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醫藥工業入“寒冬”

  • 發佈時間:2016-04-30 02:56: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中證之聲

  □本報記者 戴小河

  截至4月29日,兩市共有168家醫藥上市公司預先披露2015年財務報告,二分之一的公司與上年同期相比,凈利潤有所增長,剩下二分之一業績有所下滑。這樣的成績單看似“皆大歡喜”,但如果細算的話,醫藥工業的增速正在整體下滑,醫藥工業正面臨非常大的轉型壓力,今後數年內,醫藥工業都不會輕鬆。

  增速仍在探底

  從已發佈業績快報的公司財務數據來看,醫藥工業板塊呈現整體放緩態勢,這一趨勢在今後數年內或難有改觀。數據顯示,2015年醫藥工業收入增長約10%,目前行業增速仍在築底,未來公司業績分化將更嚴重。

  從新近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168家公司中,預計凈利潤同比增幅50%以上的公司有37家,其中海王生物以15倍增幅位居榜首。但其主要貢獻並非來自主業,而是轉讓下屬虧損子公司産生的投資收益。其餘公司的業績“大躍進”也基本來自不良資産處置,亦或財政補貼,自身主業經營狀況改善者寥寥。

  此外,凈利潤同比增幅30%—50%的公司有32家,1%—30%的共39家,原地踏步的共9家;業績同比下滑的共60家。這些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公司,多數自陳的原因是“市場難做”。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5年上半年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創下15年來新低,增速僅為8.76%。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的情況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然而2003年、2007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建立後,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極為罕見。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所的數據,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在2008年為7864億元,到2013年增長到21543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74%。雖然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可以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拐點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達到26%,之後逐年下滑,2013年為17.9%,2014年為12.5%。這一數據與2011年相比已經減半。

  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時,利潤增速更不樂觀。醫藥工業利潤在2008年為841億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81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59%,略低於收入增速。但行業的利潤拐點比收入拐點的到來要早一年,2010年創下32.7%的利潤增速之後,此後便一路下滑。2013年利潤增速僅為17.6%,2014年僅有12%。

  進入艱難轉型期

  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GDP增幅不低於6%、出口不出現負增長、沒有重大突發疫情的前提下,2015年醫藥工業總産值增速為11.8%,産值2.8萬億元;2016年增速為11.3%左右,産值3.2萬億元。“十三五前兩年會相對嚴峻,後三年有望漸漸復蘇。”林建寧表示。

  “地方招標是影響行業增速的重要變數,基本藥物目錄重新調整,醫保目錄仍在重新制定,這兩大目錄未開始大批量招標。行業普遍預期招標進度將加快,但實際招標進度遠低於預期,渠道存在一個去庫存、保持低庫存的過程,這也導致這兩年的醫藥工業增速維持在一個低位水準。”

  除地方招標緩行拖累行業業績外,還有數座大山壓在行業身上。從2009年國家新醫改正式拉開帷幕後,醫藥市場格局已經隨之巨變,行業面臨空前挑戰。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醫保控費越來越嚴、醫院藥佔比越來越小、藥品飛行檢查加強、藥品招標降價和輔助用藥、抗生素、大輸液等限制力度越來越大等等,特別是隨著醫保控費的全面展開,打破了醫藥行業依賴醫保擴張的傳統增長模式,整個醫藥行業進入艱難轉型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