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博鰲論壇秘書長:亞洲經濟新活力來自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3-18 07:16: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辛夷  責任編輯:張少雷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亞洲經濟的新活力來自於結構性改革

  世界經濟的復蘇需要新動力,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也需要新的思考。3月22日~25日,博鰲亞洲論壇將在海南小鎮博鰲舉行,今年的主題是“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屆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將現場直擊博鰲亞洲論壇,即時發回報道。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內外環境都有了質的變化,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今年論壇以“新活力”、“新願景”為關鍵詞,就是希望通過2000多位參會嘉賓的思想碰撞,為亞洲的新未來凝聚共識,探索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亞洲的“新活力”在哪?亞洲經濟體面臨著哪些共同的挑戰?亞洲可以為世界做些什麼?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召開之際,周文重為每經讀者帶來了獨家解讀。

  世界經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NBD: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前半部分“亞洲新未來”已經沿用了3年,“新活力和新願景”是今年的新主題,為什麼會選擇這個主題?

  周文重:博鰲亞洲論壇歷屆年會的主題都是結合當年經濟形勢的特點制訂的。新未來、新活力、新願景,是今年年會主題的三大關鍵詞。

  新未來是過去兩屆年會主題詞的沿續,但也具有新的涵義。現在全球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內外環境都有了質的變化,發展理念和模式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全世界都在關注亞洲下一步如何改革,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現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美國經濟已經一枝獨秀了好幾年,但是它的復蘇並沒有帶動全球經濟的整體復蘇。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這幾年普遍出現了增速下滑、停滯的跡象,有的甚至是衰退。原來貿易一直是全球增長的高速引擎,但是去年竟跌到了全球經濟增速的一半。油價大幅下跌使新能源産業受到影響。

  所以説世界經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也需要新的思考。今年有2000多位嘉賓參加論壇,他們都是政界、學界、商界的領袖人物,年會用“新活力”、“新願景”作關鍵詞,就是希望通過這些嘉賓的思想碰撞,為亞洲的新未來凝聚共識,探索方向。

  NBD:您剛才説到,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我們知道亞洲國家也很難獨善其身,事實上很多亞洲經濟體的發展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您認為哪些問題是最為尖銳的?

  周文重:亞洲經濟最大的特點是多樣性。亞洲48個國家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方式各異,面臨的挑戰也有各自的特殊性。

  目前,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形勢和應對策略也出現分化。日本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想要實現2%的通縮目標,同時推動資本進入實體經濟,但效果並不明顯。

  中國還有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發展模式也受到嚴峻的挑戰。如何既穩增長、又調結構,同時確保民生底線,這是擺在這些國家決策者面前的一個難題。

  另外中亞、中東油氣生産國的經濟和財政也出現了困難,這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持續低迷的影響。

  可以説各國有各國的情況,但是很多國家的問題又有共性,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和其他國家進行政策溝通和協調,這也是今年年會的一個焦點。

  合作共贏是亞洲經濟發展的外部保證

  NBD:您認為對於亞洲國家來講,什麼是“新活力”,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找到“新活力”?

  周文重:從根本上講,亞洲經濟的新活力來自於結構性改革,而不是依賴央行放水漫灌或競爭性貨幣貶值。當然,各國經濟情況不同,所進行的結構性改革也不一致。

  比如説,中國政府的經濟治理思路從需求側管理更多地轉向供給側,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具體措施包括減稅、簡政放權、鼓勵創新創業等。

  中亞、中東油氣生産國的結構性改革則是要追求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工業,緩解對進口的過度依賴,同時擺脫對油氣資源的過度依賴。

  NBD:但是您剛才也説到了,要在結構調整和穩增長之間找平衡,這並不容易。您認為應該怎麼找到這個平衡?

  周文重:結構性改革是著眼于長遠的,是考慮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但是現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我們就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這個短可以是財政刺激、貨幣政策,當然這都是必要的、適度的,同時要配合審慎的宏觀管理去防範系統性風險。這些短期措施可以為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NBD:去年年會的主題是“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今年我們要在結構調整中尋找“新活力”,您認為“邁向命運共同體”對於尋找“新活力”又有什麼樣的作用?

  周文重:除了內部要改革,我們還需要向外尋求合作,合作共贏是亞洲經濟持續發展下去的外部保證。剛才説過亞洲經濟具有複雜多樣的特點,這是亞洲經濟一體化的短板,同時也是亞洲經濟合作的機遇。

  比如説基礎設施是制約許多亞洲經濟體發展的最大軟肋,而另一些亞洲國家,例如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方面具有優勢,這中間就存在著巨大的互補性。

  再比如中亞、中東、南亞、新東盟等一些地方還處於工業化進程中,需要資金、設備和管理經驗。而這些正是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的長處。

  我們可以在互補的基礎上,進行産能、技術、裝備合作,這樣既能消化輸出國的優質富餘産能,又能促進接收國的工業化,一舉兩得。

  還有一點是,亞洲各國在宏觀政策上的協調也十分關鍵,包括彼此發展戰略的對接,貨幣政策的協調,共同反對競爭性貨幣貶值,監控和聯合預防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等。

  亞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有多種途徑

  NBD:在去年的博鰲論壇上,我們發佈了“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現在一年過去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進展。您認為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亞洲國家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實現互利共贏?

  周文重:“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倡議,受到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根本原因在於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倡議。咱們剛才説過,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能合作方面,亞洲各國具有強烈的互補性,通過合作實現共贏,符合各方利益。

  亞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有很多途徑。比如將本國的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規劃進行對接。産能合作也有很多種方式。對於處在工業化初期和中期的國家來説,可以通過參與“一帶一路”獲得資金、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説,則可以通過第三方合作,將本國的先進技術、品質和品牌與中國的速度、成本優勢相結合,生産出來質優、物美、價廉的産品,提供給發展中經濟體。

  有人説“一帶一路”代表了一種新型的全球化思路。這種思路之所以新,就是因為它強調共商、共建、共用,不是誰一家説了算,也不是強人所難,而是大家共同商量出解決方案,共同實施,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和紅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