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農交會版本

  • 發佈時間:2015-11-11 17:15: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網訊以“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不僅集中展示了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農業雲、農産品電商等應用成果,也成為了討論交流的“殿堂”,“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在這裡被熱議,被關注,並被給予無限期待。

  資訊化到“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引擎加速

  從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加強農業資訊化建設”到2015年“網際網路+”現代農業上升為國家戰略,10年間,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技術對於改造傳統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作用日益凸顯,水肥一體化、12316熱線上的蔬菜病蟲害視頻“問診”……這些農業資訊化成果都曾在農交會的展臺上引來“圍觀”。

  如今,網際網路與農業的滲透融合在加速、在升級。農交會的“資深觀眾”會發現,前兩年以提供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知名的北京“農信通”,今年“賣”起了茶葉、臍橙,以種菜出名的中農集團帶來了“全球吃”農産品電商平臺;以給牲畜“打耳標”提供資訊服務的北京寶訊溯源公司,依託牧醫大數據系統平臺還能給養殖戶辦貸款……

  拓展網路經濟空間、發展分享經濟、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於“推進農業資訊化”提出的這一要求,已經在“網際網路+”現代農業領域開始了實踐。這些探索源於市場的力量,也得益於“‘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釋放。

  “網際網路+”給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是當前新常態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和引擎。那麼,如何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的支點和載體在哪?應該“加”什麼、怎樣“加”?人們在不斷的追問中,試圖期望能在本屆農交會上找到一些思路和答案。

  從理論到實踐,“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載體異彩紛呈

  在本屆農交會期間,兩個以“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為主題的“一拖三”活動——2015農業資訊化高峰論壇和網路媒體聯合推介活動格外引人注目。

  3個分論壇分別圍繞農産品電商、農産品品質安全、農村金融,邀請30多位業界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就“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這些急需突破的“短板”問題,展開了理論探討和經驗交流。

  論壇之外,網路媒體聯合推介活動為參展方、觀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空間。在“網際網路+”農交會板塊,農業部門戶網站、中國農業資訊網以及31個省級農業政府網站聯合中央、地方等50余家媒體單位,以新視角、新媒體呈現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網上農交會”。在“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板塊,觀眾可以現場體驗農産品電商的“線下落地”。在“網際網路+”市場主體板塊,眾多涉農網際網路企業“爭奇鬥艷”,彰顯了“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主體力量。

  被設計成透明“中藥鋪”的中藥材天地網展位吸引了很多人駐足,高檔如蟲草人參、平常如薏米紅棗的200多個品種、1000多個規格的中藥材在這裡供人們觀察比對。有著“神秘”傳統的中藥材能如此一目了然,得益於《中藥材産品電子交易規格標準》的實施。這套標準開創了國內電商交易標準領域的先河,實現“讓不懂行的人也能買藥材”。 這不就是對開放、共用的網際網路思維的最好詮釋?

  對於“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不同觀點在論壇內外交鋒,關於“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多種解決方案從幕後走到臺前,這種從理論到實現的探討和交流,不僅使人們的認識更為清晰,也促使著某種狂熱、迷信的追逐向更為冷靜、理性的思考轉變。

  從“看熱鬧”到“冷思考”,提供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農業部資訊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農業資訊化高峰論壇創造了歷史之最,僅報名人數就突破1800人,實際參與人員超過2000人。在網路媒體聯合推介區,人們不斷駐足、問詢、拍照。“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熱度可見一斑。

  當然,“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從農交會上收穫的遠遠不止“眼球”,更多的是達成共識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是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催促農業創新。專家們提出,要樹立消費導向的農業發展新理念,發揮農業電子商務的“鯰魚效應”創新農産品流通格局,運用大數據指導調節農産品生産、消費,利用資訊化手段推動農業管理方式創新。唯有如此,才能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提供新動力。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是對全産業鏈、價值鏈進行重構、再造、優化和提升。北京“農信通”董事長李勇認為,單純依靠原有的農業産業鏈、供應鏈是不可持續的,依託物聯網平臺開展眾籌,發展農産品電商和休閒觀光農業電商,恰恰就是圍繞農業全産業打造新的生態系統。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要立足於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會者認為,要通過資訊化手段帶動市場化、倒逼標準化、促進規模化、提升品牌化,必須加強政府部門的頂層設計,發揮多個主體的作用,加強科技攻關,培育“新農民”。重突破鮮活農産品電商的瓶頸,加快農業物聯網示範建設,打破條塊分割消除“資訊孤島”、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支援農業等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

  那麼,“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內生動力在哪?農業部市場資訊司司長張闔成在“網際網路+”創業創新沙龍中指出,新農人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群體、新力量。遼寧丹東蘑菇合作社“蘑菇公主”宋彥頗具感慨告訴記者,來參加這次活動她看到了點希望,開始堅信自己的路走對了。她認為,新農人就是“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落地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主力軍,他們就是農民的代表,未來將會在“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發展建設中發揮示範引路的重要作用。

  從“單幹”到“眾籌”,共建共用促進深度融合

  當然,“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也要加強政府的引導、協調作用,形成一個大聯合、大協作的總體格局。

  一個好的開端是,在本屆論壇上,全國農業資訊化聯盟正式成立,這個由農業部資訊中心聯合全國31家省級農業資訊中心共同發起的農業資訊化協作組織,已經吸引了2500多家單位加入,涵蓋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農業信心中心體系單位、科研院所、企業、仲介組織以及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人數超過6萬。聯盟將通過建立資訊化智庫、30人論壇、培訓基地等工作板塊,形成産學研溝通、交流、協同工作機制,統籌規劃,共建共用,驅動資訊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發展。

  為了服務於農業資訊化發展大局,農業部資訊中心已經提出了“兩輪”驅動國家農業大數據的發展戰略,正在積極打造農業部電子政務技術中心、國家農業大數據開發中心、全國農業資訊化促進中心及農業資訊化孵化基地“三中心一基地”,這將為“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提供積極動力和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