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 股市樓市醫事百姓身邊熱事

  • 發佈時間:2016-03-06 08:36: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股市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適時啟動“深港通”。

  樓市

  要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支援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適應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産庫存。

  城鎮化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

  醫療

  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健康是幸福之基。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

  創新

  要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還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網際網路+”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

  樓市去庫存要因城施策

  去年開始納入決策視野的房地産去庫存政策也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今年春節後,部分一線城市樓市火爆、房價大漲。在全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産市場正在艱難‘去庫存’的時候,個別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漲,吸引了大量投資客入場。”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育彪表示,雖然社會各方對國內一線城市房價的中長期走勢存在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至少從短期看,這些城市的房價正呈現加速趕頂趨勢,除了一線城市需求旺盛、近期貨幣和樓市政策寬鬆等正常的市場因素外,一些房産仲介哄抬炒作、開發商製造搶房假像、部分市民著急入市等非正常因素,和房價短期內大漲的負面作用應當引起重視。

  “部分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形勢非常嚴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就認同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産庫存的舉措。他表示,上海、深圳等城市當前樓市升溫,是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疊加所致,也是人口涌入加上土地稀缺所致。對於部分庫存量較高的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措施可以考慮再降低首付款,比如對於剛性需求購房人降至一成。他坦言,這可能會對銀行造成風險,但在去庫存壓力下,也可考慮首付款低於兩成。目前中國最低首付兩成,而且沒有像美國次貸危機時類似的衍生産品,風險還是可控的。

  未提註冊制點名“深港通”

  去庫存是今年中央為房地産行業定下的主基調。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因城施策是未來政策放鬆的主要特點,“各地在密集發佈去庫存政策、供給側調控政策,預計兩會前後各省都將針對房地産庫存出臺不同力度的政策,整體看,房地産市場有望在一季度迎接一輪密集的政策寬鬆。”

  而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今年3~6月份,各地會繼續出臺地方版本的去庫存政策,不排除一些低首付的購房政策出現。同時,“合理消費”四個字大有文章可做,為對二套住房消費需求的認可,同時也是鼓勵購房者積極置換新房的一個信號。“通過對此類需求進行稅收和信貸政策的支援,能夠促使購房者有相對較低的購房成本,實際上此前包括契稅、營業稅、20%的商業貸款首付比例的政策,已經體現了這一點。後續不排除還會有類似的政策出現。”

  對市場關注較高的新股發行註冊制,並未出現在報告中,而“深港通”被點睛。

  有分析認為,對A股投資者而言,由於報告尚未提及註冊制,市場對未來市場快速擴容的擔憂會得到緩解。而從今年的八方面工作來看,對A股信心有望繼續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等或繼續成為資本市場熱點。

  兒科醫生夠不夠用

  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今年要在70%的城市開展分級診療的試點。“我非常贊成分級診療。建立分級診療,重要的是如何實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推行分級診療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將醫生培養到何種水準,而在於如何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機制。“基層醫療機構沒有人,有專業知識的醫生不想下去,因為待遇、前途和發展平臺不理想。”

  “為什麼老百姓想到大醫院看病,因為老百姓還是比較擔心到基層治療。”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北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孫鐵英錶示,要解決基層醫療人才問題,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增城區石灘鎮沙頭村黨支部副書記冼潤霞表示,“到廣東務工的外省人很多,異地就醫在報銷方面存在困難,因此我曾提出建議,希望在全國範圍內聯網,至少在省內實現跨市聯網報銷醫療費用。”這一年來,廣州和東莞已經實現異地定點醫院結算。

  冼潤霞還對二孩政策和兒科醫生問題非常關切。“二孩政策終於實施,但我們代表也在擔心學前教育能否兜住,兒科醫生夠不夠用。”冼潤霞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建立健全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等舉措非常及時。

