“公司35.2億買入萬科不實”。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猜測,從“房貸利息抵稅”傳聞、年末基金調倉,到藍籌賺錢效應蔓延、深港通將要啟動等等,不一而足。萬科以及多個地産股股價異動讓輿論相當亢奮,仿佛市場在“炒回憶”中已經“夢回”去年年末,牛市起點。

  為什麼買萬科?

  萬科怎麼辦?

  12月6日,萬科披露《關於第一大股東變更的提示性公告》,將輿論對此的討論“拉回”到“野蠻人來敲門”的框架之內。根據公告,深圳市鉅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已合計持有佔萬科總股本20.008%的股票,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既然是“野蠻人來敲門”的戲碼,關注點主要在於“為什麼買萬科”以及“萬科怎麼辦”,圍繞著這兩個方面,輿論展開一系列的猜想。

  姚氏兄弟控制的寶能係為何通過鉅盛華以及前海人壽爭搶萬科股份,輿論有各種猜測。其中,受資産配置荒驅動配資權益類資産、增加持股比例從而使會計核算方法從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進而粉飾報表、為佈局償二代調整資産配置結構等都被許多觀察者共同提及。

  比如,財經專欄作家向小田在其文章中提到,通過發行高現金價值保險産品募集到成本在7%~9%左右的資金後,要顯著提升投資收益率,保險公司就要增加權益類資産的配置,A股市場上符合股權分散、盤子不大、民營企業幾個標準的標的並不多,因此“萬科稱為寶能的目標不足為奇”。

  財經專欄作家宋聆則認為,權益法轉換成本法,直接粉飾報表,“可能性比較高”,“比較符合土豪所熟悉的路徑與手段”,畢竟“要搞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真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小保險公司,人才有限”。

  《經濟觀察報》的一篇報道則認為近日同樣舉牌萬科的安邦保險與寶能係或為一致行動人。報道稱,通過多個消息源渠道獲悉,“安邦保險、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是一致行動人舉牌萬科,協議條件是協助安邦在萬科董事會擁有1席董事席位”,文章還從萬科高管關於安邦再舉牌前並未與萬科有任何溝通的回復中推測,安邦和萬科管理層、華潤係是一致行動人的可能性較小。

  另外,還有市場人士推測寶能係買入萬科是在賭央行繼續放水去房地産庫存,賭人民幣保持匯率穩定,從而人民幣資産保持堅挺。

  至於“萬科怎麼辦”,由於萬科管理層直至目前未對寶能係搶籌有明確表態,輿論中猜測的意味要更濃一些,仿佛人人都是福爾摩斯。萬科運營的微信公眾號《萬科週刊》在12月14日發佈了若干段子,其中《蜜蜂的寓言》描述了一窩蜜蜂和一頭黑熊之間的戰爭,有觀者將段子中的“白熊”解讀為“安邦保險”,“毒刺蜂”解讀為“毒丸計劃”,“友蜂”解讀為“其他一致行動人”。輿論還對鬱亮12月10日發佈的朋友圈以及其中配圖作了許多解讀,認為這表達了萬科管理層及創始人對捍衛萬科價值觀的決心。

  險資兇猛

  時間是萬科的朋友?

  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鉅盛華發出關注函,提出關於借道資管計劃舉牌萬科背後的相關權利行使、資金來源以及資訊披露等若干問題,要求鉅盛華在12月14日前答覆。

  鉅盛華在12月15日就深交所的關注函做出回復,萬科在當晚予以披露。在鉅盛華就相關事項的回復中,更多的細節得到披露,一紙公告讓輿論轉而關注保險企業使用杠桿資金舉牌這一模式所存在的風險。

  根據公告,鉅盛華借道7個資管計劃增持萬科耗資96.52億元,其中自有資金是32.17億元,即鉅盛華在最近一次舉牌中動用了3倍杠桿。公告中還提到,設計的資管計劃以份額凈值0.8元設置為平倉線,資管計劃凈值低於或等於平倉線時,鉅盛華需要及時追加保障金。

  按照媒體此前的梳理,寶能係在奪取萬科第一大股東過程中運用了融資融券、收益互換、股權質押和資管計劃四種加杠桿手段,在媒體近日對寶能係股權質押資訊的梳理中,更揭示出其內部的複雜股權質押鏈條,至少涉及3層股權質押。相關報道每每引起輿論關注。

  近日披露借道資管計劃的細節再次引發輿論譁然,有市場人士呼籲證監會介入查配資,有市場人士擔憂此案例中股份將鎖定12個月,從而導致股票下跌時無法平倉,只能用現金補倉。

  向來消息靈通的市場人士@曹山石在其微網志中透露,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兩次對鉅盛華舉牌萬科的相關報道做出批示,“主管保險資金投資的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主任曾于瑾,爽約了上週六的財新論壇年會”。

  保監會在12月下發多個文件也被媒體稱為“保監會按捺不住警示風險”。

  12月7日,保監會下發《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及《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第3號),其中分別對銀行存款投資、固定收益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資的關鍵環節制定了內控標準和流程。保監會稱,相關指引將有效防範上述投資領域的主要風險和問題,比如股票投資領域的資産配置風險、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風險等問題。

  12月3日,保監會還向各保險公司下發《關於加強保險公司資産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符合規定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應當分析資産負債匹配狀況,進行資産配置壓力測試,評估對資産收益率、現金流和償付能力的影響,並向保監會提交壓力測試報告。

  財經專欄作家吳小平在其專欄中提到,保監會可能成為萬科的“隱形合作夥伴”,因為“對於大領導而言,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顯然要勝過金融發展”。他提到,今年的股災對現存的金融監管體制提出了很大疑問和挑戰,“當前多家保險公司的狂亂舉牌,是不是可能會對保險公司的穩定發展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資金來源如何?資金成本如何?資金安全如何?會不會在一段時間後,給保險市場帶來類似股災般的黑天鵝衝擊?”

  就如@曹山石所言,“已不只是公司層面的博弈”。或許萬科管理層也看到了這點,有市場人士就對其態度做出推測,認為“現在萬科看起來似乎不急,時間是最好的朋友,2017年才改選董事會,大家都還有很多時間來思考社會和人生。不知道對手能不能扛那麼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