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市場規模躍居全球第三 我國保險大時代開啟

  • 發佈時間:2016-02-26 23:22: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一組“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公益廣告,傳播到千家萬戶!在極具生活氣息的鏡頭背後,是一個行業的逆勢發展,砥礪前行。

  在過去1年時間裏,央視新聞聯播20多次聚焦保險業;李克強總理在不同場合,6次專門談及保險話題。

  更多的變化,始於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十條”。明確了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保險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範,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中國保險業在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2015年,保險業增速達到20%,比2012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的一年。當年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718萬億元,賠款與給付8674.1億元,同比增長20.2%;保險公司利潤2824億元,同比增長38%,再創歷史新高,是2012年的6.4倍;國際地位穩步提升。三年來,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後超過德國、法國、英國,從全球第6躍居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2015年我國保險業增長對全球貢獻度達30%左右,居全球第1位。

  資本的嗅覺最靈敏。曾幾何時,保險公司受困股東資金不到位,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引發種種難言尷尬。忽然間,保險成為資本的寵兒。2015年已經有50家公司獲得增資,超千億資金凈流入保險行業。2015年資本金總量1.6萬億元,是2012年的2倍。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充足率296%,遠高於100%的警戒線。從“吸睛”到“吸金”,保險業在資本市場上越來越有底氣。

  一場更為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變革撲面而來。號角聲中,中國保險大時代已經開啟。

  大發展 服務國家戰略

  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國家意志和國家戰略,劃時代變革為保險業發展提供廣闊舞臺和空間。

  長期以來,追求保費規模幾乎是所有保險公司共同的選擇。保險公司在手段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野蠻生長過程中,必然給行業造成傷害。

  2012年,上任不久的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嚴厲指出行業頑疾:當前保險業聲譽不佳、形象不好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三個不認同”。一是消費者不認同、二是從業人員不認同、三是社會不認同。

  2012年下半年,項俊波給中央提交了近1.67萬字的報告,對當前保險行業的認識和未來發展的考量,引起中央有關領導的重視。2014年,又提交了4萬字的關於保險服務新型城鎮化的建議。

  2014年8月13日,“新國十條”落地。

  《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之後,國務院又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建議7處提到保險。這在保險業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保險,成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政策工具箱中的熱門選項。保監會先後會同發改委、財政部、衛計委、農業部等28個部委出臺了促進大病保險、健康保險、信用保險、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領域發展的43個政策性文件,與26個地方政府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並在深圳、寧波等6個地方建立了保險創新綜合示範區,全國 35個省、市出臺了促進保險業發展的文件。“新國十條”使得政府推動和政策支援的力度空前提升,翻開了保險業走向騰飛的歷史新篇章。

  深改革 釋放政策紅利

  改革一詞,來源於“胡服騎射”。指對舊有的生産關係、上層建築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保險行業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總體思路,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著力增強行業發展動力。

  在陸家嘴論壇上,項俊波一番講話表現出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他説:“目前保險業還存在著服務面不寬、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不相適應,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激發行業的內在活力,不斷地推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未來的10到20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只有通過改革”。

  改革意味著利益的割捨,對很多人而言,就是革自己的命!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和擔當意識,改革難言可持續。

  2016年初,項俊波指出:“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基本建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人身保險費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連續出台資金運用監管政策,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範圍和比例限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保險市場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充分釋放”。

  保險産品定價權、資金運營主導權還給市場成為改革重頭戲。産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實現雙向互動。

  2015年,保監會分兩批推進黑龍江等18個地區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實現了車險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的“雙贏”。截至2015年底,首批6個試點地區消費者車均保費較改革前下降7.7%,保險公司車險綜合成本率下降2.7個百分點。“兩降”的背後,是保險業的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是改革惠及民生的經典範本。保監會將在總結前期試點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加快商業車險市場化進程,力爭在2016年6月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商業車險改革。

  同時,人身險方面,按照“普通型、萬能型、分紅型”三步走的路徑完成了費率市場化改革,放開了已持續執行14年的2.5%的利率上限限制,增強了企業自主經營動力,使不同市場主體經營能力的差距顯性化,極大地解放了保險生産力,推動人身保險業務步入快速發展通道。