  廣州增加兒科産科床位

  據廣州市衛計委婦幼健康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市衛計委一直非常關注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通過相關調研結果得出,要滿足廣州及環廣州經濟圈區域兒童的就醫需求,兒科醫生的缺口在400~1800 人。為應對這個問題,廣州市衛計委今年將啟動《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行動計劃》,增加兒科、産科床位,並出臺措施吸引兒科、婦産科人才。

  廣州今年將堅持試點先行,完善分級診療機制,在醫聯體內探索推行以高血壓、糖尿病為主的慢性病分級診療工作,強化醫保支付導向作用,引導居民到基層首診。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醫保相關管理負責人了解到,廣州市目前已經在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即改進醫保部門與定點醫療機構的結算方式。目前廣州市的醫保結算方式以平均定額為主,按病種結算、床日結算方式為輔,而國家的目標是以按病種結算為主,按平均定額結算、床日結算方式為輔。他認為,實施結算方式的改革有利於減少醫療機構“趕病人”的衝動。

  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是國家醫改“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之一,而在“十三五”的開始,國家便提出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

  記者了解到,去年底廣東省已經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在醫療資源集中的廣州市,目前已經有包括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含東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等在內的30家醫院上線聯網,省內參保人到廣州這30家醫院住院可以實現即時結算,不用再跑回參保地報銷,極大地方便了參保人。

  激勵員工“合夥創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疑是過去一年中國的熱詞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38次提及“創新”,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出現次數增至61次。

  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過去中國企業的産品技術創新能力,在多數行業與世界一線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在最近五年,差距在縮小。例如:2014年中國企業申請PCT(國際發明)專利佔全球的近13%,而五年前只有7.6%。“只要腳踏實地地積累創新,我估計再用10年至15年時間,中國企業在大多數行業技術能力都將進入全球第一陣營。”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袁利群表示,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美的籌建了美創平臺,投入11億元,設立創新基金,鼓勵員工另起爐灶,參與創新。

  公司推出相應的激勵配套機制。通過這個創新基金平臺,希望將員工轉型為“企業創客”,成為企業創新的合夥人。袁利群説,目前已有20個孵化項目通過內部評審,並有兩個項目初見成效,三個月銷售量過千萬元。

  農民工訴求

  最渴望團圓

  “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總理工作報告關於農民工的一系列論述,體現了本屆政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赤誠之心。

  在昨天的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坦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最讓他深有感觸的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部分。

  “要進行新型城鎮化,最重要的是以人為核心。”厲以寧説。在他看來,農民進城後,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讓農民在城裏有房子住,既能打工賺錢,又可以闔家團聚,這個問題不解決,人家怎麼在城市工作、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東莞市瑞豐物業公司工會主席曾香桂認為,“從總理的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民工市民化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但目前的政策宣傳,往往僅僅將農民工市民化的好處集中在“積分入學、積分入戶、醫保社保、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忽視了家庭建設視角。而家庭建設,往往才是絕大多數普通群眾思考問題最基本的出發點和奮鬥的動力所在,即民心的皈依所在。曾香桂就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的政策切入點和落實處提出建議:“實現家庭團圓是當代中國農民工最重大的訴求。”

  外來人員

  融入廣州

  “廣州率先全面規劃戶籍和非戶籍人員的融合融入、探索破解中國超大城市大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難題。”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介紹,此次融合行動計劃用約5年時間,通過設置開展全方位的專業化、個性化、優質化融合項目培訓,加快推進來穗人員在文化、經濟、生活等領域全方位融入廣州社會,有效促進來穗人員“個人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群體融入社會”。

  未來兩年內,廣州將在越秀區、番禺區開展創建“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示範區”。

  千億噸位

  創新聚集

  據廣州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科技、金融、總部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出臺“1+9”科技創新系列政策,落實財政科技經費和孵化器雙倍增計劃,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方案,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新增孵化器34家,國家級優秀孵化器數量(7家)居全國城市首位;新型研發機構(28家)數量全省第一;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37.7%和44.4%。

  未來3~5年,廣州琶洲將打造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騰訊、阿裏、復星、國美等電商巨頭相繼進駐,千億元級的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呼之欲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