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0歲的分水嶺上何去何從?
- 發佈時間:2015-05-20 01:39:03 來源: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惡性競爭的白熱化,以及整個市場的不景氣,導致旅遊行業出現了“僧多肉少”的現狀。而且,對導遊這樣的“四無人員”來説,30歲是一個風水嶺,那麼面對未來,他們何去何從?為此,連日來本報記者對旅遊行業的部分資深從業人員進行了採訪,試圖尋找到一條“破冰”之路。
“一個導遊想在這個行業轉机型,他必須在30歲左右從導遊轉為計調,然後慢慢開一個小門市店,等逐漸掌握一定的線路後,才有能力和資本做旅行社。”
但是,這個過程非常艱難。因為,要在稍微繁華一點的地方開一個門市店,啟動資金就要二三十萬,當然,這還不算水電費等;要開一家旅行社,啟動資金會更高。這對一個30歲左右的導游來説,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
30歲是痛點也是拐點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導遊是一個典型的‘弱勢群體’,他們不但沒有任何的社會保障,而且在旅遊淡季時,沒有任何收入,還要為基本的生存問題而奔波。同時,他們又夾在旅遊管理部門、旅行社和客人之間,是一個很容易被制衡的群體。
“如果導遊把一個購物團帶好了,那意味著這次出遊,遊客購買了很多東西,旅行社肯定很高興,但是由於購物太多,客人會投訴導遊,如果導遊和客人再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旅遊管理部門會處理導遊;如果把這個團沒帶好,導遊不但將墊進去的‘人頭費’收不回來,而且還要受旅行社的氣。”秦晨是一家國際旅行社的經理,他是從導遊一步一步幹起來的,一提起導遊的生存現狀,他認為滿滿的都是淚。
秦晨還告訴記者,這幾年來,旅遊行業雖然不景氣,管理也比較混亂,但是一些“機靈”的導遊很容易掙錢,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能買一套房子。一個導遊如果在30歲之前掙不了錢,那麼,唯一的出路就是轉業或者轉型。因此,30歲是導遊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風水嶺,也是一個痛點。對導游來説,轉業或者轉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張雲當了8年多的兼職導遊,目前除了臉被曬黑,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外,工作和生活上沒有任何起色。如今已經快到而立之年的他,對未來一片迷茫。但是,他還深深地熱愛著這個行業。5月15日,當記者問起他對以後有何打算時,他有些無奈地説:“我比較喜歡這個行業,一直捨不得離開。曾經想過自己要交養老保險,但是去社保局問了一下,一個月要交1000元左右,數額太大我承受不起。雖然在旺季我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塊錢,但是淡季的工資基本為零,因此,我不敢奢望自己交養老保險。現在看來,只能忍痛割愛,離開這個行業,畢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改行由婚姻而起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結婚是大部分導遊轉型的前奏。如果留在行業內,大多數導遊會選擇做計調,等熟悉線路後,再籌資開家旅行社。但是,一般很難走到最後一步。如果離開這個行業,他們會借助其自身的優勢,有的去餐飲業當大堂經理,有的搞銷售、開購物店,有的甚至去開大巴車。
“由於經常吃不好,睡不好,又擔心一路上不安全,怕團出事,因此,身體的勞累加上心理上的壓力,導致像我一樣的女導遊,生理期基本都沒正常過。”劉潔是一個非常幹練的女導遊,從業6年的她,已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如今快要當新娘子的她準備辭掉導遊這份工作,雖然非常不捨,但是必須得這麼做。
記者了解到,對女導游來説,一般二十七八歲以前就結婚了,而結婚就意味著要改行或轉型,改行的途徑主要是做銷售、進餐飲、開購物店等,轉型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做計調和開門市。當然,男導遊也不例外,他們一旦結婚,家人也不喜歡他們經常到外面跑,轉行或者轉型也是一條必走之路。也有一些導遊,不管市場如何變化,始終不肯“挪窩”。
劉潔介紹,只要你是一個細心的人,會發現蘭州很多旅行社的門市店都是“夫妻店”。對很多導游來説,結婚後就有了責任,要照顧家人和孩子,不能東奔西跑地帶團了。於是,就用當導遊時攢下的積蓄,開一個門市店,幫助旅行社收攬遊客,而旅行社會給其一定的回扣,比如,一個人報了華東五市的四日遊,價格為2000元,當門市店將這個遊客交給旅行社後,旅行社會給這個門市店返3個點,即600元。而且開門市店基本沒有風險,是導遊轉型的一個好選擇。
“一個導遊想在這個行業轉机型,他必須在30歲左右從導遊轉為計調,然後慢慢開一個小門市店,等逐漸掌握一定的線路後,才有能力和資本做旅行社。”秦晨還告訴記者,蘭州的國泰、蘭神、保利等旅行社的經理,都是從導遊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但是,這個過程非常艱難。因為,要在稍微繁華一點的地方開一個門市店,啟動資金就要二三十萬,當然,這還不算水電費等;要開一家旅行社,啟動資金會更高。這對一個30歲左右的導游來説,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
轉型:人生何處不迷茫
張桐是一個已經走向轉型之路的導遊,他從導遊上升到計調。5月17日,記者來到張桐的辦公室,它位於火車站附近的一家寫字樓上,整個辦公室不足10平方米,裏面擺著一張破舊的桌子,上面放著一台電腦和印表機。張桐告訴記者,從導遊開始做計調,就意味著從一線轉入了二線,但是要有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雖然不被風吹日曬,但是壓力特別大,因為任何事情都要衝在前面。
張桐介紹,計調要有很好的協調能力,經常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問題,比如前一段時間,他安排好了一個發往九寨溝的團,但是晚上2時多,導遊突然打來電話説她的孩子在發燒,第二天去不了。當時,他一下子懵了,半夜2時多,從哪兒再去找導遊,而且所有的材料和東西都在導遊那兒,如果他臨時上陣,一下子也消化不了那麼多的東西,這讓張桐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一個勁地哀求導遊,第二天一定要想辦法去。幸運的是,快4時,導遊打來電話,告訴他孩子的燒退了,他一下子感覺如釋重負。
據了解,西北旅遊的旺季非常短,收入相對好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月。而且今年以來,到蘭州城邊進行短線遊的人非常少。張桐一臉惆悵地説,5月15日,他發了6個人的團,算下來賠了500元。他向記者強調,沒有做“零地接”和“負地接”,這些錢全部賠在車費上,因為,每次發團時大巴車的車費是固定的,所以當發6個人時,中間差的車費,他必須全部墊上。由於最近遊客一直比較少,他每發一次團,至少要賠兩三百元。這種燒錢的工作,他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馬營是一個5年前轉型成功的導遊,如今他有了一家自己的旅遊社。他告訴記者,目前,旅遊行業已進入3.0的時代,所以在同一條線路上會出現“品質遊”和“購物遊”,這兩者的區別很大,但對導遊自身素質的要求都很高。加上現在比較流行的私人定制遊、徒步遊、探險遊、攝影愛好者的采風遊等旅行形式的出現,不僅要求導遊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熟悉和掌握這些旅遊方式的相關知識。再加上“零地接”和“負地接”的出現,將整個旅遊市場攪成了一潭渾水,想在這潭渾水中摸爬滾打,尋找到一條成功的轉型之路,無疑是難上加難。(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記者魏奇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