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齡化建築工人如何建起新型城市大廈?

  • 發佈時間:2015-10-14 01:32:34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築行業,是一個既累又苦的行業,也是一個沒有節假日的行業,更是城市化發展中必不可少的行業。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對這個行業的避而遠之,以及固有工人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讓70後成我市建築工地上“最年輕”的群體,給整個建築行業的發展出了一道難題。那麼,未來老齡化工地如何建起高樓大廈?

  今天種地明天當建築工人

  建築行業是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一個行業,近年來,隨著該行業從業人員的不斷減少,加快了老齡化的速度。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雁灘、西關、安寧等地的建築工地,發現建築工人大多在50歲左右,最年輕的30多歲,在這些建築工地上沒有發現一個90後。而且50歲左右的基本都是普工,他們沒有專業的技術,只能幹搬水泥和運沙子的體力活,或者給其他大工打個下手;40歲左右的大多幹瓦工、鋼筋工等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活,再稍微年輕一點的人,基本都是從建築院校畢業的技術人員,或者已經走上管理崗位的管理人員。

  “如今在工地上幹活的人,大多都是70年代的,因為,那個年代是我國人口的出生高峰期。我所在的工地,基本沒見過90後這樣的年輕群體。”老趙在省建投直屬的一家公司當項目經理,在他的記憶中,90年代的時候,建築工地上的年輕人比較多,但是,那時的年輕人還是70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年齡偏大的工人大多形成“今天種地明天當建築工人”的從業模式。一位私人老闆向記者透露,有時候,如果一個村子裏的包工頭攬了一個項目,整個村子裏的男女老少都會跟著出來。甚至還出現一家人承包項目的現象,比如一個工人接了一個油漆工的小項目,他會帶著兒子和兒媳婦一起幹。

  一些年齡特別大的老人從農村流向建築工地後,給建築企業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讓一些項目經理苦不堪言。在採訪中,雁灘一個建築工地的項目經理告訴記者,建築工地明確禁止雇用年齡超過60歲的建築工人,但是由於一些客觀因素所致,他所在的工地上曾經出現過兩個70歲左右的工人,他發現後,立即打發了他們,但是每次打發走後,他們又回來了,持續了三四次後,弄得他徹底沒轍了。後來,他經過調查了解到,這兩個工人都是農村的留守老人,子女不管,如果不在建築工地上打點零工掙點錢,很難生存下去。

  年輕人避而遠之的真相

  如今70後成建築工地上“最年輕”的群體,而且隨著老齡化工人的加速蔓延,這不得不讓人産生一個疑問:80後、90後這樣年輕的群體流向了何方?為何他們會遠離這個行業。為此,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在餐飲、娛樂等行業,還有一部分“南飛”,流向南方的工廠。

  艱苦的工作環境讓很多年輕人遠離了這個行業。“相比其他的行業,建築行業比較苦,因為沒有週末、沒有節假日,如果遇上要趕工期的項目,還要加班加點。而且住的地方陰暗潮濕,如果工地上沒地方住,就會在馬路邊搭個帳篷住在裏面。同時,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他們從小沒吃過苦,基本幹不了建築行業的活。”安寧一家房地産的項目經理老董告訴記者,2000年他曾在秦王川當了半年的技術員,當他回到蘭州時,臉被曬成了紅色,而且掉了一層皮,他的家裏人都快認不出他了。因此,他認為像他這樣的70後才能吃這種苦,現在的年輕人肯定吃不消。

  由於建築行業沒有年輕的女性從業者,因此,找對象成為年輕人離開的一個重要原因。小田是張掖路一家大型餐館裏的傳菜員,當記者問起他為何不去建築行業時,他很風趣地告訴記者:“由於建築行業的工資比較高,13年我在建築行業幹過一段時間。但是回老家過年時發現,村子裏的年輕小夥子去建築行業幹的,基本都是一個人回家過年,而去餐飲、娛樂等行業幹的,過年時都領回家一個女朋友。所以,在家裏人的強烈要求下,過完年後我就去餐飲行業幹了,如今我也找上了女朋友。”

