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解讀全面小康社會:不是平均主義

  • 發佈時間:2016-01-28 08:41:1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5年金秋十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和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五年國家發展藍圖。“十三五”這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五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最後衝刺的五年。站在“十二五”圓滿收官、“十三五”揚帆起航的時間節點上,全會確定的一系列新目標新理念新任務,必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速推進,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奮鬥征程。

  一 “十二五”成就輝煌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

  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五年攻堅克難,經濟實力迅猛增強。“十二五”期間,我們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等重大風險挑戰,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推動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2011—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從48.4萬億元增至63.6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8%,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躋身“10萬億美元俱樂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由36018元提高到46629元,年均增長超過7.5%。經濟結構明顯改善,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産業,基礎設施水準全面躍升,農業連續增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經濟發展成就斐然。

  五年穩紮穩打,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間,國家財政的“錢袋子”更多向民生傾斜,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的目標提前完成,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以年均9.5%的增速跑贏國內生産總值增幅,全國農村累積減貧5000余萬人,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加快提高,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成績單。

  五年革弊鼎新,改革邁出有力步伐。“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後,各領域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改革方案相繼出臺,一大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許多一直想改而未改的“硬骨頭”不斷被啃下,行政、財稅、金融、價格、投資、國企、科技、民生等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五年勇擔責任,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十二五”期間,我國一方面以經濟發展支撐世界前行,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發揮了世界經濟“推進器”和“穩定錨”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倡導構建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從成功主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到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從倡導“一帶一路”到發起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設立併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多地發出“中國聲音”,我國充分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五年從嚴治黨,黨風政風與日俱新。“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豐碩,“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有效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深得黨心民心。我們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勇氣和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援和信任,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讚譽,為世界政黨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

  在歷史長河中,五年不過是短暫一瞬,但對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來説,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説,也完全可以用“蠻拼的”這一形象説法作為標誌性的概括話語。“十二五”時期,我國各個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強軍興軍邁出新步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增強了我們乘勢而上、再創佳績的信心與底氣。

  二 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

  謀大事、定大局,首先要觀大勢、明大勢,認清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圓夢全面小康,實現百年目標,“行進中國”已經到了決勝階段,每一步都是緊要的一步。全面認識這一時期的發展形勢特徵、國際國內環境,對於我們把握髮展方位,主動適應環境,增強發展信心,採取有效舉措,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為重要。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21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時至今日,這20年只剩下1/4的時間窗口,向外看風雲變幻,整個世界經濟在低迷中徘徊,向內看深刻變革,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戰略機遇期是否仍在?

  對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如此判斷:“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這是深刻分析我國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權衡有利不利因素作出的科學、客觀的判斷。

  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係複雜變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這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不利因素。

  但同時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望總體保持和平穩定。

  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設有待加強;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準有待提高,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有待強化。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我國未來發展。

  但同時要看到,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有條件而且完全有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人民生活再上新臺階。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世情國情深刻變化下的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內涵已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既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既增強信心,堅定不移地執行既定的長期發展戰略,又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策略調整,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將機遇和潛力化為現實,將風險和挑戰化為動力,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到2020年讓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如期“撞線”。

  微評

  ◆“十三五”規劃建議好比一篇文章的總綱,舉一綱而萬目張,讓我們國家未來五年的工作有了目標和方向。

  ◆“十三五”的起點在於老百姓,落腳點也在於老百姓,咱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努力讓“十三五”藍圖變為現實。

  ◆“獲得感”不是“不勞而獲”和“有勞無獲”,而是“有勞有獲”和“按勞分獲”。

  ◆“十三五”的各項任務要完成好,既要下好全國一盤棋,講好“普通話”,又要結合本地實際,説好“地方話”。

  三 全面小康是什麼樣

  小康,是一個充滿傳統文化色彩的概念。據考證,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意思是説,人們有勞有逸,日子就能過好。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下,這個目標在20世紀末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準。在這個基礎上,黨的十六大提出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扭住這個奮鬥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顯著成績。

  今天,我們到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決勝階段,迎來了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衝刺的歷史時刻。為了使最後的衝刺不摔跤、不掉速、不跑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站在以往成就鑄成的基座上,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安排,以5個方面的目標要求描繪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新圖景。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要實現翻一番的目標,初步測算,“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産總值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水準。

  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立國之道,惟在富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其重要的內容。比如,在經濟平穩增長基礎上,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健全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人們有更多的獲得感。比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為此“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要實現脫貧,貧困縣要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既要努力滿足人民的物質需求,也要努力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我們將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讓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

