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是標準高富帥

  • 發佈時間:2016-02-01 08:1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人民日報: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是標準“高富帥”

  人民日報2月1日署名文章:邁出大國經濟鏗鏘步履——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述評

  這是經受“世界級難題”考驗的三年:“三期疊加”、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這是激流勇進、攻堅克難的三年:中國經濟在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過程中,穩中有進。

  這更是認識深化、思想昇華的三年: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中國確立了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三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高超的駕馭能力,引領中國經濟開始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新常態下,我們不再簡單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而是強調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更加關注經濟發展的平衡、協調、可持續。

  掌舵沉穩自如,知難勇毅向前。轉型發展中的中國經濟正以全新的探索與實踐邁向新的征程,書寫新的時代答卷。

  大邏輯——新常態理論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我們從哪來,到哪去?這是擺在決策者面前最大的經濟命題,也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抉擇。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中國又一次站在決定命運的關鍵節點。

  2013年,曾經以兩位數高增長牽引全球經濟的中國,在遭遇了連續十幾個季度的增速放緩後,經濟增速降到8%以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驟然降速,金融、樓市、地方債風險跡象逐步顯現,不少人“慌了”:地方政府有“速度焦慮”,如何“下猛藥”才能讓速度回升?企業感到“轉型迷茫”,節節下滑的速度究竟有沒有底?公眾也在憂心,會不會影響就業和收入、引爆資産泡沫?

  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熬過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冬,昔日的高速增長能否再現?要不要再來一輪強刺激,度過眼前的難關?

  面對種種質疑憂慮,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密集調研,冷靜觀察,縝密思考,深入研究,對中國經濟形勢作出全新的判斷——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常態”的概念。

  新常態意味著什麼?將給中國、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這一重要論斷提出6個月後,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的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總書記堅定而自信:“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9個方面闡述了新常態帶來的趨勢性變化,進一步指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然而,不解和質疑短時間內並未完全消散。全世界都已習慣於中國的高速增長,速度慢下來就有人以為中國經濟要“硬著陸”,唱衰中國的聲音不時冒出來;傳統的生産方式也有著巨大的慣性,産能嚴重過剩的産業,奄奄一息的企業,還在眼巴巴等著政府出臺新的刺激政策輸血續命……

  從基層到高層,從國內會議到國際論壇,三年來,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從時間與空間、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多種角度,一次次向世界講述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認識和把握,表明中國將在新常態下穩中求進,轉型升級,主動作為,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新常態”理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這是以歷史眼光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

  經濟發展有其內在規律,遵循規律、順勢而為,中國經濟才能“識水性、順洋流”。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經濟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但絕不是只看速度,更不能速度一降就驚慌失措。形勢究竟怎麼樣?風險到底有多大?自己有哪些優勢?長遠目標是什麼?3年來,黨中央撥開層層迷霧,辨清發展大勢。

  向內看,高速增長30多年,隨著人口結構變化、要素成本上升,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而資源壓力在加大,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速,中國“做不到”也“受不了”。增速換擋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向外看,後發追趕型經濟體每人平均GDP達到1萬美元左右,增速普遍回落。2014年,我國已有1/4的省區市邁入“每人平均1萬美元俱樂部”,增速放緩勢在必然。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今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發人深省。

  黨中央多次強調,我國經濟正在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這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國內、國際條件都不支援,是不可持續的。不抓緊轉變,總有一天會走進死衚同。一定要徹底拋棄用舊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方法再現高增長的想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

  這是以辯證思維對經濟大勢作出的前瞻判斷——

  新常態有不利因素,更有有利條件。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的話語向世界傳遞著“中國信心”。

  新常態立足當前,更著眼長遠。

  新常態下發展經濟,既要精準發力,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防範化解風險,又要注重改善中長期供給能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常態關注“量”與“質”的統一。

  “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品質,要著力實現有品質、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總書記就十三五規劃建議向十八屆五中全會所作的説明中,充滿發展的辯證法。

  從五個“更加注重”,到八個“更加注重”,再到十個“更加注重”,傳遞的是同樣的資訊:我們寧可速度慢一些,也要更加注重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更穩健,氣質更好,放在全球坐標繫上,更是標準的“高富帥”:

  “高”,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6.9%,領跑全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最大的 動力源 。

