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方案呼之欲出 高負債國企或迎利好
- 發佈時間:2016-04-06 07:00:10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閻明煒
清明假期期間,對於市場來説,最受關注的消息之一莫過於“萬億債轉股將啟動”的消息。日前,國內媒體援引國開行一位未具名高層人士的話報道稱,預計中國將在三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化解1萬億元左右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産。更有報道稱,正式的債轉股實施方案最快或于4月份正式推出。
儘管當前尚未有官方消息對該消息給予確認,但萬億債轉股捲土重來的消息卻已經足以在市場上掀起關注,對商業銀行、企業甚至資本市場,都將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不過,對於債轉股可能帶來的影響,市場仍然存在意見分歧。 南方日報記者 陳若然
部分銀行成立“債轉股”領導小組
此前,國家層面也曾頻頻釋放債轉股相關信號。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用市場化辦法推動債轉股,探索用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桿。近期,中國農業銀行行長趙歡在該行的年報業績發佈會上稱,債轉股方案預計將很快出臺。
3月31日,招商銀行的香港業績發佈會上,招行副行長王良表示,招商銀行對“債轉股”高度重視,目前已專門成立“債轉股”領導小組積極研究方案,在政策、制度、外部環境的成熟及監管要求下穩步推進。
從必要性上看,實施債轉股方案也被認為是“箭在弦上”。此前中信證券曾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債務率處歷史高位。經濟下行帶來銀行不良資産增加,2015年不良規模達1.27萬億、新增4318億,同比增長51%。隨著去産能政策不斷推進,預計不良資産規模還將進一步上升,保守估計每年新增不良資産超5000億。
在多種消息助推下,市場開始重新審視債轉股啟動後的可能方案和影響。
1999年,中國曾經展開過一輪債轉股,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當時採取的方式是,在政府指導下由仲介機構進行債務轉換,而商業銀行並不直接持有非金融企業的股權。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作為持股人從商業銀行手中接入不良資産,同企業談判確定轉股方案。作為股東,資産管理公司僅參與企業重大決策,並在10年內完成轉股和退出的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債轉股的資金來源、執行方式也一直是關注的焦點。在上一輪債轉股中,資金來源則主要由財政部注資,疊加央行再貸款和金融債券方式。據了解,財政部當時為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各提供了100億元的資本金,此外,央行發放6041億元的再貸款,同時資産管理公司向商業銀行和國開行共發行了8200億元。
“萬億債轉股”對市場影響有待觀察
“萬億債轉股”以其涉及金額之大和其對企業及商業銀行可能産生的重大影響而受到市場的普遍關注。就股市反應來看,5日,滬指報3053.07點,上漲1.45%,深成指、創業板指也紛紛大漲,“債轉股”概念股表現搶眼。不過,就債轉股帶來的利好還是風險,市場爭議仍然較大。就機構來看,有堅定唱多的機構,也有機構表示謹慎。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中央試點一萬億元債轉股,大大減輕了投資者擔憂,減少了多空分歧,必將促進大盤實現千點大反彈”,堅定看多。
楊德龍認為,一方面,通過“債轉股”,銀行可以獲得更加靈活的不良資産處置手段。通過篩選出其中相對優質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銀行可增加投資收益,且二級市場整體估值處於低位,轉股價格便宜,等企業經營狀況逐步改善,銀行即可收回借款。另一方面,債轉股一方面優化了企業資産負債結構,降低了企業資産負債率,有利於企業去杠桿,拓寬了企業潛在的發展空間。
楊德龍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政策的出臺對股市的影響正面,意義堪比去年財政部推出的地方債置換計劃,對股市構成特大利好。
不過,對於此次債轉股方案,也有機構擔憂,在經濟轉型的環境下,債轉股隱藏風險。長江證券分析師包承超認為,銀行及資産管理公司希望通過債轉股,將不良資産盤活,化解金融風險;而各類企業及地方政府則希望從國有銀行中獲取低成本資源,解決還本付息的難題,在經營過程中,由於趨利性的本能,或將選擇盡可能少的紅利支付。
此外,“萬億債轉股”的模式仍未確定。據了解,債轉股的兩大模式,分別為銀行主導型債轉股和政府主導型債轉股。在銀行主導型債轉股中,主要由商業銀行持有一定數量的非金融企業股權;而在政府主導型債轉股中,商業銀行將不良貸款剝離至政府設立的處置機構中,再由處置機構將債權轉換為對企業的持股。
海通證券研究團隊指出,目前關鍵點仍未確定,包括此次債券資産相關企業是否包括資不抵債的“僵屍企業”。海通方面認為,鋻於債轉股此次資金來源方面尚不確定,債轉股的主導方是商業銀行還是政府也未可知,這都意味著可能的風險。因此,海通證券表示,債轉股“重出江湖”是否將帶來預期中的利好,目前還有待觀察。
-名詞解釋債轉股
指將銀行持有的企業債權資産轉為對企業的股權投資,也是資産重組的重要方式,被各國運用於商業銀行不良資産處置和企業去杠桿。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