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江東洲
從“神一”至“神十”,從天地往返、出艙活動到交會對接……中國飛天的壯美航跡,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描繪偉大的中國夢。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太空活動能力就有多大。由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通過引進吸收和再創新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硬鋁合金熔鑄生産線,生産了直徑1320mm、重量超過20T的超大規格硬鋁合金鑄錠,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直徑點8500mm鋁合金整體環的製造,滿足了我國“十三五”重點發展的重型火箭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所需的關鍵材料——大規格鋁合金整體環的生産。
正是科技創新的力量,讓中華民族載人飛天的夢想逐漸變得真切,也點燃了廣西騰飛崛起的澎湃動力。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八桂大地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四射,創新創業大潮波瀾壯闊,發展動力逐步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不斷敲響鏗鏘鼓點,唱響時代強音。
一
2012年11月,北京。
在新的歷史關頭,黨的十八大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科技改革如火如荼、科技創新熱潮涌動、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曲曲恢弘的“創新驅動發展樂章”隨之在神州大地上奏響新篇。
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面對資源環境、土地、能源等要素約束趨緊,作為後發展欠發達和科技資源缺乏的地區,廣西受宏觀環境、發展階段、經濟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三期疊加”特徵明顯,發展動力減弱,必須在創新驅動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擂響創新驅動發展之鼓,需要直擊難點、痛點和堵點——
全社會創新投入不足,財政科技投入不足,對創新投入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不夠,科技金融結合不夠緊密,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研發投入強度僅為全國水準的1/3。
高層次創新平臺很少,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管理分散,有限的創新資源聚焦不夠,國家級創新平臺培育力度不強。目前只有兩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機制不完善,難以培養和吸引高水準創新人才,目前廣西只有院士兩名(本土培養1名),長江學者3名,全區每萬人口R&D人員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3。
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動力不足,效率不高,獎勵不到位,制約了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只有全國水準的1/3。
……
“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會落後”。
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衝刺階段,中央對科技創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創新發展已經擺在了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創新已經成為了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和重要價值導向。
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在中央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已經迅速掀起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高潮,各省紛紛出臺有力舉措,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型區域建設,推動本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引擎,搶佔區域競爭新高地。
創新驅動是發展所需。未來五年是廣西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履行中央賦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國際通道、戰略支點、重要門戶的關鍵階段,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和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重要階段,廣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創新,創新,再創新,廣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在眉睫。
2016年5月15日至19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自治區主席陳武率領下,廣西黨政代表團前往浙江、上海考察學習。在上海考察時,彭清華指出,廣西黨政代表團到上海考察,就是要學習上海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創新驅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在上海舉行的廣西“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項目推介會上,陳武介紹了廣西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新興産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等四類重點項目情況,希望社會各界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廣西,在科技創新等領域加強合作。
2015年5月14日,彭清華到廣西科技廳就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調研。他強調,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好産業創新,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打造區域創新驅動發展重要載體,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科技這個第一生産力,讓科技創新成為新常態下驅動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2015年11月19日,陳武在南寧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廣西更好發展。他指出,廣西作為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創新發展更為緊迫,任務更為艱巨。要結合廣西實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為“十三五”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計劃今年召開全區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為此,專門成立了跨部門、跨行業的文件和政策起草小組,以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唐仁健和自治區副主席黃日波為大會籌備和文件起草的總指揮,以自治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科技廳作為牽頭單位,研究制定一系列涉及面廣、具有較強操作性、對提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重大文件和政策措施。
話語鏗鏘,行動有力,傳遞的是廣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和信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十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將創新驅動擺在“十三五”時期廣西“四大戰略”之首,把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人才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創新型廣西。
