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基金:到底什麼是多因子量化投資?
- 發佈時間:2016-03-21 02:10:3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愛因斯坦強大之處在於其思想,數學則是其建模工具。同樣,量化投資的核心是經濟/金融模型,數學也只是工具。用鐵鏟子去挖金子,能否挖到金子不確定,但鐵鏟肯定不會自動變成金子。
事實上,股票量化投資的重要模型是經濟/金融學家創造和發展的。以在A股中大行其道的多因子模型為例,1993年Eugene F. Fama和Kenneth R. French發表了三因子模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因子模型,他們認為股票市值、賬面市值比和市場風險3個因子可以顯著地解釋股票價格的變動。Fama的學生Clifford S. Asness隨後發現了動量因子,經過細緻的測試發現可以利用多因子模型獲利,他在芝加哥大學取得金融學博士後立刻奔赴高盛建立了模型,在世界各國開展投資,獲得了巨大成功,Asness離開高盛後創立了對衝基金AQR,目前管理著約600億美元資産。隨後BGI公司的Richard C. Grinold和BARRA公司的Barr Rosenberg進一步發展了多因子模型,他們之前都是伯克利經濟學教授。
每個人腦海中都有一個多因子模型,包括散戶和基本面投資經理。信奉價值投資的基本面基金經理會選擇估值低、基本面較好的股票,也許還會考慮過去一段時間的漲跌幅,這就涉及了3個因子,然後選擇上述三個方面表現都不錯的股票買入。股票多因子量化投資就是將上述人腦決策過程寫成程式,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
1、大腦考慮不了10個以上的因子,而模型具有100個左右的候選因子,一般來説因子越多越穩定;2、電腦可以將過去10年的海量歷史數據輸入模型,進行回溯測試(backtest),以探知收益以及模型風險;3、進行交易的大部分時間不需要人為干預,排除了個人情感因素的干擾;4、同樣,風險控制方面也排除了個人感情的干擾。
量化模型大致分為兩派:P quant和Q quant。前者通常是股票量化投資,使用統計工具,後者通常是利率/匯率衍生品量化投資,使用隨機數學作為工具。Q quant最擅長預測利率/匯率的未來走勢,而這類方法恰好可以預測因子的未來效果,篩選出未來有效因子之後,投資收益和資訊比都顯著提高,從而靜態多因子變成了動態多因子。
2010年以來,A股大量市場參與者已經按照多因子模型進行投資,他們的交易行為改變了市場,使得同質化的模型不再那麼有效。我個人的對策是對因子進行動態篩選,取得了顯著的實盤效果,WIND數據顯示,模型投産約7個半月,華安滬深300量化增強基金取得了9.56%的超額收益,資訊比大於3.3。
(華安滬深300增強基金經理 謝東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