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監管層下發三則關於基金子公司的徵求意見稿震動業內,這或許意味著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時代的結束,二次創新時代的到來。
中國基金報記者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基金子公司人士處了解到,多家公司近期工作重點均是根據目前徵求意見稿進行戰略和業務調整。更有人士稱,已經就這三個文件連續開了多天會議,轉型焦慮感在業內持續升溫。
目前來看,基金子公司當務之急是提高凈資本水準,未來或現百億增資潮;業務將從過去通道業務為主轉型主動管理業務,資産證券化(ABS)業務成為香餑餑。不過,近期通道費率直線上升,基本達到千一水準。
為原有業務“續命”
子公司急需增資百億元
據測算,基金子公司為應對監管要求所需的增資額度將近百億元。
日前,監管層下發《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産管理子公司風控指標指引》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産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此三大徵求意見稿一齣,宣告以往不受凈資本約束的基金子公司業務也迎來了“緊箍咒”。據測算,為應對監管要求所需的增資額度將近百億元。
徵求意見稿對基金子公司建立凈資本監管體系等具體要求,與信託行業監管要求類似,但目前基金子公司的凈資本和信託公司的水準相差甚遠。
國信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底,信託行業管理的資産總額(信託資産+固有資産)達17萬億元,凈資本儲備(凈資産-賠償準備)為3699億元。3月底信託行業凈資本/凈資産的比例高達96%。若基金子公司按規定2016年前的規模存量不計算、不續期,2016年後增量開始計算,至2016年末需達標。
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79家基金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合計為52.4348億元,平均值僅6637萬元,而基金子公司2012年底才開始運作,目前積累的經營收入也很有限。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家業內進入前10名的基金子公司的凈資本也不過2億元,基金子公司若想維持原有的業務規模,增資在所難免。
不過,並非每個股東都願意爽快地掏出幾億元來增資。滬上某小型基金子公司業務部總監直言,增加註冊資本金各家情況不同,“目前基金公司都在跟股東積極溝通,銀行係的跟銀行分管領導溝通,非銀行係的也都在紛紛召開董事會。不過,增資與否,還要看股東的考量,每一家對子公司的定位、要求都不一樣。”
滬上另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副總也透露,已經要求股東注資,但最終增資額度能達到多少,要視乎股東態度,目前業內能夠直接一口氣注資逾5億元的基金公司大股東並不少,但未必就一定會有“增資潮”。
“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都有能力增加註冊資本金來滿足監管要求,我們公司肯定會為了保規模而增資。”一位規模較大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因為股東很重視基金子公司的規模,且一直寄予厚望,畢竟牌照現在還是值錢,排名越前,價值越高。
也有一些公司選擇縮小基金子公司的業務規模,以應對即將出現的凈資本約束。“這對小公司來説是致命的,短期受累于注資資本金的要求,它們會放緩腳步,或者只考慮將續存期業務完成,新業務不會再開單,等母公司召開股東會落實注資計劃後再説。”一位小型子公司人士表示。
還有人士直言,目前所在公司已經決定壓縮規模而並非向股東方尋求增資,因為股東是否增資取決於資本收益率,參考信託公司目前15%左右的資本收益率,有些股東覺得很誘人,有些則覺得不值一提。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樊迪表示,應該會有一批基金子公司選擇增資,因為按照新規,子公司要麼大幅補充凈資本,要麼壓縮業務規模,而壓縮業務規模是子公司所不願意做的。
還有子公司人士建議分類監管,對子公司業務等進行評級打分,評級高的凈資本要求可打折,評級低則比例上調。
通道業務收費普漲
千分之一成行規
以往大打價格戰的通道費正在節節走高,基本上升至千分之一的水準。
伴隨著基金子公司調整經營策略,以往大打價格戰的通道費正在節節走高,基本上升至千分之一的水準。
數據顯示,基金子公司自2012年底誕生,截至3月底,共有79家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專戶子公司,管理資産規模9.84萬億元,已經大大超過公募管理規模。神速增長的背後,通道業務做出了七八成的貢獻,但這個好時代就快要結束了。
“傳統的通道業務毫無疑問在第一時間受到衝擊,我們近期逐漸調整了業務報價。不過,此前我們公司通道業務費用並不低,因此,漲幅並不是很明顯。”深圳一家子公司人士表示。
據了解,通道費近期普漲,個別佔用資本金較高的業務類別甚至上漲5至10倍,比如有些子公司通道業務之前萬分之二到萬三即可承接,而目前收費差不多都要千分之一水準。
上述滬上子公司副總也直言,目前通道業務費率都得千分之一以上,這一水準較此前已經翻了3倍左右,後續仍會跟合作方商討是否繼續調整,不過估計千分之三是上限。
