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許知遠單向街創業:新“許三觀賣身記”

  • 發佈時間:2015-05-11 08:31:0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石海威

  創業一年後,許知遠才找到既可以自我安慰、又能激勵整個團隊、也對外界和投資人有所交代的答案:“單向空間要重新想像書店,重新定義閱讀、消費、食物、旅行……”

  結緣“梁啟超”

  在城市之光書店,許知遠撞見了梁啟超。

  照片上100多年前的梁啟超,瀰漫著自信,不像流亡者,“豎領白衫係著領帶,中分、服貼的短髮,鎮定的眼神,與梁朝偉有幾分相似……”作為19世紀全球化浪潮的受益者,“梁啟超由一個輔助性的舊政治變革者,變成了一個現代知識分子、輿論領袖、全球旅行家”。這讓許知遠神往不已,他想沿著梁啟超的流亡路線重走一趟,為自己這幾年一個宏大的寫作計劃《梁啟超傳》蒐集素材。

  2013年10月,許知遠暫別同期籌備創業的同事,去伯克利大學做訪問學者,遠離國內的喧囂:三中全會、反腐、凈網、自貿區、恒大奪冠……他像在逃避什麼,又在尋找什麼。

  泡圖書館,採訪被歷史遺忘的流亡者,在孫中山當年坐渡輪的Sacramento河邊喝酒。有一天他在書店買到詩人米沃什的簽名書,興奮地在微信朋友圈裏説:“我準備把整個莎士比亞買給單向街,以證明中國沒白崛起……”

  作家許知遠的哀嘆

  歷史的複雜,現實的混亂,使許知遠迫切想走近梁啟超。“他的巨大名聲似乎遮蔽了他的複雜的貢獻。在中國面臨的多重轉型中,梁啟超都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他不僅影響了同代人,也深刻地影響了後來者,包括胡適與毛澤東……”

  他寫《梁啟超的美國之旅》,認為國內視角很少把梁啟超置身於國際背景:幫助他逃難的是伊藤博文,他在美國訪問J.P.摩根、西奧多·羅斯福,他還是巴黎和會的見證人,他晚年交談的對像是泰戈爾、羅素。

  但寫書過程並不順利,他經常哀嘆:“不懂經學與史學、談不了佛道,我怎麼進入他們的內心,這雄心勃勃、自不量力的傳記不知何時能寫成啊?!”

  創業者許知遠擾亂著作家許知遠。2014年6月,結束短暫的伯克利遊學,他回到單向空間位於望京花家地原社科院研究生院老圖書館、綴滿爬山虎的四層小樓,像個怪叔叔融入已經有幾十號人(大部分是“90後”)的團隊,也像個異類加入國內瘋狂的創業大潮。

  他在寫作和創業之間糾結,比以前更忙碌了;開各種會,“心裏頗有正安心成為小業主的得意與惶恐”;著急時發脾氣,很快又為嚴苛而自責;他自嘲時間和注意力被分散了,“一個試圖當産品經理的知識分子,的確不是個好作家”。

  “許三觀”能變成“許三多”嗎?

  2013年底,許知遠往返伯克利、北京,跟投資人談融資,發現身邊還在做媒體的老友們多半沮喪,但凡創業的則意氣風發。“這群好記者、好編輯為什麼都要去創業?這個時代需要很多作家、律師、環保分子、NGO等,多一個炒美股的價值何在?”

  他説:“希望以後我們能開連鎖的單向空間,讓駐店作家們遁入逍遙鄉。”在這個概念下,單向空間未來的所有産品不會局限于北京的三家店,將更像“移動圖書館”,出現在京滬粵的高校、街頭、院線等地方。産品可拆分、可模組化,根據客流量給大家提供體面的閱讀環境,“讓莎士比亞進入日常生活”。

  創業也在更新著許知遠的世界觀。他開始對從前不屑的商人群體多了一些理解和尊重,像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張朝陽……他偶然看到劉強東的內部演講,現場幾乎所有人都拿著電腦記錄,“別的方面我不知道,但是他能讓一個這麼大的組織運轉起來,我覺得非常了不起”。

  焦慮的時候,他會躲進歷史裏,用偉大的知識分子來激勵自己,在抽象世界完成心理平衡。事情太麻煩,他正好有時間去研究馬關條約。

  他承認,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焦慮的一年。“快39歲了,很多壓力同時湧來,創業者的壓力,作為知識分子的壓力,它們是混在一起的。我最擔心的就是既成不了一個好作家,又當不了一個好創業者”。

  “許三觀”或許應該成為“許三多”。除了“不拋棄,不放棄”外,對創業者許知遠更合適的格言是:“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信念這玩意兒不是説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

  4月,單向空間的院子裏蘭花爛漫,許知遠習慣坐在室外的長凳上看書,也得以從室內火熱又瑣碎的新敘事革命中短暫抽身。這個下午,他翻開《風雨飲冰室》和《德語文獻中的晚清北京》,一邊琢磨晚上音頻節目要聊的內容,一邊焦慮何時能寫成工程浩大的《梁啟超傳》……

  (原載《財經天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