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貧 富民興業
- 發佈時間:2015-07-28 00:31: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末,農行內蒙古分行圍繞自治區貧困旗縣佔比較高的實際,與自治區扶貧辦合作推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成為工程的首家合作金融機構。截至目前,該行工程項下累計投放貸款突破115.3億元,保持貸款零不良。其中,直接投放到戶的“富農貸”99.27億元,覆蓋了415個鄉鎮,4385個行政村,支援了27.79萬農牧戶;投放“強農貸”15.86億元,支援120戶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升級改造。走出了一條大面積開展扶貧工作和普惠式金融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的新路徑,取得自治區信貸扶貧和農行內蒙古分行“三農”服務從未有過的歷史性突破。
政府做擔保 農行來扶持
為了解決貧困農牧民“貸款難”和“擔保難”的問題,自治區扶貧辦與農行內蒙古分行合作開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創新扶貧機制模式,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為杠桿,撬動金融信貸資金進行扶貧攻堅,降低農牧民信貸準入門檻,強化風險保障,放大資金總量,加快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步伐。自治區扶貧辦承諾從2013年至2017年5年間,為全區57個重點貧困旗縣合計投入23.75億元作為金融扶貧富民貸款的風險補償金,農行內蒙古分行在政府建立風險緩釋機制的基礎上,擴大信貸投放,每年投放金融扶貧富民貸款50億元以上,5年擬累計投放300億元。
以此為契機,農行內蒙古分行把“金融扶貧富民工程”作為踐行群眾路線,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經營結構,實現經營轉型的重要工程和抓手,全面部署57個貧困旗縣、59家支行金融扶貧富民工作,舉全行之力,大力推進工程實施。
創新破瓶頸 服務廣覆蓋
在“金融扶貧富民”工程開展的過程中,農行內蒙古分行急群眾所急,大力開展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在金融産品上,將支援農牧民增收致富與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相結合,專項研發了“金穗富農貸”和“金穗強農貸”兩款對私和對公專屬産品,滿足一般農牧戶家庭生産經營,家庭農牧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村生産經營主體和扶貧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等資金需求。
在服務模式上,針對農牧民貸款“擔保難”的瓶頸,根據不同借款主體的業務需求,創新推廣了“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農牧戶+風險補償金”、“政府風險補償資金+動物資産抵押+農村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抵押+農牧戶”、“政府風險補償資金+資金互助社+農牧戶”等“富農貸”八種貸款模式。制定了《動物資産抵押擔保管理實施細則》、《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保證擔保管理實施細則》和《信用村評定操作指引》等制度辦法。針對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創新推出了“階段擔保+倉單質押的‘糧捷貸’”;制定了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實施細則及操作指引,提出了解決林權抵押問題的有關措施。與保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創新開展了“履約保證保險業務”,實現了法人客戶抵押擔保的新突破。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打通了服務農牧民的路徑,拓寬了扶貧貸款的受益面。
針對農牧民客戶反映貸款資料較繁雜、重復簽字較多、農牧民往返支行的次數較多等貸款流程問題,內蒙古分行專門組織工作組現場調研,修改完善了貸款業務流程,“富農貸”業務調查表由3張簡化為了2張。將個人徵信授權書與村委會推薦表進行整合,使農牧民到支行現場辦理手續的次數由3次減少到1次,實現了“一次調查、一次審查、一次審批”。同時,將小額農戶貸款許可權全部下放到了旗縣,並採取客戶經理入村入戶現場辦公的方式,使辦貸效率提高了近60%,確保了金融扶貧富民貸款資金第一時間發放到廣大農牧民手中。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實施以來,“三農”金融服務中抵押擔保難、模式少、流程不科學等瓶頸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內蒙古分行“三農”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得以有效拓展。以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為例,過去全旗每年扶貧口的資金才兩三千萬元,而近兩年在每年到位的1000萬元擔保補償金撬動下,到4月末,該旗已獲得農行發放的扶貧貸款3.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2億元,支援貧困農牧民由工程啟動之初的1214戶增加到7106戶。這種乘數效應,在其他貧困旗縣都很明顯。工程開展一年來,自治區57個貧困旗縣平均每個旗縣貸款都突破了1億元。
模式受歡迎 效果獲肯定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實現了“政府主導、商業銀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不同於財政無償性扶貧,以普惠制為特點的內蒙古金融扶貧是扶貧開發的新嘗試,起到了“扶貧扶志,治窮治心”的效果。
“財政下撥的扶貧款是無償的,長期以來農牧民把扶貧與低保、救濟混同,視扶貧款為‘唐僧肉’,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的思想流行。使扶貧款難以發揮應有作用,由此出現了年年扶年年貧的怪象,扶貧成了無底洞。”基層扶貧部門相關人員説。
赤峰市喀喇沁旗農民錢順説:“過去政府發放扶貧款,貧困戶多資金少,僅能分到幾隻羊。有的貧困戶不是把羊吃了,就是賣了還債,因為是政府無償送的,老百姓不覺得心疼。現在,扶貧資金變成了扶貧貸款,農牧民只有用好貸款,才能還本付息,獲得利息補貼,改變了過去‘等、靠、要’的習慣。現在,貸款後的貧困戶都在設法找資訊、學技術、跑市場、興産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閒聊、喝酒、打牌、下棋的人少了,忙活自家一畝三分地的人多了。”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政府的財政性扶貧資金額度小、分散,只有投入沒有回報,不能解決大的問題,而且主要是用在了生活性扶貧上。通過“金融扶貧富民工程”,使政府扶貧資金髮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過去金融部門信貸扶貧的最大障礙是大多數貧困農牧戶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無法從商業銀行獲取融資。以政府的財政扶貧資金設立風險補償金後,有效破解了商業銀行信貸支援的抵押擔保瓶頸問題,從而使農行能夠放大投放信貸資金並擴大貸款支援的覆蓋面,既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作用,又保證了信貸資金按市場化運作,有效地解決了扶貧開發貸款少、貸款難和貸款貴的問題,培育農牧民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為造血,從根本上增強區域經濟和農牧民自身發展後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僅2014年度,農行內蒙古分行“工程”項下投放貸款62.1億元,佔到自治區當年社會化扶貧資金總量的60%以上,農戶貸款當年增量40.24億元,佔到全國農行系統當年增量的47%,實現了內蒙古地區信貸扶貧史和內蒙古分行服務“三農”史上的重大突破。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實施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對農行金融扶貧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批示,要求進一步總結農行經驗,組織其他金融部門借鑒推廣。全區各級黨政部門高度關注和重視,57個貧困旗縣以外的其他旗縣紛紛提出由地方財政拿出“風險補償資金”,與農行合作實施“金融扶貧富民工程”。2014年10月,農總行批准將“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業務擴大到全區80個旗縣。目前,已經有23家非貧困旗縣引進模式開展合作。
2014年11月14日,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在內蒙古調研並與自治區主要領導召開座談會時,對“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和農行金融扶貧富民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經驗典型、成效突出,要求認真總結,複製推廣。在全國首個“扶貧日”,農行內蒙古分行還被授予“全國社會扶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在“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有效帶動下,農行內蒙古分行金融服務“三農三牧”工作得以全面鋪開。2014年,該行累計投放涉農涉牧貸款389億元,餘額621億元;“金穗惠農通”工程新增“惠農通”有效服務點3713個,在縣域以下的農村牧區布放電子機具18896台,行政村覆蓋率達83.2%;加強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拓展,同伊利、蒙牛合作推進了“數據網貸”業務,率先在農行系統實現了與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數據的並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