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打一針生長因子下巴長不停 亂打美容針整形變毀容

  • 發佈時間:2016-03-15 15:38:2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李劼  責任編輯:吳起龍

生長因子注射畸型患者。

  案例:

  打一針生長因子下巴長如後腳跟

  廣州的劉小姐(化名)是一家培訓公司的講師,平時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她原本五官就長得很清秀,卻總是嫌自己的臉有點圓,沒有長成現在流行的“錐子面”。“一直想要一個angelababy那樣的下巴,看起來瘦一點,臉小一些。”劉小姐説,自己有個朋友開了一間美容工作室,平時就在那裏定期做面部護理。聽朋友説,最近進了一種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aFGF),價格比肉毒素還要便宜,包括注射費總共才2000多元,不僅能祛除皺紋,還能幫助下巴塑形。

  在朋友的遊説下,劉小姐心動了,因為價格不貴,她不僅在下巴上打了一針,為去頸部紋路,在頸部也打了一針。剛開始確實有些效果,“下巴看起來是長了點。”劉小姐説,但過了兩個多月,下巴還在繼續長,看起來有點不正常,脖子上打過針的地方也長出一些橫肉。劉小姐嚇壞了,趕緊去正規醫院的整形美容科檢查,醫生診斷為“生長因子注射術後外形異常”,要矯正必須通過手術。無奈之下,劉小姐同意手術,醫生從她下巴取出了一小塊增生組織,面容狀況得到改善,但過了兩三個月,下巴又開始繼續“生長”,劉小姐不得已又跑到醫院,再做了一次組織切除。

  現狀:

  失敗案例頻現 “生長因子”常換“馬甲”

  近年來,“生長因子”注射失敗案例逐漸增多。廣州多家醫院整形美容科遇到不少劉小姐這樣來求助的患者,因為到美容機構違規注射生長因子導致臉面、身體異常生長,出現畸形。

  “每過一段時間,整形美容行業就會冒出一種所謂‘高科技産品’,最近我們在門診遇到像劉小姐這樣的病例明顯增多,患者在注射生長因子後導致部分部位畸形生長,不得不到醫院進行修復。”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胡葵葵教授介紹説,這些患者基本表現就是注射部位發紅,超出正常面部輪廓,如鼻子出現不規則膨隆,下巴出現發紅、畸形生長,側面看就像是腳後跟一樣,而且已經隆起來的下巴還在繼續生長,手術也難以根除。

  胡葵葵教授介紹,被注射到患者面部的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國産一盒價格100元左右,臨床可用作燒傷創面、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膚潰爛等修復,經過國家批准只能作為外用,不能注射。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般來説經國家正規批准的用於填充面部的注射産品玻尿酸,如一支進口玻尿酸瑞藍2號1ml價格至少要在4000元以上,這還不算醫生的注射手術費,如果在自主定價的民營醫療機構,做一次進口玻尿酸美膚,七八千元很常見。而“生長因子”的價格僅有百元左右,在某些美容展會上,幾十元的“生長因子”也能進到貨,低價格高利潤讓不少無良商家心動,注射生長因子就開始在一些美容院、美容工作室裏盛行,更讓人吃驚的是,卻吸引了不少愛美人士的注意。近年來,“生長因子”注射失敗案例逐漸增多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的警覺,一些違規機構為了避風頭,為“生長因子”換衣,目前美容市場上“自體生長因子”“生長素”“人體生長肽”等其實就是“生長因子”的“新裝”。

  法規:

  國家明令禁止用於注射

  生長因子到底為何物?實際上號稱具有除皺、修形效果的“生長因子”是一種可以讓細胞增殖、分化的活躍的細胞因子。胡葵葵表示,目前國家藥監局批准的相關産品只能外用,不能進行皮膚注射,不能用於組織內部填充。

  目前,表皮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已經被開發為藥物並應用於臨床,其有溶劑、凝膠、噴劑等劑型,常常都是用在皮膚出現破損、潰瘍、糜爛時的修復。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還只是一種生物製劑,仍未開發成藥物應用於醫療。

