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東北霧霾追蹤:秸稈焚燒為何屢禁不止?

  • 發佈時間:2015-11-23 12: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從11月7日開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瀋陽全市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霧霾指數甚至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是國家安全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40倍。

  環保部督查數據顯示,秸稈焚燒、採暖、燃煤排放和不利的氣象條件是重污染主因,但是污染排放和一些企業沒有按照應急預案採取措施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據專家初步估算,秸稈焚燒對當地pm2.5的日均濃度貢獻率在14%到55%之間。秸稈焚燒所産生的環境問題再次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既然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已如此嚴重,為何秸稈焚燒依然屢禁不止呢?是環保部門執法力度不夠,還是農民焚燒秸稈的意願太過強烈?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方案?

  “中國糧倉”的秸稈禁燒難題

  東北有“中國糧倉”之稱,尤其是黑龍江省,對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貢獻。自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在黑龍江啟動農業大開發,如今黑龍江已建成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産區,創造出用全國十分之一耕地生産出全國四分之一商品糧、養活全國六分之一人口的奇跡。

  大量出産糧食,必然會産生更多的農作物秸稈。衛星遙感監測顯示,11月1號到3號,黑龍江秸稈焚燒火點最多,東三省共702處,黑龍江佔79%。東三省耕地面積,為保證糧食産量穩定,每年的秸稈出産量也居高不下。雖然自秸稈禁燒政策推行以來,東北的秸稈焚燒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東北地區的耕地較為分散的狀態,給禁燒執法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

  本次東北大規模爆發霧霾,環保部門的督查數據直指秸稈焚燒。東北秸稈焚燒問題,已經觸及生態環境的承受底線,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疏堵結合,方能標本兼治

  據有關統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在此情況下,完全由農民來處理,就出現了大量焚燒的現象。

  為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眾多專家紛紛支招。專家們的普遍觀點認為,除了加強監管處罰以外,還要加強疏導。要站在農民的立場上想問題,為農民找到切實可以處理秸稈的新辦法,從而使農民不願意焚燒秸稈。

  從國外情況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通過科技進步與創新,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找到了多種用途,除傳統的將秸稈粉碎還田作有機肥料外,還走出了秸稈飼料、秸稈汽化、秸稈發電、秸稈乙醇、秸稈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稈的利用值和利用率。而從國內情況來看,秸稈綜合利用的情況仍然不能讓人樂觀。秸稈還田影響作物生長,秸稈焚燒污染大氣環境,目前大部分綜合開發利用方式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投資比較大、效果比較差的窘境。農民急於焚燒,而政府急於封堵,二者就打起了遊擊戰。

  正因為如上諸多因素,造成了我國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現狀。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生物質能源産業的發展,為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發展生物質能源,一石三鳥的解決之道

  目前,我國主流的生物質能源産業對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方式,是將秸稈作為原料,進行發電、煉製燃油等能源化利用。

  在生物質發電領域頗為成功的企業——凱迪生態,是秸稈綜合利用較為典型的企業。據媒體報道,凱迪生態通過自建的産業鏈模式,深入到農村的田間地頭,向農民收購秸稈,運到就近的生物質電廠進行發電。在此種模式下,凱迪生態通過現金向農民收購秸稈,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更可為農民帶來增收,大大提升了其積極性。

  據公開資料顯示,凱迪生態旗下一座生物質電廠每年轉化農作物秸稈、林下物等廢棄生物質資源30萬噸;僅收購生物質燃料就使農民增收達7千萬元,惠及5千農戶。一年所發出電量可為約20萬戶農村家庭提供全年生活用電,年節約標準煤近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萬噸。

  由此可以看出,發展生物質能源成為了解決環境問題的一石三鳥之策:減少替代化石能源使用,並減少秸稈焚燒,改善空氣品質;通過收購秸稈,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改善農村民生;企業通過出售電力能源商品,實現盈利。

  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産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階段,若各生物質能源企業能夠對農村地區,尤其是生物質資源豐富、秸稈處理壓力大的地區的加大佈局力度,將會大大改善我國空氣品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