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調整供給結構 擴大投資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6-02-26 00:43: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陳瑩瑩

  廈門大學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25日聯合發佈《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6年春季預測報告》(簡稱“《報告》”),預計2016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速為6.6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1.48%。同日發佈的“百位中國經濟學家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問卷調查(2016)”結果顯示,考慮到2015年CPI比上年上漲1.4%,超過3/4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6年中國物價水準將呈現一定上升態勢。

  《報告》及與會專家都建議,應以調整供給結構為導向,擴大投資穩增長,用新增産能調結構。

  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行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減速,GDP實際增長6.9%,是過去2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短期來看,需求疲軟是當前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長期來看,經濟減速是既有供給結構遭遇每人平均收入水準提高、需求結構轉換而導致的結構性供需失衡與生産效率下降的結果。此外,收入分配結構失衡、生産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步伐緩慢、金融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滯後且不完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而轉變,也成為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後制約經濟持續穩定較快增長的重要因素。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表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入手。在供給側,通過供給結構改革,不僅要降低無效供給,更為重要的是要根據需求對象及結構的變動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效率、供給品質,以及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靈活適應性。在需求側,通過調整收入分配,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同時,發揮利率市場化有效配置信貸資源的作用,使擴大的信貸資源充分滿足民間投資需要,通過有效投資來促進産業結構的調整。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放緩

  《報告》提出,以調整供給結構為導向,擴大投資穩增長,用新增産能調結構。在今後十年之內,隨著中國每人平均收入逐漸從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過渡到高收入經濟體國家(“十三五”期間,每人平均名義GDP將突破1萬美元),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出現新一輪升級轉換。居民消費將由以住房交通和食品衣著等實物消費為主的消費結構,逐漸轉變為服務消費與高品質的實物消費並重的消費結構,對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的支出比重將出現較大幅度的提高,並在未來10-20年內,成為主要的消費需求動力。

  為應對消費結構的改善,《報告》建議,必須儘快改變當前現代服務産品的有效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的現狀,同時還需實行騰籠換鳥術,通過投資置換,獲得投資資金。《報告》認為,這既有利於政府部門獲得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又擴大了民營經濟的投資領域,還能提高民營經濟的投資增速。而且,由於國有經濟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三産業中的現代服務業,因此,對這些領域的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造,也就意味著打破壟斷,解除管制,引進市場競爭,這也將大大提高現代服務業的資源利用效率、生産效率,實現了供給效率的提高。另外,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亦為供給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報告》表示,製造業的過剩産能、房地産業的過度庫存以及企業普遍較高的實際債務負擔,將繼續成為投資減速的下行壓力。預計2016年按現價計算的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為9.13%,比2015年下降1.11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