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麻雀學校” 該去還是該留?

  • 發佈時間:2015-12-15 01:31:0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教育發展的主旋律。隨著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不斷轉型,城鎮化進程深入,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加之農村學校在教學品質、 辦學條件等方面與城市學校的差距,一些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出現了“空巢”現象。一所學校,十幾名老師,幾十名學生,像這類規模小、人數少的村辦小學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麻雀學校”。在我國,這樣的“麻雀學校”並不在少數。而在這些學校,師生們的生存現狀如何?小規模學校的未來,是撤並還是留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享受較高品質的教育?這一系列問題也格外引人注目。

  —— 現 狀 ——

  農村生源連年縮水 “麻雀學校”數量可觀

  冬日的操場上,草已枯黃。旁邊的兩排平房就是校舍,而其中一排房子早已空置下來。雖然是上課時間,卻只能聽到幾個孩子稀稀落落的讀書聲。在這個地處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的徐家村小學,兩名教師、12個學生,就構成了學校的全部。據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介紹,在甘肅省,10名學生及以下的學校有3100余所,而100人以下的有9104所。

  農村學校生源的連年縮水,正是導致各地不斷出現“麻雀學校”“空殼學校”的主要原因。而“麻雀學校”的存在,也給師生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涇川縣紅崖灣小學的高攀老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嚴肅且沉默。和他一起堅守在這所13人學校的,就只有于校長了,而兩人有著幾十歲的年齡差距。

  學校沒有食堂,在於校長的宿舍裏,電灶旁只有三四個不新鮮的番茄,幾瓣蒜,一袋麵粉以及油鹽醬醋等基本的調味品。“剛來這裡時,最難適應的就是吃不好。”高攀説,因為走山路不太方便,他基本一週只會去一次城裏,“蔬菜很難保存,基本上天天吃麵,配著鹹菜,或者熬點粥。”

  在高攀講課的教室裏,坐著6個孩子。“一年級和二年級的都有,這樣複式教學的特點在於動靜結合,我輪流教,每邊持續幾分鐘。”高攀説。

  “你喜歡學校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學校裏一個調皮好動的男孩突然害羞了,扭過頭去不敢看人,但使勁兒點了點頭。“我們這樣小學校的娃娃,和山下的娃娃區別還是挺明顯的,性格內向靦腆,見識世面的機會太少。”于校長説。

  “社會化的生活,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也需要同學、課堂氛圍和學習參照係。如何能讓“麻雀學校”的師生們享受到校園生活本該擁有的熱鬧呢?”王嘉毅對此很憂慮。

  —— 矛 盾 ——

  留下“村小”教學品質低 撤並學校家長不答應

  據當地教育部門負責人介紹,教育佈局調整以來,主要是將農村學生極少、辦學條件較差的中小學撤銷,併入鄉鎮中心學校。涇川縣太平鄉在幾年內已經陸續撤並了7所生源極少的“村小”。“此前被撤並的陳家灣小學,生源已經縮減為零了。”

  山下的標準化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更好,把 “麻雀學校”全部撤銷,把孩子們集中到山下來上學豈不更好?

  “噫!這學校可不能撤掉!”蹲在龍王橋小學門口等著接孩子的一位老大爺,一聽這問題就急了,噌地站了起來,旁邊的幾位家長也紛紛圍過來。

  在家長們看來,最大的不便還是路途變遠。一位家長算了筆“賬”,雖然龍王橋小學離最近的中心小學僅有兩裏路,但她每天得3次往返接送孩子,相當於一天要多跑十幾裏路,“太麻煩!”

  家長的觀念,似乎成了撤並學校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據當地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麻雀學校”的學生裏,八成以上都是留守兒童。“老人們畢竟年齡大了,走山路接送孩子還是有點吃力。”龍王橋小學的張校長很無奈。

  這些開在家門口的“麻雀學校”,雖然方便了學生就近入學,但教育品質水準整體偏低,優秀的教師資源難以沉下去,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受掣肘等問題依然突出。

  —— 對 策 ——

  實行聯校走教 推行寄宿制改革

  “我個人認為,從整體來看,如果‘麻雀學校’大量存在,對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是不利的。”王嘉毅認為,小規模學校的數量應該逐漸減少。“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趨勢。”

  但從短期來看,為了保障“麻雀學校”的教學品質,解決其教師隊伍結構性不均衡的問題,當地從去年5月開始實行“聯校走教”制度,通過音體美專業教師的“走教”,激發“麻雀學校”新的活力。

  在僅有52名學生的涇川縣黨原鄉城劉小學,“走教”老師王小娟和孩子們一起舉辦的“森林音樂會”已經開場。在充滿韻律感的音樂中,孩子們或扮成小青蛙,或扮成小蝴蝶,在王小娟的指揮下,用手中的樂器歡快地敲打著節拍。“工作量確實增大不少,但這些樸實的孩子們認真的眼神,總會讓你有堅持下去的動力。”王小娟説。徐家村小學的校長趙懷生表示,“土著”教師會在“走教”老師上課時,蹭課學習教學經驗。

  為了支援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甘肅將在全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的鄉村中小學、幼兒園,讓教師在享受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補貼200至600元基礎上,每月還能領取不低於300元的生活補助。

  而在“聯校走教”也走不進的大山溝,在2013年甘肅省就實現了數字化教育資源全覆蓋,將多媒體教學方式送到邊遠山區。

  對於未來,王嘉毅提出了更大膽的暢想,“是否能對目前的學制進行改革?我們現在的義務教育實行‘6+3’的學制,那麼能否在一些邊遠地區試行‘3+6’的學制?也就是説讓孩子從一至三年級,在家門口的小規模學校上學。等學生到四年級時,再統一集中到鄉鎮的中心學校寄宿,或者走讀”。

  在王嘉毅看來,推行寄宿制改革,或許是解決“麻雀學校”辦學品質不高、學生社會化程度偏低的一個積極嘗試。“寄宿,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完全放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學校、教師、社會任何一方的參與。畢竟,一切都為了孩子的未來。”

  ■延伸閱讀

  調整農村中小學佈局不宜過急、過度

  據了解,在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過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簡單化和“一刀切”情況,脫離當地實際,撤銷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區的小學和教學點,造成新的上學難;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調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學校大班額現象嚴重,教學品質和師生安全難以保證;有的地方寄宿制學校建設滯後,學生食宿條件較差,生活費用超出當地群眾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農民負擔;有的地方對佈局調整後的學校處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資源的浪費和流失等。

  在如何改進調整上,長期關注農村教育問題的專家指出,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僅僅調整網點佈局還不夠,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佈局調整要遵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論證、全面規劃。佈局調整要有利於學生就近入學,有利於優化教育資源。要根據各地生源、經濟、地理等因素,完成中小學網點佈局,既要防止佈局不合理造成的資源浪費,又要防止過急、過快、過度調整出現新的學生上學難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