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言“去産能”:人到哪兒去 撥款怎麼用
- 發佈時間:2016-03-09 09:21: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3月8日,北京政協禮堂,“積極穩妥做好去産能過程中的人員安置工作,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案辦理協商會結束後,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右)與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左)握手。在場的還有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馮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等提案承辦單位代表。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趙迪/攝
“有什麼要交流的説説吧!”
今天下午,當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主任孫淦對在場委員説出這句話後,氣氛一下子“熱”了起來。
短短20分鐘,在場的幾十位政協委員開始搶話筒。他們職業不同、界別不同,但話題只有一個:“去産能,人到哪去?”
這是兩會期間政協召開的唯一一場提案辦理協商會,主題就是去産能過程中的人員安置工作。
在場的除了政協領導和委員,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和國資委的領導同樣列席。
委員們在説,他們在聽。
第一個發言的是坐在內圈正中間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機械研究所資訊光學開放實驗室主任王向朝。他的開場白裏連用了三個排比句:“這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王向朝説起了海淘,他覺得現在中國的産品品質必須提高,除了有技術,還得有人。
“我們在重視技能人才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王向朝認為,如果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多了,産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所緩解。另外,政府和企業在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方面要有相關措施,為職工的轉崗就業、創業做好服務。
不等主持人接話,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劉志彪插了進來。他説,與其對産能過剩的僵屍企業進行補貼,不如對重組兼併的優勢企業進行補貼,對職工進行技能培訓。“勞動力在産業鏈的調整比較容易,但是産業之間的調整牽扯到技能問題,不如把補貼的錢給職工。”
坐在劉志彪後排的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徐曉蘭舉手想要發言,但被全國政協委員、民建陜西省副主委周新生搶先一步。
“要把職工安置再就業的培訓教育納入‘十三五’規劃的再就業計劃裏。”周新生發現,目前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再就業計劃裏羅列了六類人員,有大學生、專業軍人等,但沒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需要安置再就業的職工。
周新生擔心,有些家庭一家人都在同一個國企,關停企業,安置時要特別注意這類家庭。
“據預測,未來鋼鐵、水泥和造船業等産能過剩行業減産30%的話,將造成裁員300萬人。”徐曉蘭聲音很大。她建議,在再就業員工的技能培訓上,政府要重點推進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和創業培訓。她的這些建議已經被寫進政協提案委員會關於此次主題的提案彙編。
據孫淦介紹,截至今天下午,政協共收到相關提案14件。
“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去産能。”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王小蘭關心處於下游位置的中小企業人員的生存問題。
王小蘭指出,産能過剩的幾個行業當中,聚集了一批大企業,“它們還抓著很多中小企業的錢,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正常經營。”這個問題在去産能的過程中,始終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沒有部門專門為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前提出幫農民工討薪,現在應該幫中小企業討債了。” 王小蘭的話引起在場很多人的共鳴,包括工信部副部長馮飛。
他説,工信部作為中小企業的指導部門,高度關注企業欠款的問題。國務院領導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部署,發改委、財政部在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白銀市委常委李沛興當場提了幾點建議。
他認為,中央財政將撥付1000億元,當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後,最主要的問題是要細化各項具體的政策和措施,“要一企一策,又要標準盡可能統一,便於操作。”
李沛興認為,員工安置有很多方式,培養一批、清退一批、協議保留一批、自謀職業一批,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減少下崗人員的數量。”
他建議,對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的職工實行退養安置,“退養期間,包括保險費用的接續以及生活費部分,建議由失業保險金支付。”對於其他年齡段特困戶或家庭的職工,李沛興建議全部由地方政府公益性崗位安置。
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説,1000億元的使用是非常重大的問題,從其他國家看,雖然有産業援助機制,但這是針對企業的。我們的思路不是救企業,而是要安置人。
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表示,國資委和有關企業正在制訂詳細的工作方案,按照中央有關政策,組織中央企業把職工分流安置作為化解過剩産能和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
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透露,在國務院專門下發的關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意見中,已明確相關職工安置政策。按照國務院的部署,人社部牽頭制訂了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産能中職工的安置工作,這個文件現在已經在會簽過程之中。
“我們在起草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又進一步徵求了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意見,徵求了各有關部門的意見,應該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下發。”信長星的話讓很多人有了期待。(記者 寧迪 周凱 實習生 季嘉慧 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