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書記遭遇“打車難”能推動計程車改革嗎

  • 發佈時間:2015-11-05 02:31: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計程車行業歸根結底不是“管理”的問題,而是如何“放開搞活”,這樣才不至於讓領導和市民在風中等車55分鐘了。

  昨天的一條消息內涵豐富。三亞市委書記在火車站“微服”打了一次車,竟等了55分鐘。此寶貴經歷讓他感慨萬千,也讓這條新聞的讀者們唏噓不已。

  三亞市民從這條消息中讀到了市委書記的親善廉潔,而書記本人卻在微信群裏感慨:三亞計程車市場不能僅僅靠提高價格和限制數量來管理。

  誠然,提高價格可以分流乘客去搭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但假如其他公共交通比如公交車同樣滿負荷怎麼辦?限制數量更是南轅北轍,且不説人為計劃出來的限制數量並不能正確反映市場的實際需求,限制措施本身就會帶來諸多管理難題,並且給相關領域的腐敗提供土壤。這兩項措施就算曾經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但放在打車軟體已風車斗轉的現實下,早已不合時宜。

  看來,張琦書記的感慨之語,恐怕得稍微改一下才更合乎當下城市公共交通現狀的實際:三亞計程車市場不能再靠提高價格和限制數量來管理。那靠什麼管理呢?我認為,還是得靠市場本身産生的自發秩序去間接管理。其實,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計程車行業的特許經營權一般都直接賣給計程車司機個人,後者除了正常納稅外,根本無須繳納各種高額押金、租賃費和月租費,經營成本相對很低,再加上市場的自發調節作用,一般不會出現“打車難、打車貴”現象。

  實際上,政府對出租行業的管理,是通過公司間接管理還是直接交由市場去自發調節,孰優孰劣,並非霧裏看花般難以判斷。政府有那麼多的管理部門,對計程車個體經營戶該徵稅徵稅,該收費收費,該處罰處罰……哪需要中間環節去限制數量、管制司機,徒增交易成本?

  市場經濟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計程車行業管理這一塊,不少地方為什麼還要死死攥著行政許可權力不放呢?這既不利民,也不合乎城市管理的總體目標和長遠規劃。計程車行業的問題多多,但是改革為何一直推不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領導的往往都有專車、公車,根本體會不到普通人遭遇“打車難”的煩惱。這次三亞市委書記對“打車難”有了切身體會,希望,未來三亞能夠找到病根,儘快對計程車行業改革,讓市場解決“打車難”的問題。這樣才能合理分流打車人群,再也不讓領導和市民在風中等車55分鐘了!

  □朱達志(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