  “富”,十八大以來的經濟增長,是在10萬億美元高基數之上的中高速增長,每年的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全年的國內生産總值,比前些年兩位數增長時還要多。

  “帥”,經濟增長含金量更高,單位GDP能耗下降,就業保持穩定,居民收入連年增長;結構更合理,輕的正重起來,2015年服務業跑出了“加速度”,比重佔到50.5%,成為“第一産業”,冷的正熱起來,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66.4%,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消費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

  新實踐——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中國經濟向“雙中高”邁進

  經濟發展總是在攻堅克難中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在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過程中,中國開啟新實踐。

  速度換擋,發展方式往哪轉——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的是尊重經濟規律、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黨的十八大明確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發展”的時代命題。

  一個個調研現場,一場場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不要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

  這是決策定力的顯現。

  三年來,面對下行壓力,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穩字當頭,不踩大油門、不搞強刺激,“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在複雜形勢中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向全社會傳遞信心和力量。

  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一個數字備受矚目:2015年,29個省份調低了GDP增長預期目標,“從規模速度型轉向品質效率型”成為社會共識。

  這是精準掌控的智慧。

  中央宏觀調控把握分寸,不斷創新思路和方式,既不過頭,也避免不及。區間調控,防止經濟增速滑出底線;定向調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定向“噴灌”“滴灌”。對服務業定向減稅,對“三農”、小微企業定向降準,點準了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穴位,産生了四兩撥千斤的良好效果。

  這是高瞻遠矚的謀劃。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總書記一語中的。從雲南洱海“立此為照”,到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再到國際會議上,習近平多次指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是關鍵。”

  頂層設計,生態文明首次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系統推進,所有硬措施陸續出臺:空氣“國十條”“水十條”“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實施……中國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見的力度,將生態文明融入發展全過程,為轉型積蓄“綠色動力”。

  結構調整,成長煩惱如何破解——

  曾經輝煌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突然“跌倒”,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三省增速全國“墊底”。東北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通過創新實現優化升級、脫胎換骨,進行深化改革創新,實現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戰略性調整。”總書記分析透徹,開出關鍵藥方。

  東北現象是一個縮影。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我們還存在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結構調整,等不得,也熬不起。“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總書記再三強調。

  挺過調整陣痛,靠的是勇氣、決心。退,不遲疑,2015年,全國淘汰鋼鐵落後産能3000萬噸;進,盡全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升級旅遊休閒消費,讓結構更合理。

  補齊發展短板,要的是力度、韌勁。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總書記情係“三農”,最牽掛扶貧。太行山深處的阜平駱駝灣村,“苦脊甲于天下”的甘肅定西,湘西特困農村,沂蒙革命老區……3年來,總書記訪真貧、看真貧,用腳步丈量一個個貧困角落。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中央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實施精準扶貧,拔掉窮根、消滅貧困,各地紛紛使出硬招,“1+N”幫扶政策出臺落地,“一盤棋”特惠政策,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吃上“政策小灶”。

  動力轉換,新動能從何而來——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 中關村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到“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成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

  創新驅動,支撐中國經濟有效應對下行壓力,保持“中高速”。2015年,輕工、紡織等消費品工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達到三成多。這背後,最重要的支撐就是創新:2014年,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獲得專利數是2010年的3.4倍;家電行業10家主要上市公司獲專利授權3.8萬件,發明專利增長超過8%。201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達14300億元,佔GDP比重連續三年超2%,投入強度居世界第二。

  創新驅動,更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邁向“中高端”。 機器人 ,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3年多來,我國技術密集型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崛起,華為、聯想、中興、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業步入全球高技術行業領先行列。2015年,我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超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個百分點。向創新要效益,“絕版貨”取代了“大路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

  新動能加速集聚。2015年,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穩步提高到54%,經濟發展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起跑決定後程。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向“雙中高”邁進,開啟提質增效的新征程。

  強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經濟清路障、增活力、添動力

  一切發展,都與改革相連。

  上任伊始,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出京考察,就奔赴改革開放前沿廣東,傳遞出堅持走改革開放道路不動搖的強烈信號。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總書記指明瞭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方位。

