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商品龍頭黯然垂首 原油料難改弱勢

  • 發佈時間:2016-01-12 00:31: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官平 葉斯琦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原油作為大宗商品龍頭的地位毋庸置疑。繼前年腰斬後,去年原油價格在一片看空聲浪中再度大跌,創下1998年來最慘痛的兩年連跌紀錄。以美原油指為例,2014年該指數大跌42.4%,2015年再度下挫28.76%,並跌至每桶40美元的關口。

  供需矛盾是國際油價最核心的壓制因素,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壓力並非短期內可以緩解,即便國際油價出現短期暴漲,也幾乎不可能改變原油市場的基礎。業內人士表示,從全球供需格局來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産量不斷增加,伊朗核協議達成後後期産能釋放空間進一步放大,北美原油供給同樣增加,美原油庫存仍處於歷史高位水準,原油庫存遠高於去年同期水準,供需的深層次矛盾奠定了原油的熊市格局。

  2015年12月初,OPEC峰會未決定減産,市場供應過剩未有好轉前景,國際油價繼續下探。專注能源業的紐約對衝基金Again Capital LLC的合夥人John Kilduff指出,油價暴跌顯示了OPEC最大産油國沙特的力量,其堅持不減産是為擠壓高成本産油商的盈利空間,目前還未實現這一目標,預計2016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和美國採油企業的形勢會非常糟。

  國際投行高盛是國際油價堅定的大空頭。2015年9月初,高盛表示原油可能會跌至20美元/桶,主要是基於預期OPEC增産、非OPEC産出的延續和需求增長緩慢會導致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面延續。

  此後,原油市場悲觀情緒空前膨脹。在OPEC于2015年12月初作出上調産量上限決定後,高盛再“補一刀”,其分析師Damien Courvalin發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原油市場最快也要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能達到供需均衡。高盛集團在其報告中指出,即使需求在復蘇,但是速度相對於供應的增長來説顯得微不足道。原因庫存還在繼續積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速度緩慢,以及伊朗所面臨的國際制裁可能將被撤銷。“當過剩供應超過容量時,市場需要通過‘運營壓力’進行調整的可能性正在上升,預期油價在未來幾個月時間裏面臨下行風險,其現金成本為接近20美元/桶。”

  格林大華期貨分析師原欣亮也認為,短期國際上還沒有出現能夠讓各國各方達成一致意見的集體意願和組織力量,在明確的産量減少出現前,原油供應過剩加劇的局面將主導原油的跌勢。

  不過,相比較看空油價至每桶20美元的高盛,英國石油公司(BP)可能要樂觀一些,其認為油價可能在今年一季度觸底,雖然未來數年仍可能維持低位。BP執行長Bob Dudley近期接受英國廣播電臺(BBC)採訪時表示,到2016年三、四季度,石油供需將處於更加自然平衡的狀態,庫存也將逐漸下降。但Dudley也承認,油價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低位,而這一“更長時間”有可能是數年之久。

  方正中期研究員隋曉影也表示,高盛在本輪大宗商品走熊期間一直是堅定的大空頭,但高盛預計的油價會跌至20美元的觀點有待商榷,此言論更多的是“嘩眾取寵”。雖然原油市場目前仍是供給過剩的局面,而且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再平衡,未來也無疑將延續低位水準,但油價經歷了1年多的下跌後目前基本已到達底部區域,繼續下行的空間比較有限,預計在每桶30-35美元區間會獲得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