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序下沉

  • 發佈時間:2015-09-18 07: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完善服務網路、運作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在筆者看來,要實現這個目標,優質醫療資源有序下沉是關鍵一步,也是基本保障。長期以來,我國醫療體系中形成了“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無人問津”的不合理格局。造成這種格局的根本原因,就是優質醫療資源的過度集中,高端醫療設備、優秀醫生、護理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患者也就只能一股腦地涌向這些醫院。如此一來,患者不僅要面臨“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整體醫療格局也因此陷入“大醫院患者越多、醫療投入越多;基層醫院患者越少、投入嚴重不足”的惡性迴圈。

  可喜的是,早在2009年,國內就有一些地方開展了分級診療探索,目前已有16個省份、173個地市、688個縣啟動了試點,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有序、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但從各地試點的成效來看,提高基層就醫報銷比例也好,建立基層醫院診治病種目錄也好,歸根到底,還是要滿足群眾在基層“能治病、治好病”的基本需求,否則分級診療只能成為空談。這也就意味著,把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病種“下沉”到基層診治的同時,相應的醫療資源也必須向基層醫療機構“下沉”。

  具體來説,一方面,要加大對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的硬體設施的投入,做好醫療設備購置、住院床位配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既發揮好全科醫生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也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優秀專科醫生,同時,加大普通醫護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品質。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硬體投入和醫療隊伍建設在內的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是需要同步推進的,只有同步,才能真正造福百姓。近年來,一些試點地區儘管推行了分級診療,基層醫療機構卻頻頻出現“先進設備因無人操作而閒置”、“優秀醫生面對複雜病情,因缺乏設備而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因此,只有硬體、軟體配套建設,才能真正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科學流動。

  當然,各地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時,要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在堅持“小病不出縣”的同時,還要完善病種、病情應變機制,並細化具體落實措施。既要堅持原則性,也要照顧特殊性,不搞“一策管萬事”、“一方治百病”,一切都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為根本出發點。(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發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