  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25個月時間,20次深改會,15個領域330多項改革舉措出臺。中國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直面難啃的硬骨頭,深化改革全方位立體展開,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直面問題,從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柱性、引領性重大事項改起——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為解一時之弊,而是著眼長遠,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開,結構性減稅力度空前,理順事權關係,清理地方債務。著重運作效率,避免有限資金“睡大覺”,“營改增”全面實施,預計2016年可為企業減稅近6000億元,讓企業輕裝上陣。

  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確權頒證,為“長久不變”打下基礎;承包地“三權分置”,擴大了土地的權能;允許承包經營權抵押,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本”。農民吃上了長效定心丸,可以在土地上長期投入,也可以放心流轉。全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4.3億畝,佔32.3%。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全國家庭農場超過87萬家,農民合作社超過150萬家。

  改革無禁區。從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頭”被一一砸開,見證著改革的勇氣。

  革除沉疴,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創新。

  簡政放權打響“當頭炮”。三年多來,取消和下放586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實現預定目標;“讓資訊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國家投資項目線上審批,實現了網上“一條龍”服務;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層面核準項目累計減少了76%;工商登記實行“先照後證”,企業登記實行“三證合一”,前置審批事項85%改為後置審批。

  價格改革全面提速。2015年9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價格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三年來,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力挺企業“降成本”;藥價改革全面實施,劍指藥價虛高;政府定價項目清單化,中央定價項目減少80%左右……市場化改革大踏步邁進。

  向市場放權,使“看不見的手”靈活自如,“看得見的手”堅定有力,讓市場更加規範而有活力。一元錢辦公司、簡化住所登記、改年檢為年報……2015年,新登記企業出現井噴式增長,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在新增市場主體中佔比高達53%以上,中國迎來創業的黃金時代。

  衝破藩籬,從 老百姓 最期盼的領域改起——

  改革瞄準焦點,滿足百姓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盼。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系統的考試招生改革大幕拉起:縮小區域及城鄉入學機會差距,接納更多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讓更多農村娃能念上重點大學,獲得改變命運、向上流動的機會……

  改革回應難點,對接新形勢下的民生新訴求。一紙戶籍,曾是橫亙在城鄉居民間的巨大門檻。啟動戶籍改革,堅冰開始融化。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上的平等權利……範圍之廣、措施之實,前所未有,億萬農民工的“城市夢”有望一步步變成現實。

  改革跟蹤熱點,著力增進億萬家庭的福祉。城鄉養老並軌、全面放開“兩孩”、大病醫保擴面……順應新期待的改革相繼啟幕,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面向世界,中國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就像阿里巴巴芝麻開門,開開了就關不上了。”習近平這席話,蘊含著對中國發展邏輯的深刻把握、對全球化趨勢的深刻洞悉。他強調,必須創建新的競爭優勢,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

  這是豐收的3年:中國倡導創立的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開創了發展中國家組建多邊金融機構的先河;人民幣“入籃”,提升了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國際地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改革終於落地,中國正式成為第三大股東;“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更讓“中國夢”和“世界夢”緊密聯繫在一起。

  三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經濟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注入動力。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新形勢新問題,黨中央提出:我們正面對著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相輔相成,環環相扣,既化解潛在風險,又增強內生動力,是當前和今後經濟治理的“藥方”。

  一次次穿過風雨,一次次戰勝挑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續寫改革新輝煌。

  勇擔當——黨要領導經濟工作,這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最大優勢

  中國這艘巨輪如何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經濟工作的實踐給我們以深刻啟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黨當然要把中心工作抓在手上,切實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

  引領新常態,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黨的領導不是抽象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會議閉幕後一個多月,由習近平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宣告成立。中國共産黨最高領導人親自挂帥,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傳遞出黨中央加強對改革發展工作領導的強烈資訊。

  黨中央每季度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定期研究部署重大戰略問題。財稅體制改革、城鎮化發展、創新驅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甫一鋪開,相關工作立刻馬不停蹄、迅速展開。夯實地基穩紮穩打,描繪藍圖立足長遠,短短三年來,四梁八柱立了起來,頂層設計日臻完善。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加強黨的領導,方能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引領中國經濟破浪前行;加強黨的領導,方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形成改革攻堅的強大合力。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分工日益精細、形態更加高級,對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水準提出更高要求。形勢如何研判?決策如何制定?僅靠過去的知識家底、傳統思維和慣常做法,不可能適應新形勢。這就要求全黨加強學習,既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理論水準,又注重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真正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裏手。

