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息稱EMBA將全國統考 業內呼籲由市場選擇優劣

  • 發佈時間:2016-04-03 09: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思遠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4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記者從各高校內部獲悉,教育部將針對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説的EMBA教育,發佈《規範指導意見》。從2017年起,EMBA將納入全國統一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由教育部統一劃線、各校按需錄取,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組織考試。消息一齣,引發廣泛關注。

  從2002年起,國家首批批准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32所高校率先開設EMBA課程。課程採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通常申請人要帶僱主或名人推薦信和企業管理相關論文,學員再參加院校組織的面試,合格後方可入學。

  起初是為了讓企業管理者利用業餘時間,更系統地學習和交流管理方法。十幾年的發展,讓EMBA遍地開花,逐漸成了一種“潮流和身份的標誌”。

  承辦院校和申請學員規模增長:一些院校出現入學審核、教學和答辯不嚴、學生品質參差、管理“放羊”;師資雲龍混雜,甚至行政老師教學的情況。

  品牌聯盟資訊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永,是國內第一批EMBA學員,這些年也相繼參加高校EMBA、長江商學院、湖畔大學等項目。

  他坦言,EMBA總體品質近年確實有所下降,功利性越來越重,甚至商界裏編出著名的 “商業圈子、名校牌子、學位位子”這樣的“三子登科”順口溜

  王永:2002年到2005年我在北大國發院學習,當時項目非常嚴格,入學率大概是20%,五個人錄取一個。教學品質、考試、畢業論文非常嚴格,現在上EMBA的人多了,招商壓力大,開的學校多,整體教學品質和生源差,也是不爭的事實。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主任竇文宇,近年來多次以客座教授執教內地EMBA項目。他坦言:大陸EMBA出現分水嶺,上一批50後、60後企業家,多是民營企業底層一路打拼,過於苛刻的入學條件,會把一些優秀的人擋在門外。

  隨著新一代企業家和管理者成長,EMBA應該有新考量標準。然而,對教育部門“統考統招”的做法,他認為實施難度較大:

  竇文宇:海外沒有統考,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招生原則,或者他選定第三方的GMAT考試。國外EMBA教育中一般是MIX混合型,會要求提供考試成績,但如果你的工作經驗非常豐富,或經歷突出,也可靈活處理。比如測試申請人的數理、推理、語文、邏輯等基本能力。我們對國內EMBA品質擔憂是正確的,但是不是通過全國統考解決?

  王永認為,監管EMBA品質固然重要,但“優勝劣汰”的工作應交給市場

  王永:各學校培養對象不一樣、專長也不一樣,所以不贊同教育部統一考試。但對教學紀律、論文可以出臺明確要求,沒有達到可以整改。其實很多學校有EMBA也分出高下了。很水的學校有的已經招不上學生了,要求嚴格的學校品牌會更大,因為這是非國民義務教育,應該是市場淘汰的過程。

  竇文宇介紹,海外商學院項目的評判體系是“後端”發力,通過主管部門、第三方機構甚至媒體,對EMBA的效果進行評估和監督,或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竇文宇:這些學員背景經歷千差萬別,這不是研究型學位,是實戰型。 如果真要抓品質,要看output(成果),培養出來的人怎麼樣?國外會有對畢業後的工資增長數、學生滿意度或是其他結果性指標,入學指標如果越俎代表,不一定有太好的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