  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針對當前依然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未來五年將把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作為重要目標大力度加以推進,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幅提高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基本形成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早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戰略規劃,今後我們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到2020年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壯麗前景催人奮進。這些新的目標要求,凝聚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描繪了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圖景,承載著億萬人民的殷切期待。

  連結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權威聲音

  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

  楊偉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全面小康不是一個樣的小康,不是每個人生活水準都一樣,每個地區生活水準都一樣。全面不意味人人收入水準一樣,那是平均主義。同時,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國來看沒問題,但不是未來五年所有地區的經濟增速都整齊劃一。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承載能力相對減弱的特大城市增速可能會相對低一些,而原來基數較低、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增速可能會高一些。

  四 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作引導。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思想理論的結晶,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直接關乎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確定了,政策舉措也就容易制定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最突出的亮點,就是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這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貫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靈魂和主線,是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對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來説,全面理解、牢固樹立和深入實踐五大發展理念尤為重要。

  內涵豐富。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既相互支撐又各有側重。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著力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著力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著力解決的是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著力解決的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五大發展理念,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共同構成了開闢未來發展前景的頂層設計,構成了整體密切相連的系統化邏輯體系,統一于“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統一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雄壯進程中。

  意義重大。從黨的理論創新的發展歷程來看,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悉,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從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來看,五大發展理念汲取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適應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發展優勢的需要,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髮展機遇、厚植發展優勢的戰略抉擇。從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來看,五大發展理念把握了發展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順應了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的新要求,是破解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路徑選擇。

  指向鮮明。具體來説,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既抓住了制約發展的癥結,又開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二是五大發展理念體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內涵、新要求,蘊含著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的實踐邏輯;三是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反映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彰顯著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四是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意味著對傳統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蘊含著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思想品格。

  專家解讀

  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創新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充分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凝聚了各個方面的發展共識,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發展的新期待,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統一,是我國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創新。

  五 決勝全面小康邁好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期間,一段《十三五之歌》的視頻在網際網路上迅速“走紅”,發佈僅5小時點擊量就突破500 萬。視頻中4個卡通人物以“十三五是什麼舞”的幽默開頭,通過英文説唱的形式, 生動形象地回答了誰來規劃“十三五”、全面小康怎麼實現等問題。有外國友人感嘆: 原來可以在規劃建議中找到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奧秘。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頂前的衝刺最關鍵。衝刺是咬緊牙關的時候,是屏息聚力的時候,是比拼意志的時候。在奔向全面小康之路上整裝再出發,如果説目標要求繪就了恢宏藍圖,發展理念指引著前行方向,那麼還需要有明確的原則遵循、堅強的戰略定力、強勁的發展動力和不懈的落實精神。

  邁好步,需要遵循六大原則。“十三五”規劃建議給出了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遵循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這6個方面分別明確了發展的主體、方式、動力、保障、要求和根本保證,解決了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進一步推動實踐發展的基本依據和行為準則,必須牢牢遵循。

  邁好步,需要保持戰略定力。贏得“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發展是硬道理,就是咬住發展不放鬆。新形勢下,各種風險和挑戰繞不開、躲不過,越是這樣,越是需要闖關奪隘。必須保持長遠眼光和歷史耐心,以“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沉穩、“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洞察、“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邁好步,需要改革再發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未來五年,無論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還是解決發展不協調問題,無論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都需要靠改革來出實招、破難題、建機制。必須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邁好步,需要落實好任務。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貫徹落實規劃建議,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有效形式,讓幹部群眾深入了解規劃建議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各地各部門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緊緊扭住各項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創造性地把中央決策部署對接具體現實、化為具體方案、變成具體措施,明確責任分工,一抓到底、一鼓作氣、善作善成。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從穿越千年的社會理想,到激蕩百年的執著追求,讓全體人民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如今即將變為現實。在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最後衝刺階段,我們要更加堅定信心、真抓實幹、砥礪前行,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連結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6年經濟工作的重點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深閱讀

  1.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人民日報》2015年11月4日。

  2.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説明》,《人民日報》2015年11月4日。

  來源:人民日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張揚 SF159

  

  

文章關鍵詞:全面小康老百姓改革

  我要反饋保存網頁

  分享

  添加喜愛列印增大字體減小字體

  新浪理財師推薦

  觀摩專業理財師操盤 跟買跟賣賺大錢>>

  更多理財師

  相關閱讀

  聚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