  ——保持定力,方能在複雜形勢下沉著冷靜、處變不驚。

  經濟走勢起起落落,外部環境風雲變幻,我們該如何應對? “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因勢而謀。” 這正是把握和引領新常態的大原則。

  定力來源於洞察力,來源於對經濟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探索規律、尊重規律、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前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的特定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作中還存在不少突出的困難和問題,風險和挑戰無處不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必須密切關注經濟走勢和新的邊際變化,見微知著,作出精準的分析和預判。堅持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應對預案要有前瞻性,一旦危機來臨,就能趨利避害,果斷處置。

  定力離不開意志力。形勢辨清了、方向看準了,就要“咬定目標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既不畏難,也不浮躁,戰略上勇於進取,戰術上穩紮穩打。調結構、促轉型,非一日之功。可能舊的調下去了,新的卻沒能及時跟上來,青黃不接;也許在創新上投入很大力量,一時難見效果。站在經濟轉型的歷史節點,保持定力就是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一時看長遠,有久久為功的耐力,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把改革發展抓出實效。

  ——問題導向,善於在抓主要矛盾中攻堅克難、推進發展。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説:“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這是對中國經驗的寶貴總結,是駕馭經濟航船的方法論。

  改革發展由問題和矛盾倒逼形成,也在解決問題和矛盾中向前推進。

  奔著問題去,就要奔著群眾最關心、最棘手、最關鍵、最複雜的問題去。不是只盯著顯性的症狀,而是要找到背後的病根。企業負擔重,表面上是稅多費多婆婆多,背後則指向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堅持問題導向,就要一竿子插到底,拿起手術刀,切除那個最核心的“病灶”,打通那個最折磨人的痛點,選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作為突破口,謀劃發展路徑,倒逼改革進程。

  奔著問題去,關鍵是用好辯證法,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中國今天所面對的,許多是“兩難問題”:我們剛剛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發展的任務依然繁重,又要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我們為“中國製造”的一連串世界第一而高興,又為處於價值鏈低端而尷尬;老百姓錢包更鼓了,對“分配不公”的抱怨卻更多了。要穩增長也要調結構、要化解産能過剩也要穩定就業、要提高勞動報酬也要降低企業成本……這就要求我們辯證思考問題,處理好破與立、穩與進等一系列對立統一關係。遇到問題,多個角度想、一分為二看,避免“盲人摸象”;處理問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先判斷輕重、摸清規律,牽住“牛鼻子”、找準突破口。

  ——勇於擔當,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引領中國經濟爬坡過坎。

  引領新常態,“破”是必經之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産業此消彼長,企業優勝劣汰,不可能皆大歡喜。如果説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是“帕累托改進”,絕大多數人能從中受益,那麼現在已成為“卡爾多改進”,利益增進和利益調整並存,難免經歷陣痛。

  棄舊揚新,考驗著勇氣:敢不敢啃硬骨頭、涉險灘,下決心化解困擾多年的難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必須跨過的坎、必須闖過的關。問題不等人,機遇也不等人。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錯過了寶貴的“窗口期”,明天將面臨更大的痛苦,甚至可能跌入萬劫不復的陷阱。特別是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更要勇於捨棄,要有一股放開手腳、衝破羈絆的闖勁,迎難而上、愈難愈進。陣痛躲不過,卻是值得的;進道若退,退夠了才能騰出空間,實現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整體提升。

  棄舊揚新,更考驗擔當。中國今天的探索,沒有先例可循。可能不被理解:化解産能過剩、處置僵屍企業,一些廠子會關門、員工會下崗、收入會降低,是不是一定要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甚至挨罵的事?可能要冒風險:有的改革措施,會達不到預期效果;有的嘗試,還會失敗,是不是等等看?可能現在所做的努力,若干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感知其意義,是不是一定要馬上就辦?愈是艱險,愈見為政者的擔當。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不能為一時政績給長遠發展留下隱患。改革發展、轉型升級,從來不會輕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想冒風險、不願得罪人,難題只會不斷堆積。該作為時不作為、懶作為,才是對人民、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有堅強的掌舵人,有無畏的勇氣,有高超的智慧,13億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中國經濟的巨輪定能乘風破浪,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