  從2012年開始,保監會連續出臺一系列保險資金運用改革新政,把投資主動權交還市場主體。包括:擴大保險資金運用範圍,進一步拓寬保險投資領域。目前,保險機構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投資領域最為豐富的金融機構之一,保險資金成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全能選手”;建立了以保險資産分類為基礎、多層次比例監管為手段、差異化監管為補充、動態調整機制為保障的比例監管新體系;改革資管産品發行制度。將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發行方式由備案制改為註冊制,授權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負責具體註冊工作,保險資産管理産品發行效率顯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註冊規模已達1.3萬億。

  毋庸置疑,保險業市場化程度和開放程度在金融業繼續保持領先,實現了保險業運作機制和市場體系的國際接軌。

  記者拿到一份統計報告顯示,2013年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後,當年保費收入突破千億大關,達到了1214億元,創歷史新高。受益於費率改革,2014年普通型人身保險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65%,2015年普通型人身保險繼續保持增速,實現56.6%的高速增長。2015年萬能險費率改革後,萬能型人身保險規模保費收入達6768.2億元,同比增長97.8%。

  2015年保險資金運用實現收益7803.6億元,同比增長45.6%,平均收益率7.56%,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水準。

  放開手腳的險資在資本市場上大顯身手。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7月19日-2016年1月18日,保險資金共舉牌股票40次,涉及上市公司32家。相對集中頻繁舉牌,讓市場各方側目,成為媒體熱門話題,背後其實是保險機構實力的增強,投資策略的轉變。市場,需要時間來適應這一切。

  除此以外,2014年以來,險資紛紛揚帆出海大手筆“海淘”,配資海外資産。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告訴記者,在保險資金尋求資産配置的“分散化”、“安全墊”和“高效能”的過程中,全球化配置將會持續增加。

  截至2015年9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為319.0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29.7億元),佔總資産的比例為1.75%,比年初的1.44%提高了0.31個百分點,與15%的監管比例上限距離尚遠。從未來看,海外投資將是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

  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要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提升監管“警示線”,改革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倒逼保險機構增強責任與風險防範意識。

  針對影響保險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保監會對一些牽涉面廣、情況複雜、過去長期難以下決心改革的領域進行了堅決的改革。行政審批事項從36項大幅精簡為18項。同時,建立起以風險為導向、符合國情、國際可比的新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和一套多層次、多渠道的市場退出機制,終結多年來我國保險市場存在的差而不倒、亂而不倒的現象,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強基礎 著力長遠發展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只有奠定了牢固基礎,後續發展才可能實現可持續。

  我國保險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在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欠賬。比如,行業的風險數據庫建設、資訊化建設、信用體系建設都比較落後。這幾年,針對保險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保監會從戰略高度來謀劃行業的基礎建設。

  緊盯行業基礎建設的“短板”和“軟肋”,築牢保險業快速穩健發展的“高速路”。

  經國務院批准,保監會專門成立了中國保險資訊技術管理有限公司,提升行業數據採集、分析和使用能力,構建“一站式、智慧化”的保險監管資訊公共服務系統。

  國際保險監管組織普遍反映,這幾年是中國保險業資訊化建設最快的時期,為中國保險監管走向大數據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媒體稱,中國版勞合社來了,意指採用會員制的上海保交所籌建方案不日將宣佈。

  來自保監會權威資訊顯示,為促進保險市場要素有序高效配置,上海保險交易所已獲國務院批准,將成為上海保險資金運用中心、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和國際航運保險中心的重要支撐平臺。

  信用基礎建設更是體系中軟實力建設工程。據悉,保監會將圍繞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積極推進保險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保險信用資訊與社會信用資訊共用。積極運用社會徵信系統、公開評級機構和保險業資訊平臺,建立保險業信用評價體系。

  基礎的夯實,讓未來保險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新的騰飛成為可能。政府治理方式的現代化,國民廣泛的養老、健康、醫療等需求,給保險業發展無限的想像空間。

  對中國保險業來説,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