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短租跨界 玩的其實是分享

  • 發佈時間:2016-03-31 05:59: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小豬短租的辦公室裏坐了大半年,潘採夫還是有點不習慣:坐班、開會、談項目,“跟過去採訪、寫稿完全不一樣”。潘採夫笑笑,找個轍就溜出了辦公室,“真坐不住,總想出去跑採訪”。

  2015年夏天,潘採夫還是一家雜誌的記者,為采寫《Airbnb的中國學生》,他聯繫了小豬短租的創始人陳馳、王連濤。

  潘採夫至今記得,當自己説到“書店是最美的住宿形式,可以讓書店老闆成為房東,接待熱愛讀書的背包客”時,陳馳的眼睛亮了起來。他邀請潘採夫加入小豬短租,專門落實這個項目。

  潘採夫對短租不陌生。2012年,他趁妻子在英國愛丁堡留學期間,帶著妻女遊覽歐洲,就通過Airbnb訂房,同等住宿條件的房子能便宜40%至50%。而且房東們很有意思,有樂團的大提琴手,有超級奶爸,這都讓好奇心旺盛的潘採夫極其滿意。回到愛丁堡後,他們在自己租住的學校公寓設置了上下鋪,用於出租,一個床位在愛丁堡藝術節期間能賣到30英鎊,平時20英鎊。一年下來竟然能收入8000英鎊,合7萬多元人民幣。回國後,潘採夫把自家在西單租的房子也拿出一間挂在了一家短租網站上,當起了二房東。

  現在,有機會成為短租公司的一員,潘採夫心動了。那次採訪後兩個月,他加入了小豬短租,擔任公關副總裁,並主持書店住宿項目。

  上班後,他的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在神農架居住的作家古清生。古清生曾是一名地質隊員,還寫過幾本美食書,十幾年來一個人跟一條狗、一群雞一起,住在神農架腹地一棟灰瓦白墻的二層小樓裏。潘採夫飛到神農架勸説他當小豬房東。“他想著能跟文藝青年暢談人生,還有人能分享他做的美食,就一口答應了。”潘採夫開玩笑説。

  2015年9月底,古清生的神農架小屋上線,一院玫瑰,一山綠茶,甚至有文藝女青年專程從深圳坐飛機去體驗。

  開門紅讓潘採夫有了信心。他設想過睡在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下、住進敦煌廢棄的石窟裏、讓無家可歸者在教堂小住這樣的“不靠譜”的計劃,但書店老闆打開店門,把客人迎進滿屋書香的書店,安頓他睡在書店一角的小床,並隨手推薦一本書去讀這樣的場景,仍然是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住宿方式。

  2015年10月,潘採夫帶著興奮和忐忑乘動車南下,開始利用自己多年文化記者的人脈尋找可以住宿的書店。南京的二樓南書房在南京很出名,它是南京第一家24小時書店,書店創始人陳燁還第一個眾籌了江東書房。聽明來意,陳燁毫不猶豫,説這也是他的想法,終於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隨後,潘採夫又到了杭州,在自己新書《十字街騎士》的分享會上,碰到了泉州風雅頌書局的老闆連真。她在福建開了很多家書店,其中最漂亮的一座坐落在古建築群落裏,她正打算增加住宿內容,就遇到了正在賣力推銷計劃的潘採夫。

  潘採夫發現大部分書店很願意向愛書之人打開大門,夜裏為愛書人點一盞燈,放一張床,並不增加太多成本,卻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項目。“我希望書店住宿計劃能夠給書店帶去新的客流和收入來源。”他説,就像一束光點亮書店多樣化經營的未來,也成為城市的風景。所以,小豬將書店住宿計劃命名為城市之光。

  對小豬短租來説,這幾乎是一個公益項目,因為平臺將書店上繳的管理費全部返還書店。在這個項目上,小豬短租考慮的不是掙錢,而是再創造一個子行業。潘採夫希望今年能把能住宿的書店擴展到50家:“小豬短租的理想是在全國發展出一個書店住宿品牌,讓住宿成為今後書店的標配”。説著説著,潘採夫自己都笑了:“怎麼還是像個文化公司幹的事情呢?”

  雖然離開了新聞行業,但潘採夫仍然在用一個新聞人的嗅覺琢磨短租行業。去年,小豬短租上有一位退休阿姨,靠當房東就掙了20多萬元,這讓他驚訝不已。他認為短租行業對於房地産去庫存、激活剩餘勞動力有重大意義,甚至有可能改變鄉村經濟的面貌。“我找到古清生時,他所在的那個村知道他要把神農架那個房子接上網際網路做旅遊,特別支援,出錢為他平整了院子,拓寬了道路。村裏希望由他帶頭,引導周邊村民都走上網際網路鄉村遊的道路。”潘採夫想著,如果更多城鄉的空置房屋能夠通過短租平臺吸引遊客入住,年輕人不需要外出打工,老人也能幹力所能及的活,留守兒童、空巢家庭的問題將會得到有效緩解。

  通過城市之光項目,潘採夫逐漸意識到分享經濟只是一種工具,承載的還是人自身的經歷和喜好。“通過小豬短租平臺,我能更好地將自己對新鮮事物的關注、對書的愛好、自己的人文關懷傳遞給大眾。”潘採夫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