立足全局,面向未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一種強大的發展內生動力在八桂大地聚集涌動。
二
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在加速。
位於柳州市柳東新區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寶駿基地,每30秒,就有1輛寶駿汽車下線。
繁忙的流水線,靈巧的工業機器人,現代化的大型工廠,在寶駿基地二期總裝車間,因為2015年推出的家用緊湊型SUV——寶駿560風靡市場,工人正在加緊進行生産。
而同處柳州市的東風柳汽原本是生産中重型卡車為主的企業,從2002年起,東風柳汽憑藉自身技術人員自主開發乘用車産品,瞄準我國增長最快的MPV、SUV市場自主創新、産業結構調整,東風柳汽實現快速發展,2015年銷量再創新高,全年産銷汽車28.2萬輛。
立足於創新升級,在當前汽車製造業增速放緩、中國車市進入“微增長”的情況下,柳州汽車産銷量卻“跑贏”大市。2015年,柳州汽車總産量達到229.1萬輛,汽車産量升至全國第三,僅次於重慶和上海。
謀創新就是謀發展,廣西圍繞千億元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從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到産業化示範進行全鏈條創新設計。通過組織實施“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攻關工程,攻克一批産業關鍵技術難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創新之錘,奏響廣西經濟跨越發展的最強音——
工業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在航空鋁合金材料與加工技術、交通運輸高端鋁合金材料等方面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廣西高端鋁産品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太、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研發出國內首臺達到歐Ⅵ排放標準的車用柴油機,自主成功開發12VC等3款高速大功率船電發動機,打破我國高端船電發動機被國外産品佔據的市場格局。
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有色金屬新材料等産業已初具規模。
農業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自主培育出通過審定的糧食、林木、畜禽等新品種576個。玉米新品種桂單0810打破了多年來國外品種在廣西的壟斷格局,“龍寶1號豬配套係”和“桂海1號南美白對蝦”分別成為廣西首個獲得國家認定的畜禽、水産優良新品種。
……
通過加強産業科技攻關,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廣西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能力和自主創新水準不斷提升,為未來經濟發展積蓄能量、創造希望。
改革之鼓,敲開廣西科技體制創新的新局面——
推動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出臺《深化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計劃和科技項目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調整優化各部門管理的各類科技計劃形成新的五類科技計劃,第一批整合14個廳局131個科技專項,涉及資金約8.15億元。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改革。出臺《關於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暫行規定》,下放管理許可權,明確規定研發團隊和完成人可獲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所得70%—99%的獎勵,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
深化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出臺《廣西院士後備人選培養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在未來5年內培養20名左右的“兩院”院士後備人選的目標,力爭為廣西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和在國內得到廣泛認可的學術帶頭人。
……
改革是為了釋放創新的活力,創新是為了增強發展的動力。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相互協調、持續發力,不斷激發廣西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
累積的是創新能量,沉澱的是改革動力。八桂大地,正在展現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局面——
更多資金投向了科研活動:“十二五”以來,廣西科技投入持續增長,2014年,全區R&D經費支出111.87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77.92%。
更多高品質的專利涌現:全區發明專利申請量76692件,授權8781件,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13.8倍和6.6倍;2015年末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件,是“十一五”期末的近7倍。2014年廣西專利綜合實力指數在全國排位由2011年的27位升至21位。
更多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在增強: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216家,建設了23家千億元産業研發中心、25家工程院、28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到2015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641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長55%。
更多高新區發展成為經濟新高地:北海高新區晉陞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數量達到4家。新建梧州、欽州、來賓、柳州河西4個自治區級高新區,高新區總數達到8家。2015年,高新區完成工業總産值4395億元、工業增加值1179億元、出口創匯35.81億美元,分別比“十一五”期末增長127.24 %、137.54%、152.18%。高新區發展增速明顯高於全區平均水準,成為廣西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引擎。2013年,南寧、柳州、桂林國家高新區首次全部進入全國50強。
更多國際交流合作在深化: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建設的成功經驗得到科技部的充分肯定並在國內推廣,先後與泰、柬、緬、老、印尼等東盟國家共建雙邊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協作網路成員增至1665家(東盟國家成員463家)。廣西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11家,推動廣西“智造”邁出國門。
更多企業加入到創新創業行列中來: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不斷健全,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52家(國家級7家),一批眾創空間在全區範圍內開始建設。南柳桂北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啟動,全區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深入實施。“十二五”期間共吸納區外技術合同13368項,交易金額352.75億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發展新格局,增創發展新優勢,推動新動能加快成長、化蛹成蝶,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鳳凰涅槃,用創新的翅膀使經濟飛向新高度,邁向新臺階。”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曹坤華説。
創新永不停步,征程正在持續。以創新把握機遇、以創新驅動發展,放眼“十三五”,廣西正在讓創新創造的活力不斷迸發、源泉不斷涌流,激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