  滋生出安全隱患監管的難點

  隨著老齡化工地的不斷蔓延,不僅影響了整個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滋生了很多的安全隱患。採訪中,在西固某項目當安全經理的小徐告訴記者,由於這些老齡化的工人大多都是種地的農民,因此,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行為,而且對自身的保護心理比較弱,大多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形成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再加上他們文化水準比較低,對建築公司提出的安全技術要領領會不了,比如對基坑邊緣不能站人、電線上不能曬衣服等安全要求不能嚴格執行。同時,很多工人的安全意識淡薄,在高空作業時不戴安全帽。這些都成了安全監管的難點。

  “我們都不喜歡年齡偏大的工人,不僅自身方面的疾病比較多,而且安全意識也比較淡薄。但是,現在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不得不用他們。以前,是工人們求著我們找活幹,現在是我們求著工人們幹活。工人老齡化的蔓延,對目前建築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東崗一個大型住宅項目的生産經理告訴記者,隨著建築工地從業人員的減少,老齡化的工人反而成了“香餑餑”。

  老齡化的建築工人從業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隱患,而且這樣的事時有發生,既然如此,他們為何還會涌入這個行業?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在新區一家工地幹活的工人老何。老何今年56歲,有三個孩子,兩個姑娘一個兒子,大的兒子和姑娘都已經成家,小的一個姑娘今年考入了蘭州的一所高校。他告訴記者,他家裏種的玉米、洋芋等農作物一年的收入不到5千元,如果他不在建築工地當個小工,他女兒一年一萬多的學費就沒有著落。當談起未來的打算時,老何用期盼的眼神告訴記者,等供女兒讀完大學後,他就可以“功成身退”,呆在老家種地,其實他很不願意出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很多工人跟老何的情況一樣。

  在多重因素的制約下,滋生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監管難點,那麼,建築行業如何破解這些難點?對此,一位在建築行業從事二十多年人事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政府部門經常三令五申禁止私人老闆挂靠在建築公司下,但還是屢禁不

  止,這樣會滋生出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很難監管。根據他的判斷,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因為,那時很多勞務公司出現後,私人老闆會退出歷史的舞臺,還會逼出相應的資質。

  鋼結構建築走上破冰之路

  從業人員的減少,以及工人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制約著建築行業的快速發展。那麼,建築行業如何突破這種人力短缺的瓶頸?針對這個問題,一位資深的項目經理告訴記者,未來大樓的建設,將慢慢從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向鋼結構和裝配式轉變。其實,這個問題很多蘭州的建築公司已經意識到了,而且已經在做,比如位於我市南關十字東南角的紅樓時代廣場就是一座鋼結構的大樓,該項目主體設計為裙房和超高層塔樓組成,填補了西北超高層建築的空白。同時,位於西關十字翠英門2號的天寶時代廣場也是一棟鋼結構的樓,該樓建築層數44層,成為甘肅建投的第一超高層項目。

  他還告訴記者,相比傳統建築,鋼結構建築不僅具有施工快捷、成本合理、環保、節能、空間大、承載強度高、抗震性能好等優勢,而且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解放了勞動力,因為,鋼結構建築的大多數部件都是工廠生産的,因此,在施工現場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機器作業,只需幾個人就可以對部件進行組裝,這種模式正好可以破解建築工人老齡化的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發展鋼結構建築我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還吸引來了投資商。9月15日,杭蕭鋼構集團副總裁方鴻強來我市洽談鋼結構生産基地的合作事宜,我市有望建成一個大型的鋼結構生産基地。這位項目經理還告訴記者,雖然鋼結構建築有很多的優點,但是容易出現品質問題,比如很容易出現漏水、漏雨等問題,因此,未來我市還會出現裝配式建築,裝配式建築的部件實行標準化工廠生産,6個人可以用6天時間建成一棟樓。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河北、湖北等省份陸續出現了裝配式建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