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拖累論?八位經濟學家有話説

  • 發佈時間:2016-03-05 07:24: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曉喻 傅藝明 劉賢  責任編輯:王斌

  2016年,中國究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拖累的風險?中國經濟“脈象”是向好還是更糟以致失速?中國供給側改革會否流於口號?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中國經濟的“拖累論”、“失速論”以及改革“口號論”甚囂塵上。對此,中新社記者在兩會期間展開採訪,八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經濟學家給出了他們的判斷。

  “拖累論”?——世界經濟“重感冒”非因中國“打噴嚏”

  金融市場開年大幅動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新興經濟體陷入困境……世界經濟“重感冒”是因為中國“打噴嚏”嗎?

  “這種説法不成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5年中國GDP增速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也高於發達經濟體,“這説明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還是發揮著正向積極作用。”

  對於中國經濟減速拖累世界之類的説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對中新社表示,重要的是選擇什麼“參照係”。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5%,與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相比確實在下降,但從歷史上看仍處高位。

  張小濟直言,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曾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等為提振大宗商品價格,拉動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顯著貢獻,但那種狀態“不正常”也不可持續,長此以往“對中國不好,對世界也不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指出,當前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和脆弱性加大有多方面原因,“不能把國際市場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歸因于中國,事實不是這樣。”

  “失速論”?——中國經濟有底氣、有亮點、有辦法

  經濟增速25年來首次破7%,外匯儲備縮水約7600億美元,股市頻現“千股跌停”,有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似乎存在“失速”或“硬著陸”風險。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對記者坦言,當前中國經濟遇到困難不容否認,下行壓力加大也是事實,但7%左右的增速“可以維持下去”。

  這一判斷,基於當前中國經濟有底氣、有亮點、有辦法。

  張小濟指出,作為轉型中的大國,中國目前勞動力供給仍然相對充裕;市場廣闊,迴旋餘地大;開放程度也持續擴大。這都是中國經濟的優勢。

  “目前中國實體經濟狀況實際上比外界想像的要好”,經濟學家張連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高端裝備製造、綠色消費、“網際網路+”等新增長點正在集聚,傳統産業也在穩步升級。“總體來看,中國經濟仍有向好空間和騰挪餘地。”

  目前,中國官方正密集出臺穩增長措施,包括全面降準,加快項目投資等。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告訴中新社記者,一系列“組合拳”之下,中國多地工程機械訂單和施工情況已全面飄紅。“這表明如果今年處理得好,中國經濟有望階段性探底。”

  “口號論”?——供給側改革關乎中國經濟未來

  作為解壓中國經濟的根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局之年如何推進,不僅關乎中國經濟的未來,也直接影響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厲以寧強調,當前中國“最要緊的就是推行結構性改革”。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提醒説,如果為短期穩增長而放鬆結構性改革,將成為2016年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

  但也有外媒認為,考慮到“刮骨療毒”帶來的痛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止步于口號。《紐約時報》最新的一篇報道將中國供給側改革與曾經引導美國走出滯脹危機的裏根經濟學相提並論,不過該報擔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僅僅是一個口號。

  對此,張小濟指出,中國決策層已經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展現出“空前決心”。

  2016年初,“權威人士”曾在《人民日報》發表觀點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一個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無休止的,“問題不會等我們,機遇更不會等我們”。“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明天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痛苦。”

  針對如何具體推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應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同時儘快形成調整國有資本佈局的分類改革方案,提高國有資本使用效率,同時加快落實居住證制度。

  如今供給側改革大幕已拉開。劉世錦對中新社記者指出,“現在中國已能看到經濟轉型成功的希望,沒有道理看空中國。”(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