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郭夏:別總盯GDP新常態下衡量經濟增長要用創新指標

  • 發佈時間:2015-12-09 12:26: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夏  責任編輯:吳起龍

資料圖片

  2014年5月,“新常態”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之中。當時,習近平説,“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範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新常態”的本意是要我們增強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對GDP的下滑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遺憾的是,很多經濟學家總是盯著GDP的下滑唉聲嘆氣,我國統計部門推出的創新指標體系也未能受到主流經濟學界的重視。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學範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概括。新常態經濟是與GDP導向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的新生經濟形態。新常態經濟用創新發展促進穩定增長,用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揚棄單純的GDP增長。新常態經濟增長計量需要首推創新指標衡量的創新統計。

  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按照創新驅動的要求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生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只有主動在生産端實現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才能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真正的突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深化改革將會激發出更多新企業、新行業、新事業,這種創新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對衝了一部分傳統行業萎縮造成的GDP下行壓力。

  中國經濟新常態正在迎來一個經濟增長方式變革的換擋期,未來的經濟增長將從GDP(國內生産總值)高速增長向CII(中國創新指數)高速增長過渡。以平常心來看待GDP增速放緩,首先要明白,GDP增速只是衡量常態産業經濟的慣用指標。當傳統産業經濟發展趨於飽和之後,GDP增長率下降也理所當然。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發展,中國創新指數(CII)將會出現爆髮式增長。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中國的創新發展已經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一是專利申請大幅度提升,2014年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二是R&D經費支出突破低水準閥值,2014年達到GDP的2.09%,增速達12.4%;三是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大幅度提升,2014年全國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額達到857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4%;四是高技術産品出口大幅增長,2014年總額達到7250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30%;五是國外發表的科技論文在2014年已超過30萬篇,邁入世界科技論文大國的行列。這些新生經濟增長的統計指標都是令人振奮和鼓舞人心的。

  創新指數可以從宇觀創新、宏觀創新和微觀創新三個層面考量經濟創新的量化進程。全球創新指數(GII)屬於宇觀創新計量;中國創新指數(CII)屬於宏觀創新計量;企業創新評價研究則屬於微觀創新計量研究。改進後的中國創新指數(CII)應當成為反映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指標體系。(作者簡介:郭夏,《解碼經濟——新生經濟學導論》作者,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新生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網特邀財經評論員、評論理論頻道專欄作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