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箭齊發讓基層醫療強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9-12 02:31:1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胡浩

  大醫院“一號難求”擠破頭,小醫院門庭冷落無人問。這情形每天都在各大城市上演。如今,這種“怪象”有望打破。

  為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切實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向社會發佈《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範;到2020年,“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專家表示,意見的出臺有助於分級診療的重點——基層能力的提升。

  第一箭:能力提升——讓患者願意去基層

  “病人都去大醫院,無疑會增加百姓看病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交通費、住宿費等),還會導致醫保支出增高,加劇大醫院的‘假性’資源短缺和病人‘看病難、看病貴’。”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認為,病人越往大醫院跑,基層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就越會下降,醫生找不到自身價值,影響到基層隊伍的穩定和對人才的吸引力。

  對此,意見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建設和管理,規範培養內容和方法,提高全科醫生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發揮全科醫生的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

  “基層首診是分級診療的發展基礎。”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滔認為,有數量充足、能力較高的全科醫生團隊,和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才可能有信心留在基層接受診療服務。

  為鼓勵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意見還要求,大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通過組建醫療聯合體、對口支援、醫師多點執業等方式,鼓勵城市二級以上醫院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或者定期出診、巡診,提高基層服務能力。

  慢病管理第二“箭:放政”策引基層導——

  意見要求,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明確和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為患者提供科學、適宜、連續性的診療服務。

  這些重點慢性病在全球範圍都屬於患病率極高的疾病,患者多、費用高,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世界衛生組織提議各國建立社區為主的慢性病管理體系,節約資源、避免不必要的住院花費。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周軍説,由於我國高血壓、糖尿病患病率高,患者覆蓋面廣。另外,這幾種慢性病的診療方案清晰,可通過規範治療控制病情,能夠在慢病分級診療中發揮作用。

  “今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已啟動高血壓和糖尿病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對診斷明確的患者提供社區為主的健康管理和診療諮詢服務,取得了一定效果。”李滔表示,這一試點為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探索了經驗。

  第三箭:提高待遇——把人才留在基層

  “城市三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城市二級醫院主要接收三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後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症穩定期患者。縣級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搶救和疑難複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意見明確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

  儘管基層醫院被賦予重要的職能,但其“服務待遇低、社會地位低、人才流失嚴重”的現實不可回避。

  對此,意見提出,合理制定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對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選擇就醫機構形成有效的激勵引導。根據價格總體水準調控情況,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在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的基礎上,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據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