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彩雲之鄉架起鋼鐵生態長廊

  • 發佈時間:2015-11-03 05:21: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旅客只要登上時速120公里的大麗鐵路電氣列車,雲南好風光就可盡收眼底。列車長肖颯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從雲南大理到麗江的大麗鐵路全長167公里,以客運為主,每天開通10對列車。2014年旅客到發量608萬人次;今年1至9月,旅客到發量即已突破612萬人次。“大麗鐵路建成後,人們的出行時間和成本僅為以前的一半。雲南山多,這條鐵路線上有77座橋梁,有一半的時間要穿越隧道,橋隧比超過50%,還要保護好沿途周邊的環境,建成這條鐵路真是非常不容易呀。”

  雲南省西北部地區擁有眾多旅遊勝地,但交通不便,路狀惡劣。當地屬於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約佔73%。2003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協助下,我國啟動了大麗鐵路項目,以改善偏遠落後的雲南西北部地區交通狀況。該項目必須克服複雜的地質與環境挑戰,為此加大了環保投入,實際環保資金投入總額為2.7523億元人民幣。

  如何在提供最短陸路交通的同時,建設一條與當地環境相融合的鐵路線?雲南大理州鐵路建設辦公室那立兵説:“我們原計劃沿著洱海西岸行進,那裏是蒼山洱海最美的風景地段。但為了避免破壞環境,最終選擇的是東岸方案,因為它對環境、文化遺址和居民的影響最小,需要穿行的山脈、徵收的土地和搬遷的企業也更少。”

  雖然選定路線對環境的干擾最少,但仍然要穿越河流、分水嶺以及山脈。雲南地質構造複雜,在險惡地形上修建鐵路困難重重。大麗鐵路項目區域將近一半位於土壤侵蝕嚴重區域。由於該項目涉及深基坑和施工工程,植被將受到影響,可能導致進一步的土壤侵蝕。為此施工方採取了若干措施減少土壤流失:一方面優化設計,另一方面規範土方工程,減少開挖量和廢石方。“每完成一個施工段或土方工程,立刻進行填充和植被恢復作業。路基邊坡也採用各種防護措施。此外,還修建了護堤壁。這些措施使得路基、火車站和停車場施工導致的土壤流失量減少至每年3.12萬噸。”那立兵説。

  負責該項目的亞行東亞交通高級專家陳曉新説,大麗鐵路不但覆蓋了偏遠地區,還充分考慮到了當地的環境,成為雲南省旅遊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配套技術援助方案啟動了多個試點文化保護項目。項目結果表明,文化保護可以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相結合,也可以成為旅遊業的一大亮點。此外,該項目還展示了鐵路如何通過提供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旅遊出行方式,為地方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