  通過國家藥監局網站查詢可以發現,我國批准在臨床上使用的生長因子大都屬於外用製劑,只有一種鼠神經生長因子被批准用於注射,其主要用於治療正己烷中毒性周圍神經病。

  胡葵葵還特別談到,沒有經過批准的外用製劑生長因子注射到人體,可能會因為滅菌未達到要求,致使被注射的人産生各種炎症反應,而且一些整形美容工作室、美容院,非無菌環境做注射美容,各種病毒、細菌感染風險明顯增高,因此感染導致毀容者有之。而如果不去除生長因子,便可能會繼續産生細胞分裂增殖作用,進而造成體表畸形更嚴重。

  提醒:

  危害堪比“奧美定”,有惡變風險

  説到注射生長因子帶來的危害,整形專家均用“不亞於‘奧美定’,潛在危害更甚”來表述。

  “奧美定”是一種無色透明類似果凍狀的液態物質,曾被作為整形美容填充材料用於隆胸、隆鼻等,但它在人體內分解成單體之後,游離到身體各部位,能夠影響到人的神經系統,造成內分泌的紊亂。“目前對‘奧美定’受害者補救治療,是儘量取出體內‘奧美定’組織”。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羅盛康教授表示,但生長因子不同,它內注射體內,刺激組織生長,生長方式像腫瘤一樣,“如果時間一長,有可能會惡變”。

  到目前為止,生長因子還都只是外用,在正規醫院裏從未注射進人體內。一旦在面部注射了生長因子,肌肉細胞就會生長,出現硬塊、結節甚至造成正常組織瘋狂生長,出現類瘤樣畸形。目前,注射在鼻子、下眼眶、太陽穴、蘋果肌、下巴等部位都大有人在。迄今為止,尚未有針對生長因子的特效解藥,也就是説,一旦出現問題,只能期待用手術取出注射物並且切除病變的組織。

  微整形,安全的材料是玻尿酸,玻尿酸注射除皺或者塑形後,如果出現問題或者對效果不滿意,可以用玻尿酸溶解酶來消除玻尿酸。這就是玻尿酸這種可被人體吸收的材料的好處!不要注射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注射針劑,比如奧美定、生長因子,如果出現問題,或者通過一些手段吸出,若情況嚴重,就只能用手術切開取出,但沒辦法完全清除。

  消費提醒

  別讓“微整形” 變成“危整形”

  “微整形”的風靡有其必然性,其注射方便,恢復快,效果顯著,不影響工作和生活。然而,微整形並不代表風險小,現在很多注射失敗案例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的警覺,一些違規機構為了避風頭,為“生長因子”等非法注射物質頻繁更換華麗的名稱,什麼“自體生長因子”“生長素”“人體生長肽”等都是“生長因子”的“新裝”。

  胡葵葵醫師表示,注射美容雖較手術而言更簡單、安全,但仍需要深厚的臨床醫學知識,且必須有一定的技術水準,否則不但不能保證療效,反而可能引起嚴重的並發癥,甚至危及求美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不可小視。一些工作室私下裏非法做注射美容,注射者往往沒有任何資質,僅培訓幾天就上崗。

  “注射美容雖然屬於‘不開刀’的微創手術,但由於深入皮膚,需要操作者是正規美容醫師。同時,此類操作需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操作前後都需要對操作人員及工具進行醫療手段消毒及後期維護。”胡葵葵説,很多不規範的美容工作室完全達不到無菌的要求。“非正規醫生、非正規産品、非正規操作,這樣的微整形會暴發諸多並發癥。”

  雖然微整形技術受到越來越多求美者的追捧,但這裡面的絕大多數項目還是有創傷的,屬於典型的醫療行為,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盧金強博士提醒説,這就存在著一定的醫療風險。藥物注射也可能引起並發癥如:藥物過敏、傷口感染、效果不確定或不明顯、藥品的毒副作用等等,能否正確而及時處理,關係到患者的治療效果,甚至生命危險。

  此外,在此提醒愛美的人士,對待微整形也要像對待整形那樣慎重。就診選擇正規醫院,正規整形科的專業醫生。儘量選擇可逆材料,一旦有問題或者不滿意,可以用溶解酶來消除影響。而那些不可吸收的注射材料(如奧美定、微晶瓷等)和吸收很慢的注射材料(大分子的膠原蛋白等),大多就只能用手術切開取出。像奧美定這樣的甚至終身都沒辦法完全取乾淨,異物伴隨一生,受此病痛折磨的大有人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