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扶開工,民營書店如何走好這一程

  • 發佈時間:2016-02-25 08:29:26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真金白銀獎勵

  1月29日,一場名為“金猴鬧新春,陪你過大年”的活動受到了小朋友們的歡迎。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香櫞姐姐來到廈門,帶領孩子們重編《猴子撈月》的故事。這場活動的主辦者是廈門書香陽光文化傳播公司,該公司依託旗下的陽光書店與兩岸陽光故事家族義工組織,一直在推動書香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台灣演説家錢康明、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子魚、兩岸閱讀推廣人“花婆婆”方素珍等名家,均被多次邀請到廈門開講座。

  這些活動都是公益性質,因此,包括場地費在內的必要成本,一直是負責人陳雅勤操心的問題。可喜的是,按照廈門市文改辦、財政局和文廣新局2015年1月印發的《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書香陽光符合特色獎勵的資助條件,獲得了數萬元獎勵。“資金補貼帶給民營實體書店的好處顯而易見。今後,我們可以放手去辦更多有品質的文化公益活動。”陳雅勤説,這既能讓讀者得福利,也能帶動書店的長遠發展。

  同樣獲得特色獎勵的,還有廈門市華文圖書有限公司海疆學術書店。

  海疆學術書店成立於1992年,主要提供專業學術圖書、文獻資料,滿足研究性的學習需求,一直是廈大教授尋覓珍貴學術資料的去處。2010年,書店因租金成本高企,從廈門大學搬到大生裏的一個改造後的倉庫經營。饒是如此,負責人陳社光仍因拖欠房東5萬元的租金與水電費收到了律師函。一筆雪中送炭的10萬元扶持資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書店也得以繼續經營。

  扶持政策給力

  事實上,《暫行辦法》除了給予特色獎勵之外,還推出了成本補貼、貸款貼息、項目補助等三種扶持方式。

  近幾年來,廈門高企的店租讓那些黃金地段的書店紛紛倒閉、遷址。以海疆學術書店為例,廈門大學內原址的店租高達現址的20倍。店租和人工成本已成為民營實體書店發展的兩大制約因素。

  這些正是《暫行辦法》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暫行辦法》明確,符合成本補貼資助條件的書店,可獲得比例達25%、最高30萬元的“真金白銀”,這大大緩解了書店的經營成本壓力。

  成本補貼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但民營實體書店的發展壯大,還需要輸血式的資金投入。民營實體書店長期面臨資金瓶頸,而且由於自身資金週轉週期較長,難以吸引足夠的資本。而在《暫行辦法》出臺後,廈門天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營部就獲得了10萬元的貸款貼息額度,從而得以盤活更多資金。

  《暫行辦法》還倡導從直管公房或公園閒置房産中,選擇適合書店經營的場所優先配置給民營實體書店。據廈門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陳章志介紹,2014年度,廈門共有22家民營實體書店26個項目獲得總計173萬元的扶持資金。其中,獲得成本補助、貸款貼息和特色獎勵的分別有15家、2家與9家,項目補助因為很多書店缺乏有效憑證而空缺。目前,2014年度扶持資金均已到賬。

  脫困還須強內功

  近年來,受圖書網購、電子閱讀等多種因素影響,民營實體書店的生存和發展日益艱難。在這一背景下,《暫行辦法》由於扶持辦法公開透明、可操作性強,得到相關從業人員的認同,稱其為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不過,也有研究人士認為,政府補貼在短期內可以起作用,但一直補下去不現實。換句話説,政策能夠讓民營實體書店“解渴”,但要讓其“脫困”,顯然還需要更多辦法。

  陳社光總結指出,民營實體書店必須隨著市場需求變化,改變觀念和經營模式,謀求轉型發展。“政府出臺的免稅政策、扶持資金目前只有5年,可以幫助書店渡過短期難關,但5年後如果轉型不成功,還是得關門。”他説,民營實體書店需要經營出特色和優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今,海疆學術書店提出了建設線下專業圖書與線上數據庫結合的“數字書店”,並且已經投入資金整合資源,嘗試進行轉型。

  如今,在廈門,像海疆學術書店這樣具有“專”“精”“特”“新”特色的民營實體書店在不斷增加,不少已經在讀者中形成口碑。比如,曉風書屋在文史、學術書籍上水準獨到,海滄區“紙的時代”書店經營模式別具一格,琥珀書店經常舉辦讀書沙龍等,都各自形成了網上購書無法替代的吸引力和特色功能。

  隨著“書香鷺島”活動月等公益性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廈門的閱讀氛圍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書店漸次登“鷺”。2015年,全國頗具知名度的曉學堂書店和西西弗書店分別入駐軟體園二期和廈門SM二期新生活廣場,為廈門民營書業帶來一股新風。伴著社會關注與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民營書店自身的轉型創新舉措,廈門實體書店行業已經嗅到了春天的氣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