滬上一位專戶部渠道總監則表示,最近正與兩家上市公司洽談通道業務,給出的費率是千分之一,短期內可能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預計新規實行後,很多通道業務均無法開展。“通道業務的費率都會提高,目前還有調整空間。”上述子公司業務部總監表示,不過,目前各業務部門之間矛盾很大,對提價的爭議聲很大,很多細節還要進一步敲定。
南方某子公司助理總經理表示,受到資本金約束,不增資就得收縮業務規模,要麼提高費率。但子公司和券商資管、信託等都在競爭,費率若大幅提升,必然讓某些業務回流到信託等渠道。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通道業務較多的話,券商、信託都難承受,可能最終結果是都提高費率。但總體費率的上升和經濟環境相悖,整體資産收益率下降,銀行等機構不一定接受提價,未來可能又到了重新博弈的階段。
二次創業路艱辛
ABS業務成香餑餑
ABS業務也正成為一片“紅海”,各路機構爭奪激烈。
“夢想很美感,現實很骨感”,説的可能正是基金子公司轉型的現狀。目前基金子公司紛紛根據三大徵求意見稿的要求提出轉型方案,資産證券化(ABS)業務或成為首選,但轉型之路或將很艱難,過往基金子公司資産管理規模持續增長速度減緩幾乎是必然的。
據記者了解,此次監管新規兩大意圖明顯:第一是去通道化,第二是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而各家子公司都根據現存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標準重新進行業務佈局,ABS、股權投資、MOM、FOF、定增、量化對衝、海外投資等主動管理類業務,都成為基金子公司規劃的一部分,但競爭激烈,基本都在“紅海”搏殺。
ABS業務可以説是基金子公司較為明確的方向。“短期內,由於新規影響,子公司發展規模必定是萎縮的,其實,去年就有很多業務已經被券商資管搶佔領地,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子公司還是要做一些自己特有的業務,如ABS等。”滬上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而一家大型基金子公司人士也表示,目前該公司重點就是佈局ABS業務,因為佔用資本較小。根據基金子公司風險資本的計提,一對一專戶業務將最多按1%計提,ABS業務則按照0.1%~0.2%計提,主動管理業務最多將按3%計提,“節省”資本的ABS業務成為香餑餑。
目前,南方、平安大華、博時等多家基金子公司都已經佈局ABS業務,這項業務也正成為一片“紅海”,各路機構爭奪激烈。
上述滬上子公司副總表示,雖然該公司將ABS業務作為重點,但此前在ABS上僅是試水,部門構架也並沒有落實,近期任務就是對人員做出調整,原先在通道業務上的銷售人員大多會分流到其他部門。
滬上某非銀行係基金子公司總經理也表示,最重要是多做ABS業務。這似乎已經成為市場共識,甚至有人預計,今年ABS規模能夠達到5000億的規模。
不過,北京某外資子公司副總則表示,對於大多數子公司來講,通道業務佔比最大。目前做得較火的融資類業務(債權)很難拿到好的項目,ABS業務對團隊業務要求很高,獨立進行並不多,基金子公司轉型路不好走,最好根據自己特色走,“我們就重點做主動管理,從原來的二級市場延伸到一級半和一級市場。”
樊迪也表示,ABS業務是子公司轉型的方向之一,但是,不同基金子公司轉型的重點不一,行業內可能會出現分化,轉型重點可能更多地依託于其股東的資源。
野蠻生長結束
有公司已準備裁員
目前有基金子公司人員回流信託的跡象出現。
在徵求意見稿的影響下,短期內基金子公司規模將告別野蠻增長,不僅停止招聘,不少公司甚至有裁員的計劃。
一位大型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未來基金子公司的規模肯定會出現明顯下滑,目前該公司整體計劃是壓縮人員。
上述南方某基金子公司助理總經理更是直言,可能會出現大規模裁員,“徵求意見稿太過嚴厲,現在子公司人員都是向通道傾斜,一旦通道業務受阻立刻會有大批人員閒置”。
“基金子公司自2012年底出現,到目前不過3年多時間,有些公司人員從幾名增長到幾十名甚至過百,多數是為通道業務服務,一旦公司壓縮通道業務,即使不裁員,最起碼行業不會啟動招聘了。”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
某規模較大的子公司人士也表示,最近該公司停業務6個月,士氣大挫,部分中高層已經離開了。他認為,未來基金子公司或許不需要太多人,如果想要繼續做業務,維持現有規模還需增資,這要看管理層的考量。
不過,也有子公司人士表示,該公司暫時決定不會裁員,本身人員安排就很緊張,人手不足的狀況正好能夠緩解。他還認為,子公司人員業務做得雜,跳槽空間大,各家子公司流動頻繁,另外,信託、資管、PE等機構也經常挖角。
其實,從2012年底開始,基金子公司就紛紛從信託公司挖人,職位、薪水大幅提升,但目前有基金子公司人員回流信託的跡象出現。
不過,樊迪表示,基金子公司的發展得益於過往幾年比信託業更為寬鬆的風控監管。隨著要求越來越嚴苛,基金子公司或許會和信託公司一樣,在業務上陷入青黃不接的困境。短期是否裁員尚不太清楚,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信託公司的困境暫未解除,新的業務增長點依舊在探索中,所以,人才的回流可能沒那麼明顯。
ū景嫖詞鵜文章轉載自今日出版的《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