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股市債市齊頭並進發展 可最大限度化解市場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4-30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閻 岳

  債券市場有沒有風險?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任何金融市場都存在風險。

  債券市場的風險有多大?對這個問題,各界的看法並不一致。事實上,自2014年3月份“11超日債”事件之後,債券的違約風險就被市場各方廣泛關注。一家財經媒體的統計數據顯示,超日債以後,截至目前,我國境內提示債券違約風險的發債主體就已接近40家,涉及債券超過50隻,金額約為600億元。其中,今年前4個月就發生14起債務違約事件。它們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超過千億元的債券被推遲或取消發行。

  通覽這些債券違約案例,大多數的原因是企業經營出現困境,償付壓力集中且過高讓企業不堪重負。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從技術上看,發債主體債券發行設計方案的科學性顯然有必要提高。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共計22.3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7.5%。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量達21.0萬億元,佔債券市場總發行規模的95.04%,同比增長81.3%。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可轉債、分離式可轉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共計1144隻,發行量達10981.72億元,同比增長186.16%。

  600億元的潛在違約風險相比上述2015年債券發行規模,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但監管層深諳“千里長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對債市潛在風險已有所警覺,並有針對性的採取了監管措施。

  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4月28日發佈的《公司債券日常監管問答(三)》對債券承銷主體證券公司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對於這些問題,該部門都給出了明確的監管措施。這是從源頭上對公司債給予規範。

  就在同一天,深交所修訂了《債券交易實施細則》等交易規則,概括起來就是提高效率和強化信披。

  針對債券的這些監管措施的修訂和明確,絕非就事論事,而是在落實決策層對股市債市“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要求。上述改革措施的推出僅是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加有針對性和約束力的監管措施出臺。

  此外,化解這些潛在債券風險的必要因素是確保經濟企穩回升。今年以來,投資、消費、企業效益等重要經濟指標和一些先行指標出現積極向好變化,市場信心增強,前期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同時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政策還有加碼發力的空間。宏觀經濟的這些積極變化,為發債主體的經營轉好提供了契機,抓住、用好這些因素,其化解債務風險的能力就會提升。

  儘管暴露出了一些風險,但債市的發展不會踟躕不前。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日前稱,到2020年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大約是整個經濟規模(GDP)的100%。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大約是70萬億元,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100萬億元,按照上述設想,屆時中國債券市場規模也是100萬億元。而截至2015年末,中國債券市場規模是48萬億元,那麼還有50多萬億元的缺口,意味著中國債券市場規模還要再翻一番。

  筆者以為,股市和債市是提高直接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的“兩條腿”,齊頭並進發展才能將市場性的風險降至最低。同時,還要改革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實現監管全覆蓋,如此才能有效化解金融體系中的潛在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