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欣泰(原欣泰電氣)在經歷11個跌停後,突然拉出一個漲停,市場大驚並稱之為“詐屍”。在深交所再發警告及多家券商採取限買措施之後,*欣泰再現一字跌停,上周以4.08元報收。曾動用2.3億元舉牌欣泰電氣的昔日私募冠軍創勢翔浮虧達到1.6億元,相關客戶已要求清盤産品,由此引發的私募基金的風險控制問題也備受市場關注。
□新聞背景
私募創勢翔踩雷*欣泰
因為踩雷欣泰電氣、深陷泥沼的昔日私募冠軍創勢翔最近再受輿論的關注。一方面,其創始人黃平將持有創勢翔的股權轉手給了一個叫余榮華的自然人。另一方面,上週五(7月29日),*欣泰收報4.08元。創勢翔多個産品雖然已經兩周沒有公佈凈值,但在*欣泰復牌第一週,其多個産品的單周跌幅達到6%-9%,相關客戶已要求清盤産品。
創勢翔的創始人黃平出身廣州遊資、敢死隊,後成立私募創勢翔。創勢翔曾拿下2013、2014年兩屆股票私募冠軍。今年以來創勢翔宣揚全面進軍“殼資源”市場,重倉買入中小市值殼資源股,豪擲上億元舉牌。雖然也曾有過國創基金這樣的“爆款”,凈值漲幅超過100%,但是踩雷*欣泰可以説摔得比較狠。分析人士認為,創勢翔踩雷,凸顯了私募行業生態的問題。
□熱點問答
投資殼資源難免風險
京華時報:如果沒有踩雷*欣泰,創勢翔這種重倉買入殼資源股和重組概念股的投資模式可能依然受到追捧。這種投資模式最主要的問題可能出現在哪?
陳毅聰:證券投資有句老話,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重倉買入殼資源股和重組概念股的投資模式或理念,在A股市場不乏成功的案例。A股約有200-300隻左右的殼股,每年卻只能産生10-30隻重組成功、股價暴漲的個股。重倉押中的概率相當低。所以,重倉殼股、重組股的投資模式或理念,本身就帶有賭博的意味。
眾所週知,賭博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成敗很難由私募基金來把控。如果它能把控,就是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構成違法違規。這是它的最主要問題,也是它的死穴。如此,重倉重組股、殼股需要非常好的運氣,也需要獨到的選股眼光,否則,常在河邊走,難保不濕鞋,總有一天會踩上類似*欣泰這樣的大地雷。
和廣: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殼資源和重組股進程的不確定性,這其中包括越來越嚴格的政策以及重組標的和協議的不確定性。
如果借殼上市或者重組成功,那麼收益會成倍增長;而如果失敗,那麼先前的預期會落空,股價大幅下挫。但這並不説明,殼資源和重組沒有投資價值,只要把個股的倉位設定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內,或者分散化程度足夠高,依然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模式繼續存在。
許維鴻:註冊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雖然註冊制推行還需要時間,但註冊制是一個逐漸推進的過程,即使最後註冊制還是需要交易所的資格審查,但是殼資源下降趨勢不變。最近中央提出金融供給側改革,註冊制是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十三五”規劃中刪除了關於註冊制的表述,短期內註冊制不太可能實施,但是長期趨勢是不變的。要知道,股票市場是交易預期的。
執行風控制度避免踩雷
京華時報:去年7月,欣泰電氣就已經披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創勢翔今年3-4月間兩次舉牌,這暴露了一些私募基金的深度調研能力較差。私募基金該如何深度調研?如何避免踩到雷區?
陳毅聰:一般情況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個股,絕大多數不會退市,不見得沒有投資機會。要想做到深度調研,一方面要求基金投研人員必須深入了解這家上市公司,事先做好充分了解,包括對上市公司及其合作夥伴、競爭對手、主要客戶進行各種詳盡調查。另一方面要求基金投研人員必須能夠接觸到上市公司高管或者一些有價值的資訊渠道、資訊來源。要做到前者,需要你足夠聰明與勤奮,要做到後者,你可能還需要與上市公司相當熟絡,或者背靠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平臺。
要想避免踩雷,基金投研人員不能完全相信上市公司及高管的一面之詞,必須運用常識與理性對上市公司的異常之處進行質疑,並通過多個渠道、多個角度反覆驗證關鍵結論。另外,基金投研人員不能因為自己已經重倉買入某只股票,就聽不進去這只股票的負面消息。有時需要投資人員與研究人員崗位分離,有時需要反覆進行多人多次調研。當然,基金公司還需要嚴格執行內部風控制度,不能視之為擺設。
和廣:私募調研能力不能一概而論,很多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的私募具備和公募基金一樣的調研能力。公募及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在調研和投資流程上基本能參考以往的經驗,其他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也各具風格。深度的調研並不能保證不踩到雷區,只能通過個股倉位、交易策略以及分散投資來避免在“踩到雷”以後受傷太重。
舉牌須防流動性風險
京華時報:舉牌後半年不能賣出,這樣持倉的股票流動性較差,需要做好風險控制,一般私募基金或舉牌方對於風控是怎麼把握的?
陳毅聰:我們公司尚未有過舉牌。如果要舉牌,風控應該做到如下幾點。首先不能影響基金産品的流動性。打個比方説,你預測半年後或一年內最多會有50%的基金贖回。那麼,舉牌動用的基金産品資金上限不能超過50%倉位。其次,對大盤、行業、個股的基本面進行深入研究,估算在最差情況下基金的最大損失會是多少,會不會導致基金被動清盤,會不會誘發投資者主動進行大面積贖回。最後,這只擬舉牌的個股是否擁有較大的生産經營、監管合規、法律訴訟等風險,是否值得進行長線投資,是否擁有非常好的風險收益比。
和廣:投資到舉牌的程度,應該是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或者希望參與公司的管理。由於參與資金量大,一般只有較大規模的私募才具備這種能力,對股票的流動性預期實際已經降到最低了。
公司只有被高估低估之分
京華時報:現在有多家上市公司因為信披違規而發佈暫停上市風險警示,如同花順、京天利等,對這樣的公司,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或者是堅決不碰?
許維鴻:對上市公司的實地調研和跟蹤很重要。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説,這種資訊披露違規的公司就不要碰了。對於券商自營盤、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來説,他們博取資訊不對稱和研究能力的超額收益,一直在尋找被低估的公司。換句話説,對於股票投資來講,上市公司沒有好公司、壞公司之分,只有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區別。機構投資者通過研究發現被低估的公司,但是,機構投資者也可能會中一些騙局圈套。
陳毅聰:一般來説,對於這樣的公司,私募基金都會規避買入、持有。如果已經持有,通常都會賣出。我們公司是不會碰這類個股的。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私募公司會有罕見的例外。因為這些有暫停上市公司風險的個股,也不見得一定會馬上退市。垃圾裏頭也可能有黃金,這取決於風險收益判斷,以及私募基金産品的性質。
京華時報記者陳艷京華時報漫畫謝瑤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