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債券違約風險逐步釋放 專家建議加快化解

  • 發佈時間:2016-04-22 07:33: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國鋒  責任編輯:劉波

  債務違約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發酵。4月21日,又有8家企業在上海清算所公告取消發行中期票據或超短期融資券,“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成為取消債務融資的首要原因。

  業內人士表示,信用風險上升後,市場的恐慌來自信用投資體系重建過程中的混亂。從長期而言,信用投資體系的完善有利於信用債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主管周文淵表示,首先應加快建立和完善債券投資人保護機制,包括條款設計的改革、資訊披露的完善等;其次,政府應積極介入大型央企和國有企業債務重組,防止引發大規模債務危機;三是加快債務違約風險處置和資産證券化發展,並推動CDS的加快出臺。

  債券違約風險逐步釋放

  信用風險自2016年春節後呈現加快暴露的態勢。進入4月,與央企、國企加入債務違約陣營同步的是,取消或推遲信用債發行的企業不斷增多,並引發市場對關聯風險的擔憂。

  “鋻於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公司與主承銷商及聯席主承銷商協商決定取消本期中期票據的發行。”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繼4月15日披露擬發行15億元中期票據後,4月21日公告另擇機重新發行。同一批取消發行中期票據或短融券的還有山東省國有資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廣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涉及多個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Wind數據顯示,2016年4月推遲或發行失敗債券已有25例。

  “目前來看,債券違約風險在逐步釋放過程中。”周文淵表示,主要原因一是隨著年報的逐步披露,産能過剩行業和經營較弱的企業評級下調,市場認可度下降,企業的債券市場再融資出現困難,債券到期面臨資金來源困境;二是供給側改革下,僵屍企業破産重組或加快,這會帶來進一步的違約潮涌現。

  鵬遠信評公司總裁助理蔡軍華認為,未來強週期還有一些景氣度比較低迷的行業,這類公司如果負債率或杠桿率運用比例比較高,可能面臨較大信用風險。同時,目前很多企業在進行轉型,這就意味著這些企業要進行大規模投資,如果是以杠桿資金進行投資,在投資失敗或者投資沒有達到預期的情況下,也會進一步加大公司的信用風險。

   加快風險處置成重頭戲

  “信用違約的爆發對經濟的衝擊十分明顯。”周文淵指出,首先是直接導致市場的風險偏好下降,企業信用債券的發行成本提升,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進而影響投資力度;其次會影響相關行業企業的再融資能力,進而對企業的債務鏈條形成衝擊,或引發債務流動性風險,進而衝擊企業的正常經營。

  據介紹,當前債務違約在發展趨勢上有幾個特點。一是信用違約企業由點到面,目前央企和國企都已出現違約,後續需關注財政實力下滑明顯的區域以及縣級城投的違約風險;二是違約企業的行業集中度或將更明顯,産能過剩的鋼鐵、煤炭、電解鋁、玻璃等行業是違約的重災區。

  如何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成為當前的市場焦點。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首先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真正進行不下去出現違約的情況,該核銷的核銷、該追償的追償。其次,對於不同行業企業的債務違約,要分情況去看,對於部分基本面尚可的企業,可以通過債轉股等措施解決問題,而對於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因為重復建設和産能過剩形成的一些債務,應該通過去産能、去僵屍等方式排除債務風險。

   風險釋放利於長期發展

  對於債務違約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少專家建議辯證看待,在可能削弱經濟復蘇動能同時,信用投資體系的完善也有利於信用債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促進行業企業增長動能的回穩。

  “現在對債務的消化,對經濟的穩增長有一定幫助。”郭田勇表示,我國處在調結構、去産能的過程中,國家有辦法對債務進行化解,如重組、債轉股、資産證券化等,通過這些措施到位,希望對存量債務進行一些消化。

  興業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唐躍表示,這次債券市場波動與2013年出現的債市危機並不一樣,2013年的風險是負債端的流動性壓力,當下更多是由於資産端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央行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整體來看,目前央行大概率會維持貨幣市場利率穩定。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信用利差和經濟基本面的背離一直比較嚴重,信用利差體現的更多是流動性溢價,而不是信用風險,導致了定價機制的扭曲和資源錯配。而隨著信用風險上升,投資者對信用風險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未來信用風險的度量和主動管理應該會越來越專業,對債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是好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