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秸稈要禁燒 政策不能少

  • 發佈時間:2015-10-27 06:44: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每到收穫季節,焚燒秸稈帶來的空氣污染總會成為關注焦點。如何才能對寶貴的生物質資源進行綜合利用,避免一燒了之形成霧霾源頭呢?《經濟日報》記者尋訪專家學者,走進田間地頭,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産業、技術等多方面進行調研,探討如何破解這個老大難問題——

  又到秋糧收穫的時節,河北省永清縣劉其營鄉東麻村,村民們已不再為秸稈如何處理而煩惱。“村裏大多是膠泥地,如果不把秸稈還田就容易板結”,不少村民告訴記者,前些年大家也有秸稈還田的需求,但農機跟不上。如今,依靠村裏孫景貴、孫景瑞兩兄弟的旋耕機和秸稈打捆機,他們在收穫糧食的同時,就能把秸稈還田或打捆,省了很多時間。

  農機補貼促進秸稈還田

  在東麻村,村民大多種植一茬小麥和一茬玉米,小麥秸稈全部粉碎後就地還田。機收玉米一畝要70元,直接把玉米棒子收到家裏,還能同時把玉米秸稈粉碎。“秸稈還田能肥田,我們提供服務,大家看到方便和效益,不管是小麥還是玉米,村裏多數就地還田。”孫景貴説。

  孫景貴向記者描述了農機剛到手後、首次麥收時的情景。收割機先作業,成片的小麥瞬間被一分為二,籽粒部分匯集到糧倉、秸稈部分被粉碎後平鋪在麥地中間。隨後,中置式秸稈打捆機將粉碎的秸稈撿拾、打捆,原本散落的秸稈變成了結實的麥秸捆。免耕播種機再把玉米種播下。整個過程結束後,原來的麥田就變成了玉米地。

  秸稈遍佈我國農村,由於秸稈密度小、佔用空間大且易腐爛,收集、運輸和儲存較困難,秸稈原料收集難、成本高成為産業化發展瓶頸。讓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國家將秸稈還田、青貯等相關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去年中央財政專門拿出7億元,對主産區的秸稈能源化利用企業給予補貼,要求每個項目補貼不超過總建設額度的10%,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區。當前,部分地區對機械化還田作業有少量補貼。隨著農機化水準的提高,作物收割後利用滅茬機直接粉碎還田的比例在快速提高,秸稈打捆機也在一些地方開始推廣應用。

  隨著農業機械化水準提高,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程度逐年增加。“目前,廊坊市小麥種植面積近10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330余萬畝,共産生秸稈700萬噸。廊坊小麥秸稈實現了機械化切拋粉碎還田。玉米秸稈實現了綜合利用:一是直接粉碎還田,二是作為青貯飼料。”河北省廊坊市農業局副局長劉建方説。目前,廊坊市共擁有玉米收穫機3100余臺,玉米秸稈飼料收穫機130台,全市玉米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約258.4萬畝,佔全部種植面積的77.4%。

  社會化服務助力秸稈養畜

  除了就地還田以外,秸稈的另一大用途是做飼料。農業部數據顯示,秸稈養畜工作開展以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累計支援918個縣開展秸稈養畜示範,在糧食主産區形成了連片示範帶。年秸稈飼用總量達到2.2億噸,其中經過青貯、氨化微貯加工處理的比例達48%,有力地支撐了農區的養殖業發展。

  永清縣是國家級秸稈養牛示範縣。據測算,一頭奶牛每年一般要消耗5畝地的幹秸稈。到了收穫季節,永清縣各奶牛場都會張貼收購秸稈的告示,一些農民用自家農用車承擔起了給奶牛場配送秸稈的活計。2013年,玉米秸稈收購的價格是每斤9分錢,參與秸稈市場化收購的農民每人每天能純賺300多元。去年,秸稈收購價格略有下滑,但農民每人每天依然能賺200多元。

  三英奶牛場是永清縣的一家大型奶牛養殖場,去年獲得了國家秸稈青貯專項補貼100萬元。奶牛場場長楊家彪説,秸稈青貯需要青貯池和粉碎、壓實機械。奶牛場在青貯池、青貯機械上面共投入280萬元,購置了3台秸稈收穫機,建設了8000立方米容量的青貯池。奶牛場有700頭奶牛,消耗5000噸秸稈。全株玉米效果好,是飼料的優質原料。如今各家奶牛場都很在意秸稈原料的供應。今年秋收時,三英奶牛場以每噸300元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全株青貯玉米,農戶每畝地可産生2.5噸至3噸的全株玉米,大家積極性都很高。

  如何解決秸稈收集加工的規模化與小規模種養之間的矛盾?永清縣畜牧局副局長孟凡正認為,政策扶持的重點是激發市場化、産業化的活力。要鼓勵種植或養殖企業牽頭組織秸稈收貯,將秸稈飼料化利用納入其産業鏈。鼓勵養殖企業與農戶建立訂單生産關係,促進全株青貯玉米專業化種植。大力培育秸稈收貯專業作業隊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養殖場戶解決收集難的問題。引導飼料企業進入秸稈飼料生産領域,大力發展裹包青貯、顆粒飼料、壓塊飼料等商品秸稈飼料。

  “從全國來看,今後要大力推進秸稈收集加工集約化、處理利用標準化、市場流通商品化,充分發揮秸稈養畜的多功能性,推動牛羊增産。”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認為,在區域佈局上,要綜合考慮資源狀況、養殖基礎和環境壓力等因素,把秸稈資源充足、牛羊養殖基礎好的地區作為優先發展區,重點支援農牧交錯地帶和秸稈焚燒嚴重地區發展秸稈養畜。在扶持對象上,著力推動規模養殖場戶改善秸稈處理條件,優先扶持新建規模養殖場配套秸稈處理設施。

  系統性普惠性政策缺乏

  當前我國沒有出臺系統性的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已出臺的大多是項目制,並非年年都有。農業部生態總站副站長王久臣説,當前的政策主要是圍繞秸稈綜合利用産品,對生産企業給予支援,先後出臺了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補貼激勵政策,包括對秸稈能源化利用企業消耗秸稈提供專項財政補貼;對使用秸稈生産電力、熱力、代木産品給予所得稅減免優惠;而在秸稈收儲運、終端産品應用等薄弱環節缺乏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利於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同時,秸稈來源量大面廣,遍佈全國,卻缺乏普惠性的扶持政策。

  “要以秸稈為紐帶,將秸稈收集與生態種養、秸稈能源化和秸稈材料化有機銜接,加固農業迴圈經濟鏈條。”廊坊市農業局副局長劉建方建議要加大秸稈禁燒補貼、秸稈青貯補貼、秸稈沼氣菌種費補貼、秸稈反應堆技術補貼等方面的實施力度;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按照秸稈利用量進行補貼,增加秸稈收購價的提升空間,調動農戶出售秸稈的積極性;將秸稈還田、打捆、青貯等機具納入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範圍,並加大對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的補貼力度。

  農業部農業生態總站站長王衍亮建議,按照“政策支援、示範引導、以農為主、産業發展、市場運作”的思路,因地制宜推進秸稈“五料化”全量利用。進一步支援秸稈收集機械還田、青黃貯飼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氣化等新技術示範,研究出臺秸稈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價格、收儲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信貸扶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秸稈收儲運輸市場化機制,降低收儲運輸成本,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規模化、産業化發展。

  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要達到85%以上的目標。要在大氣污染重點區域,啟動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縣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目前,國家已啟動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支援京津冀等地區開展秸稈還田、養畜、秸稈沼氣、秸稈代木、秸稈炭化等方面工作;啟動京津冀地區鎮域級秸稈全量化利用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秸稈利用的規模化、産業化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